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是我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从他的《故乡》发表后;逐渐形成了乡土文学派。自然,他的小说表现了浓郁的乡土色彩。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写的地点——鲁镇、未庄、庞庄、S城、咸亨酒店……都是故乡绍兴一带村庄与小镇的化名;写的风物,也是江浙一带的水乡景观。  相似文献   

2.
题引陆游语,盖不用原义,也不故反其意,只是想借此点明本文的题旨:作家的思想素质和创作动机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形成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自觉为革命擂鼓呐喊的鲁迅,他在小说创作中显示出来的艺术特色与其改造社会的启蒙思想有着深刻的因果关系。积数十年的研究,论者对鲁迅小说的主题、题材和风格特征、悲剧结尾,从作者的思想方面追本溯源作了不少精辟的分析,可谓成绩斐然。但是,有关小说情节和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似乎稍嫌探讨不够。再则,鲁迅的《呐喊》《彷徨》确立了我国现代短篇性格小说的基本格  相似文献   

3.
一《呐喊》、《彷徨》的创作,从生活素材到小说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的描写,从大的地域方面来看,都与鲁迅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绍兴和北方京城两地有着直接的联系。换言之,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他对绍兴和京城的社会生活及风情的观察和体验,成为他创作的直接生活来源,并对两个地方作了富有特征性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两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本文中把它们称作“绍兴小说”和“京城小说”。  相似文献   

4.
《明天》是鲁迅小说中较为特殊的一篇 ,它是鲁迅为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 ,隐藏着更深的发泄、自慰和自我解脱的心理动机 ,形象地演绎了早期鲁迅解开死亡之结的精神历程 ,因此《明天》这部小说对研究鲁迅思想和艺术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天》是鲁迅小说中较为特殊的一篇,它是鲁迅为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隐藏着更深的发泄、自慰和自我解脱的心理动机,形象地演绎了早期鲁迅解开死亡之结的精神历程,因此《明天》这部小说对研究鲁迅思想和艺术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二嫂作为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一个配角人物,作者虽然对其只用了很少的笔墨,但却造就了小说艺术中一个极其经典的配角形象,很值得以后的小说家学习。  相似文献   

7.
德国语言学家福斯勒有句名言:“语言是精神的外观。”不同的语言不仅能表现出人物不同的身份、经历、职业、文化素养、思想性格,也能微妙地传达出人物不同的处境与心态。一个优秀的文学家总是十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捕捉那些富于个性特色的语言,去进行典型形象的塑造。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就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写等手段,着力表现出闰土少年时与中年时的巨大变化,以高度性格化的语言使人物神情毕肖,凸现层次丰富的立体感,并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性的压制与摧残,及自我对故乡美好憧憬的破灭,从而有力地烘托、渲染了主题。把小说中少年闰土与中…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为一代文学批判大师,毕生致力于思考中国国民性的改造问题,他的小说也被认为是剖析和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最锐利的"匕首",不过其中大部分小说是以其故乡为写作背景,饱含浓郁的故乡情,这种即坚持批判又依依不舍的情感致使地域文化特色在鲁迅的小说中大放异彩,故而本文将从小说中的地域文化底蕴、地域性民俗和地域语言对鲁迅小说作更深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以其鲜明的个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鲁迅对戏剧艺术手段的借鉴.鲁迅将矛盾冲突这一戏剧性巧妙地融人人物的塑造中,大大丰富了小说自身的表现力.鲁迅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做法,更注重人物内在的戏剧性.他通过人物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人物思想逻辑的非正常性与荒谬性,人物命运的突转和讽刺性对照三个方面,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在矛盾冲突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物客观存在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人物普遍处境的戏剧性.鲁迅小说对戏剧性因素的借鉴,有效地拓展了小说在塑造人物上的表现技巧和表现功能,在艺术的表达上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最早接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不仅翻译了深受弗洛伊德影响的厨川白村的理论专著《苦闷的象征》,而且将心理分析运用于小说创作中。鲁迅一方面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揭露封建卫道士的伪善,撕破四铭、高老夫子等正人君子的外套;一方面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挖掘各色人物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和隐意识;同时,鲁迅也更深刻地解剖自己。他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心理分析小说。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在人物命名方面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修辞技巧的运用更是独具功力。但是,多年来,鲁迅小说人物命名这一细微之处却很少受到人们的注意。其实,发掘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特色是很有意义的,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作品的人物性格,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对于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人物命名技巧也有很大的启发性。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的作家,鲁迅用深髓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对他关联的那个时代做了素描.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就是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凝结.遍读小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曲曲血泪的诉歌,显示了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从鲁迅小说作品出发,探讨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内涵,分析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3.
贝娄是战后美国文坛一位重要小说家,他著名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是一部富于喜剧精神和抒情色彩的唯美现实主义杰作,代表了他在小说创作水平上一次质的飞跃.小说的形式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思想命题相适应,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主题关怀.本文拟从叙事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阐释作者对当代文明与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聂绀弩是杰出的杂文家和诗人,也是"鲁迅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鲁迅杂文的精神本质,其乡土小说是鲁迅所开拓的乡土文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的表现.本文以杂文、小说和部分诗作为例,探讨了二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扬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人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一种社会统一体 ,既有同一性 ,也有矛盾性。鲁迅小说人物的精神病态既是旧社会生存环境在他们身上的表现 ,也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 ,同一性是鲁迅小说表现的重点 ;鲁迅小说人物多数是普通的农民、下层平民和不幸的知识分子 ,他们要求人性的独立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和现实的生存环境又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在鲁迅研究中很多人常常谈到鲁迅的讽刺理论,并据此认为,鲁迅是一个善于讽刺的作家,讽刺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例如,王瑶说:“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讽刺;特别是对一些否定人物的形象,他是常常给以无情的狙击的。”(《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文艺报》1956年20号)何家槐说:“第三,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鲁迅小说中,也表现了他特有的讽刺天才和幽默风趣。象《彷徨》中的《肥皂》和《高老夫子》则简直可以称为讽刺作品。”(《鲁迅作品讲话》,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吴中杰、高云说:“沉郁的幽默和深刻的讽刺,是鲁迅小说艺术风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对人物心理尤其是变态心理作了令人惊叹的剖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分析了鲁迅小说人物变态心理的类型和特点,试图阐释其形成原因、独特意义和审美价值。文章指出,社会——文化关系的失调、作家个性心理和审美追求是小说人物变态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它的意义在于对国民劣根性作了深层次探讨,从而具有一种悲壮的崇高美和和谐的变态美。  相似文献   

18.
霍桑,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小说家,是美国最早重视心理描写的作家。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中,霍桑对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且获得巨大成功。人物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是这部小说所以能蜚声文坛、行之久远的一个主要原因。霍桑开创了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正> 真切细微的心理描写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特色.他的小说不追求人物外在行为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与完整性,而注意刻划人物内在心灵的特征,表现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心理描写的深化、外化和虚化是他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所谓心理描写的深化,是指把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化到人物意识活动的领域,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显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意识冲突.所谓心理描写的外化,即描写心理活动在外在事物上的反射,通过人物外在言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小说中,身体不仅是言说的对象,借以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了言喻社会意识与权力话语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鲁迅文学世界的一个重要维度。鲁迅运用拟态、物化和丑化等叙事策略来描摹小说人物身体,深刻彰显隐含在身体话语中的人格精神、社会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