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理论。社会的发展、教师管理的改革、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等因素决定了教师管理必然走向学习型组织。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教师进行管理,可以从管理思想的创新,管理组织的创新,教师管理的创新,建立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现代组织危机管理领域大量涌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1982泰诺胶囊氰化物篡改的响应,从那时起,产生了大量学术研究和实践智慧。尽管危机管理学者运用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但在心理学本身之内,组织危机管理基本上很少引人关注。组织危机管理既有实际危机的操作管理又有危机之前后的企业管理,组织可通过促进组织健康、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三种水平管理危机。咨询心理学家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的错误认知、为组织提供危机预防和管理的培训与咨询以及进行风险评估或危机后审计等途径帮助组织进行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3.
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组织因素主要有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管理、安全文化和培训,运用问卷调查采集数据,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组织因素进行识剐,并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予以验证。结果显示:安全文化与组织目标、组织管理、组织结构的相关性,组织管理与培训、组织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强。这种相关性突出了安全文化和组织管理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遵循高校学术管理的内部规律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有利于加强学术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完善大学组织结构,充分发挥我国大学学术管理组织的作用。本文以重点高校为例,使用文献法、访谈法剖析了高校的学术管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等组织的职能管理机制。针对某些高校学术管理组织存在的突出弊病,文章提出了初步的组织改革建议。本文试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高校学术管理模式创新思路,以此来优化高校学术管理组织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层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在基层。以对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考量作为切入点,对促进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进行思考,即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功能,促进基层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增强服务对象对基层社会组织的认同感等,进而提出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支持机制、引导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激励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剖析了传统知识管理激励机制,探讨了组织理论对知识管理概念的贡献;对传统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与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激励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通过人本管理思想、改善组织结构、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等举措,实现了组织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基于团队管理组织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管理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普遍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实行团队管理的组织具有与传统组织截然不同的特点,主要呈现为:成员组成的多样性、领导角色淡化权力共享、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并集体负责、能更好地沟通合作并相互信任等等,相应的对于基于团队管理的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会有不同要求。组织应认清基于团队管理的组织特征,并适时调整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出发者、执行者是管理主体。管理主体在组织内发挥重要作用,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会对其进行组织管理活动时的思维、行为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管理主体应保持良好的心智模式,具备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施,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政府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逐步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和实施。组织文化是决定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政府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必然会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组织文化相关理论,探讨了知识管理同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与政府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文化特征,分析了政府知识管理下的组织文化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组织非智力因素建设既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又是一个与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文化管理、软实力建设相联系的课题。高校组织非智力因素建设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组织自信、组织意志、组织思维、组织学习、组织网络和组织特色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指出了高校组织非智力因素建设的水平使组织有了平庸与杰出之分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上讲,组织决策权的不同配置会对其成员产生不同的影响力,进而影响组织行为模式的演进.案例分析表明,在整个组织、不同类型部门之间和特定类型部门内部三个层面,不同集权度的组织成员分类的行为模式均衡,仅在不同类型部门之间的层面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的随机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汉朝中央政府行政部门太常寺的组织学分析,指出汉九寺行政体系各部门职能交叉,存在着组织目标不明确,机构冗散问题。太常寺设官渊源悠久,组织机构庞大,列于诸寺之首,但行政功能分散,不担当重要政务,后沦为清水衙门。  相似文献   

13.
腐败与组织惰性:探析腐败产生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组织惰性是否与腐败产生有必然的联系?通过对行政组织惰性与腐败行为产生的关系的分析,可以认定行政组织惰性是导致行政组织效率低下的基本原因,组织老化和利益固守是现阶段我国腐败行为产生的制度缺陷以外的重要原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组织改革,精简和整合组织机构,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有效克服行政组织惰性,能够有效避免腐败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2 0 0 3年启动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 ,通过机构调整、职能转变来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今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公共行政民主化、公共部门民营化、公共管理企业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公共运营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汉朝中央政府行政部门宗正寺的组织学分析 ,指出汉九寺行政体系各部门职能交叉 ,存在着组织目标不明确 ,不按行政实务设官的问题。宗正寺职掌皇室亲属 ,是皇家私人事务 ,本不该列为国家行政机关 ,其家国不分、宫府不分的特征 ,反映了两汉政府家产制官僚体制的性质 ,九寺行政系统存在组织缺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行政机关和企业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与建设现状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这两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在本质特征方面,行政机关组织文化具有政治性、强调共性建设和稳定性等特征,而企业组织文化具有经济性、强调个性化和动态性以及受领导者影响较大等特征.在建设现状方面,行政机关对组织文化建设的认识、先进价值理念的贯彻、组织文化的传播途径等方面与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而企业组织文化缺乏规范性.建议行政机关加强领导对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贯彻先进的价值理念,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企业家,从而落实组织文化建设;而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进一步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稳定可传承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略论我国农村基层行政区划的组织结构及其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乡级行政区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区划及其组织结构,就其治理层次、管理幅度和组织规模而言,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各个不同历史时代都有其各不相同的具体规定和具体实际。本文从我国农村基层行政区划的古代组织结构及其历史演变、当代组织结构及其基本特点和未来组织结构及其基本走向等三个不同层面出发,系统探讨了我国农村基层行政区划的组织结构的历史变迁、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这对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农村基层组织的民主自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大学的内部管理组织架构,长期以来最受诟病的是其机构臃肿问题。“精减”是否是科学合理的大学管理机构改革之道,大学内部管理机构究竞如何设置?为此按照区域分布,从东部、中部、西部共选取了21所“985工程”大学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网络调查了这21所大学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常模以及进行特殊样本分析,最后提出了大学内部管理机构改革的建议:我国大学内部管理机构的改革不能简单地做减法;将“双轨制”作为我国大学内部管理机构改革的节点。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以组织结构的构建、组织功能的发挥为视角,从高校管理体制的组织分工、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等方面,对高校二级管理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处理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高校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一个职能的分工、权限的下放、机构优化设置和制度完善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科学理解高校二级管理和顺利推进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提出了要明确院校职能,落实责任,实施权限调整,加强制度规范,进而保证二级管理中相应职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理论中,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就是假设人类的行为是理性的,因而对组织的研究总是局限于研究基于人类理性所产生的规范和制度.而自从弗洛伊德(Freud)创立精神分析方法以来,很多的学者开始运用这一方法来解释组织的行为,创立了精神分析的组织理论,其中,戴蒙德(Diamond)就是著名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