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观念、婚姻方式和婚姻礼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制约着人们的婚姻意识与婚姻行为。从婚姻观念、婚姻方式、婚姻礼俗等层面,对畲瑶两族的传统婚姻文化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不仅可以为畲瑶两族同源异流关系提供有力的文化佐证,同时也为畲瑶传统婚姻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初唐19位著名诗人作品运用声律的情况,清理并描述了五律、五排声律的逐渐合律过程,从而得出五律、五排的声律体制定型于初唐末期的结论;在初唐末期的诗人群体中,杜审言的五律、五排作品的声律合律度最高,他应该享有为此种诗体定型的首功。  相似文献   

3.
略谈瑶人《过山榜》中“盘王”祭祀及文化渊源张雄在瑶人珍藏的种类繁多的汉字文书中,《过山榜》一类是最珍贵的文书之一①。这一类文书,产生时代较早,反映瑶人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较完整,对研究瑶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根据我国瑶人收藏的《...  相似文献   

4.
《源流》2011,(13):47-48
下帅壮族瑶族乡下帅壮族瑶族乡是肇庆市惟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怀集县西北部,毗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广西贺州市。据历史记载,这个壮、瑶、汉三族聚居的地区,早年建有关帝庙、张公祠、朝阳寺,这些庙、寺、祠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神庙会,时间始于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结束。正月十五是下帅最热闹的盛会,届时壮、瑶、汉三族人民穿红着绿,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表演传统的醒狮舞、壮狮舞、春牛舞、马舞、采茶舞、对年歌等,一直欢兴到深夜。  相似文献   

5.
《百色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南贵昆经济区中心,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商品集散地,全县总面积5577平方公里,居广西第一位,聚居着壮、汉、瑶、苗、彝、布依等11个民族,总人口25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民风纯朴的田林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各族群众能歌善舞。壮族的北路壮剧的"乖呀咧"曲调沁人心脾,歌圩、三月三歌节,壮族纺织与蓝靛染布等传统手工技艺;瑶族的盘王节、铜鼓舞、扁担舞、敬酒歌,蓝靛瑶抛沙包、盘古瑶服饰等,汉族的山歌、唢呐、八仙、哭嫁歌,苗、  相似文献   

6.
瑶人历史上的迁徙在瑶族史诗《盘王大歌》中有较详细的记载,相关的官修史籍也可旁证。瑶人的迁徙在文化意识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迁徙的被迫性和始终伴随着伤感与辛酸.瑶人每一次迁徙都是走入更遥远的山林.走入莽荒.离中原文明愈来愈远。另一方面,他们迁徙时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苦难中体现出一个民族坚忍、自强、奋斗、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要加快发展粤北瑶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在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上的优势,尽快地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新的产业。还必须十分注意发展民族教育、科技事业,更新观念,也要注意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拟就连南排瑶和乳源过山瑶地区(以下简称“粤北瑶区”)的部分实地调查材料,谈谈瑶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仙娘信仰是广西富川梧州瑶地区流行的一种信仰.透过刘仙娘的传说可以窥探梧州瑶民众的鬼魂崇拜、图腾崇拜、巫术崇拜与法术崇拜及道家的女性崇拜.文章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刘仙娘传说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瑶族的支系很复杂,其中有一支俗称红瑶。以往在瑶族的研究中,对红瑶的研究很少。近几年,我们对红瑶做了一些实地调查访问,又查阅了一些史籍,撰写本文旨在抛砖引玉,请教于民族学界。 红瑶分布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灵川县、兴安县,共13000多人,其中的12590人居住在龙胜,400多人居住在灵川、兴安县。  相似文献   

10.
在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广西大瑶山区(包括已划归桂平县管辖的木山乡),居住着5种不同自称的瑶族:拉珈(茶山瑶)、坳标(坳瑶)、炯奈(花蓝瑶)、勉(盘瑶)、甘迪门(山子瑶)。建国前,一些人把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统称为“长毛瑶”,把盘瑶、山子瑶统称为“过山瑶”。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南岭民族走廊上的一支特殊族群,明清时期湖南江永的四大民瑶承担着扼守湘桂边界的军事重任,与周边的汉族土人、广西境内的"远瑶"等族群形成持续的互动,在族群互动中不断吸纳和采借周边族群的文化元素并生成了自身的民瑶文化,各族群在互动中形成文化上的共生.  相似文献   

12.
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瑶族分为五个族系,即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盘瑶、山子瑶。前三种族系因蓄长发,又习称“长毛瑶”;后两种族系因居住很不固定,经常迁徙,又称“过山瑶”。本文试就茶山瑶服饰略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形成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生态环境因素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与内容。平地瑶迁居平地后,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传统文化也逐渐发生重要的变化。本文对平地瑶传统文化若干方面的变迁进行探讨分析,进一步说明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着重对现实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观察,而不只是历史的重建工作这对缺少文献记载的民族尤其真实。因此,人类学研究强调田野调查,图书馆中的研究工作相对居于比较次要的地位。然而就排瑶传统的政治制度而言,1949年之后无论是外界主体社会委任的瑶长、瑶练,抑或是内部经由选举产生的瑶老,形式上均已不再存在。例如1942年抗日时期中,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北移韶关,对连南瑶区的控制力加强,推行了保甲制度以取代原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家国体系逐步瓦解语境下,通过研究瑶老组织的社会治理智慧,探索其对乡村治理的意义,有利于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瑶老组织存活于瑶族日常生活中,瑶老是一种内生性权威,既依赖个人先天禀赋,也借助个人在实践中的表现。瑶老治理范式集综合治理、网络治理于一身,目标指向村寨治理的动态平衡。瑶老组织的治理智慧带给乡村治理的启示有:重塑乡村治理权威,强化网络治理,治理最终指向满足人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蚕丝的起源动因有三个基本的假说:源于食、源于衣、源于信仰。笔者论证了蚕丝文化起源于信仰,认为蚕丝与其他吐丝动物作为一种类的概念,始终与白裤瑶的生命起源、生命周期相联系。这种类的概念,一方面以"蜘蛛图案"的形式成为服饰的一部分,并在"做鬼"的仪式行为中得以操演,成为白裤瑶"巫"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以"平板丝"的形式缝缀在妇女的裙边上,并在人生礼仪中加以运用。对蚕丝的信仰渊源于对"丝"的信仰。"丝"的物质形态向符号化的转化,积淀了白裤瑶的起源传说、生命信仰,继而形成了该族群独特的信仰符号。  相似文献   

17.
重读《花篮瑶社会组织》,深入分析费孝通先生早年进行学术研究的动向,指出《花篮瑶社会组织》首次挖掘披露了金秀大瑶山花篮瑶的人口情况及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状况;第一次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了金秀大瑶山族团及族团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向;第一次尝试并成功运用“微型社会学”调查研究剖析花篮瑶社会,从而分析《花篮瑶社会组织》的研究成果为后人所提供的积极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盘瓠是我国苗族、瑶族和畲族共同的祖先,对盘瓠的敬奉习俗在苗、瑶、畲族聚居区流传相当普遍。虽然经过历史的洗礼,但麻阳苗族自治县的盘瓠文化是我国迄今保存相对完整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之一,借用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对之进行挖掘、分析表明,其涵盖了宗教学、民俗学、文化学、美学等多学科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两广猺山调查>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它反映出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团结的,表现在居住格局上,瑶汉杂居相处,生产和生活互助;经济上,互相交换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瑶汉民族相互通婚,风俗习惯上的同化与融合等.文章对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成因及<两广猺山调查>在研究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中的史料价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是整个瑶族的一部分,现有三万五千多人。由于语言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其中又分为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和花蓝瑶五个支系。这五个族系,来历不同,风习奇趣,特此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