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我国报刊上,展开了对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提出的“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潤”問題的討論。这一个問題的爭論是社会主义和資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爭在經济学上的反映,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問題,不仅經济学界有重視的必要,經济工作人員,亦应該充分重視。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談一談。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潤”的經济范畴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潤是資本主义的經济范畴,而不是什么社会化大規模經济共有的經济范畴。因为在資本主义的条件下,价值規律和剩余价值規律在起着調节生产,調节流通的作用,那一部門投資少,生产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潤  相似文献   

2.
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形成要“以生产价格为依据”,或者說“价格应当直接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必須有平均利潤的范畴。他們从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化大生产对生产价格形成的所謂制約作用,直到生产价格对  相似文献   

3.
最近,广东經济学界連續举行三次討論会,討論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关于平均利潤、生产价格时观点。討論中,在如下几个问题上,就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的錯誤观点进行了分析、批判。一、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提出的“生产价格論”的实质是什么?发言者指出,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提出的关于生产价格论的观点是錯誤的,因为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系来研究經济問  相似文献   

4.
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們說,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它特有的基本經济規律,而这个規律是决定于各該生产方式的主要方面和本质。 斯大林同志发現了社会主义基本經济規律,并予以科学的論証。这个規律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5.
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提出的所謂“生产价格”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产品的出厂价格应以成本加平均資金利潤为标准,并要以資金利潤率作为評价企业經营管理水平的标准。这种主张,是很錯誤的。“生产价格”和“平均資金利潤率”,都是以資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是在資本家之間的自由竞爭过程中形成的。我們社会主义企业,根本沒有竞爭,它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部門之間、企业之間的关系,是相互开展比学赶帮,相互协作,相互支援的关系,因此根  相似文献   

6.
(一) 波浪式前进,是事物发展的規律。自然現象是这样,社会现象也是这样;革命是这样,建設也是这样。社会主义国家經济建設的实踐証明:波浪式发展,是社会主义国民經济高速度发展的規律。社会主义国民經济的发展之所以是波浪式,是由許多因素决定的。从总的說,是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所引起的。象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社会主义国民經济的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是絕对的。但国民經济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規律的作用問題,是政治經济学中一个重大的理論問題。中國新經济学研究会上海分会在去年九、十月里,組織上海部分經济研究者和經济工作者,开了三次座談会來討論这个問題。座談会原定的討論題目是“价值規律在我國过渡时期的作用”,并指出应着重討論价值規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我國現階段的作用。随着討論的進行,把間題轉到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規律的作用方面。除了正面討論价值規律的作用外,座談会还提出应討論价值規律和其他經济規律的关系問題。座談所涉及的問題很廣,意見很分歧,甚至沒有完全相同的意見。所談的問題的范圍和角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过渡时期經济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全民劳动和各种财經政策都是經过統一的計划來实現的。國家的經济計划是各項財經政策的具体体现,而基本建設計划又是整个國民經济計划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編制上它的总依据是过渡时期总任务和我國發展國民經济的第一个五年計划。在內容上它規定國家在一定时期內对固定资產投資的总規模和增長速度,規定了國民經济各部門、各地区的投资此例关系,規定了国家建設的程度和工作内容。因此,它决定着社会主义工業化和社会主义建設的前途。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下,国民經济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社会再生产的各个过程之間,国民經济各部門之間、企业之間、各地区之間,都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一个环节跟下上,就会影响其他許多环节的发展。要使整个国民經济联成一气,都能根据社会主义建設的需要高速度地向前发展,就必須加强协作。“协作是生产发展的一个客观規律,違反这个規律是不行的。因为生产是社会的生产,特別是进到大工业时代,更是如此。”(簿一波:“关于經济部門整风的几个問題”)。在社会生产大跃进的現在,强调全面协作更加重要。因为国民經济中会經常出現新的矛盾,例如生产跃进和机器設备的供应之間的矛盾、生产跃进和技术力量的补充之間的矛盾、生产跃进和原材料供应之間的矛盾等等;在各部门之間、各企业之間、  相似文献   

10.
毛澤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系統提出的两类矛盾的学說,是对馬克思主义哲学理論的偉大貢献,也是对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理論的偉大貢献。特別是对政治經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为有了两类矛盾的学說作为指导,政治經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就能更加确切地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生活,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經济理論的科学水平。本文拟就下面几个經济方面的理論問題初步地写出一点学习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国經济学界正就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基础問題展开热烈的討論。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基础是生产价格。我們不同意这种意見。如果按照这样的主张去制訂价格,实际是从根本上取消社会主义的計划价格,取消党的价格政策,把社会主义价格形成引导到資本主义自由竞爭的軌道上去。我們物价机关制訂各种产品的价格,应該是大体上符合它本身的价值,使各生产部門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能够收回成  相似文献   

12.
在从資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里,由于存在着商品与貨币关系,人民群众的消費需要和滿足这种需要的消費品生产之間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商品的供应和商品的需求亲实現的。消費品供应与需求之間的关系,是以商品供应額和社会購买力表現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正确地处理商品供应額和社会購买力之間的比例关系,是社会主义基本經济規律、国民經济有計划、按此例发展規律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規律  相似文献   

13.
骆耕漠同志在去年发表的“商品經济的消灭及其规律的探索”几篇文章中,大量摘引了列宁的話,并随心所欲地进行了解释,企图以此証明他的“商品經济消亡論”也是列宁的观点。更令人費解的是,駱耕漠同志看不到近四十年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商品經济学說的創造性发展,說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否真正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是“本世紀二十年代以来迄未解决的問題”。因此,駱耕漠同志为他自己的文章提出的任务,就是要“及早帮助”人們分清马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經济学界在闡述农业是国民經济基础的原理时,往往引用馬克思提出的“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个論点,作为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据。但是,大家对这个論点的理解却不很相同。一种流行的看法,是把它解释成为农业剩余劳动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汪旭庄同志。他在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三年期間,先后发表了《怎样理解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和《論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业和农业相互結合的規律》两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实际上是把生产超越农业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产品的劳动視为“农业剩余劳动”,并把农业提供給共  相似文献   

15.
經济系于1962年12月27~29日举行了全系科学討論会。这次提交全系討論的論文共6篇,其中政治經济学方面有“关于《資本論》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关夢党)、“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費品分配規律的研究”(林皇杜)、“略論农、輕、重次序安排国民經济发展的方針与国民經济綜合平衡”(曹明国)等三篇;統計会計、經济思想史、中国經济史方面有“試論社会主义企业經济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几个問題”(陈冠华)、“魁奈《經济表》对馬克思再生产理論形成的作用”(高貴荣)、“鴉片战爭前后东北官田旗地的經营和民佃以及民地的发展”(孔經緯)各一篇。現仅將部分问題的討論情况簡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明代城市經济发展概述城市在历史过程中,是依其所由发展的社会經济形态逐濒改变着它的面貌。城市的发展規模和在国家領土上的分布情形,对于各种社会經济形态来說,都下相同。这是由于:这一切都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質的約制。因此,我們研究明代城市經济的发展,可以从中窺見当时社会經济的发展情况。明代的城市經济,比之前代有着更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和生产力在封建制度下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自14世紀60年代,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年的反压迫的斗爭,推翻了元朝政权,同时,也推动了朱明皇朝所施行的一系列的恢复及发展生产的措施,而使当时的經济在唐宋以来  相似文献   

17.
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針,是我們党指导經济建設的一个根本方針。加速农业的发展,是高速度、按比例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經济的中心环节。党的这一方針是依据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这一客观規律而制定的,所以“理論战綫”就党的这一方針的理論基础展开討論,显然是必要的,富有意义的。这个問題涉及的面很广,在一篇短文中很难面面俱到。这里,我們仅針对黄永軾先生的基本論点,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供討論和参考。黄永軾先生在“农业怎样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一文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他所研究的主題,卽“是不是随便一种农业都可以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呢?”他解釋說,在封  相似文献   

18.
在討論中,許多同志都認为: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經济的总方針,不是与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的理論相独立的,而是再生产理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設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反映了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和工业是国民經济的主导这两个客观經济規律的要求,是以这两个客观經济规律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9.
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問題,是一九五七年二月間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著名讲演中,当作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个关键性問題提出来的。当时,我們国家的經济状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主要的是:第一,在农业方面,基本上完成了“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即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第二,在工业方面,經过第一个五年計划的建設,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了一个初步的基础。这样的情况說明了什么? 一方面,它說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經济制度經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資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已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另方面也說明了我国的工业建設正朝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前进。但是,这种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20.
九月中旬,著名的經济学家許滌新同志应吉林大学和吉林省經济学会的邀請,对本省的一些經济理論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作了“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几个經济規律問題”的学术講演。在講演中,許滌新同志就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对本省的經济理論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