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了我国民族地区的地方合作,扩大了地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内外双向”的区域合作格局.同时,由于地方之间长期存在竞争关系,导致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存在脱节现象,国内合作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国际区域合作,需要协调地方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一带一路需要城市群作为支撑,民族地区城市群内部联系松散、发育水平低下,需要加强地方之间的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民族地区需要注重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规划之间的衔接与配合,通过国内合作支持国际合作,同时加强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北以茶促“融”,架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连心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以茶为媒,促进边疆茶销区与内地茶产区、中东部地区与民族地区产茶区之间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以茶富民,加强民族地区茶产区“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助力各民族共同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以茶载文,推进中华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以茶润心,挖掘各民族创造中国茶的历史,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以茶弘道,宣传中华文明“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精神特质,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现将《民族团结研究》杂志刊发的《湖北省以茶促“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文转载分享。  相似文献   

3.
李玮莉 《中国民族博览》2022,(11):107-109+128
调查研究可知,“一带一路”这一举措的出现,为实现世界共赢带来了可能性和科学的方案。要真正确保“一带一路”这一大倡议受到别国的推崇,就必须从凝聚民心、实现文化交流、获取共享利益以及强化政治互信的角度上进行探究。在加强国际文化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往往是推崇“一带一路”共建的基础和根本。但是,在我国当前的跨文化国际传播和交流合作当中,还存有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尚待我们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交流与合作机制来解决,且要求我们强化设计和推进,促进文化传播;实现横向对应以及同类对比,为国际文化传播提供依据,切实提高国际文化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弘扬民族医药文化,贯彻落实《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为民族医药的快速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展示、合作平台,经国家民委批准,由中国民族报社主办、中民国际经济合作公司承办的全国民族医药博览会将于9月2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  相似文献   

5.
田润润 《回族研究》2023,(3):97-104
笔者主要以中国当代藏族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为例,考察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的译介特点及启示,认为迄今为止日本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呈现出积极且面面观式的译介特点。通过剖析掌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外国译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译介特点,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的内在因素在于作品本身的价值。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由外国译者直接译成目的语是捷径,但也存在隐患,亟须进一步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与外国译者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历经五个发展阶段:新旧体制转换期,初步发展期,遭受破坏期,恢复重建期,改革深化期.追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曲折坎坷的60年历程,从第一所民族学院成立到15所民族学院的发展;从民族院校在“文革”中几乎被全部撤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全面恢复重建;从“五次全国民族学院院长会议”的相继召开,到“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隆重举行;从计划经济下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建立,到市场经济下办学体制的转型与深化改革.这一系列的历史变迁,都印证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也凸显其重要的历史发展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深刻内涵方面,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交际形式,强调交往的强度与广度;民族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交际内容,强调交流的精度与深度;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的交际效果,强调交融的效度与限度。在结构样态方面,有本体结构、外延结构和总体结构之分。其中,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间的协同与共生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的本体结构;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的联结与整合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的外延结构;以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为统领的“1+2+3+4+5”上下贯通的衔接与联动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的总体结构。在理论特质方面,主要包含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等四个方面,这为更好地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对我国的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对中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整体而言,我国国内各个高校的教育国际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得不说,这些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社会人才为祖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每一所高校发展应考虑的问题。新时期中国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如何明确交流合作的内容及国际合作交流对中国整体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大国,在新时期应该与时俱进,继续推动和深化中国高校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的一部分思考与想法。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民族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论是数字的增长还是质量的提高,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尽管如此,与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突出的表现是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是民族地区急需的人才,我们难以培养。我们能培养的学生,民族地区需要量又不大。这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刘毅  陈伟伟 《民族学刊》2022,13(4):95-102, 141
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人才的培养,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共抗新冠疫情的现实需求,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全民健康和实现全民小康的时代使命。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人才培养出现“缺”“少”“空”的困难局面,究其原因,与民族地区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领域的复合性与边缘性以及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缺少特色性和前沿性等原因有关。完善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人才的培养路径,首当确立“一体双核多元”的人才培养理念,并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校际联合等方式,不断探索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建国初期,周恩来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许多民族教育的思想和主张,并创造性地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民族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鉴 《民族研究》2003,(6):33-41
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是国家改革与发展民族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教育政策范围与结构 ,它包括民族教育质量政策、民族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民族教育课程政策、民族教育经费政策、民族教育教师政策和民族教育学生政策等六个方面。这些民族教育政策又与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民族文化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 ,经过民族教育政策长期变迁的实践证明是科学、正确和有效的 ;从理论依据来看 ,它同时兼顾了国家民族问题与国家教育问题两方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的民族教育在教育投入、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普九"教育,师资建设和依法治教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短缺和相关保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对此,必须确立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民族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加强民族教育行政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议,努力实现全省民族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族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面向新世纪加快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对于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和保障民族平等以及民族教育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了人们对于加快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种种疑虑 ;提出了民族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与民族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和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距离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民族地区教育要想发展,改革体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体制的改革应该遵循将"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换;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使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也掌握一定的技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大力发展中低级职业教育,以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近期需求";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民族乡的形成和确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实践经验证明民族乡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更多的关注到散居杂居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的权利,本文将主要阐述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7.
孟大虎  苏丽锋  赖德胜 《民族研究》2012,(1):25-34,108,109
文章分别使用了OLS方法和分位回归技术,考察了1995—2007年间中国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总体水平及其长期变化趋势,并将之与汉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教育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政策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有机结合、相互叠加,是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少数民族的地位并没有发生逆转的重要原因。与汉族相同,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分位点提高而逐渐减小,即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收益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启动了肯定性行动计划,在就业、教育等领域对少数民族、妇女等社会不利群体给予某些优待和照顾,有力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和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了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三十多年来,关于肯定性行动计划存在和实施必要性的争论从未间断过.特别是近年来,关于肯定性行动计划的争论趋于激化,一些州甚至取消了肯定性行动计划,这很可能导致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严重倒退.  相似文献   

19.
肯定性行动计划与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来 ,美国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 ,通过实行特别招生计划、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财政资助、加强补习教育、开设少数民族研究课程等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但近年来 ,肯定性行动计划在美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州甚至取消了肯定性行动计划 ,这很可能导致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严重倒退  相似文献   

20.
切洛 《青海民族研究》2002,13(3):112-113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中的违纪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高校学生教育中比较棘手的一个现实问题。作者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认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应采取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即“五教”并举的办法,多管齐下,使其违纪现象得到有效的扼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