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的伦理学研究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对道德矛盾心理的研究。道德矛盾心理研究从传统到现代实现了转型。从个体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道德矛盾心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心灵服从阶段、心灵激荡阶段与心灵和谐阶段。心灵和谐是道德矛盾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建设和谐社会就应该重视对心灵和谐的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而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的道德观与之相适应.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中,我们应该承认适当利已的合理性,不但要推崇精英道德,而且也要弘扬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人的大众道德,这样才能让道德教育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大众道德的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基本道德和特殊道德的关系,使人生过程不断地进入一个道德化的过程,进入更高的道德层次,从而德化人生,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徐娟 《理论界》2009,(3):46-4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弄清楚和谐的本质是什么.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和谐与道德内在联系,揭示出社会和谐的道德本性,使道德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以被重新认识.本质上,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德性社会.这种本质的认识和分析,对于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人的生态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重点,以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为目标,重视和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构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也是一个道德范畴。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既是一个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实现道德同社会的和谐与道德自身内部关系和谐的过程。因此它也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推力,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时代网民数量增加以及网络社会变迁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发,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维护网络社会安全成为当务之急.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网络道德观念失范、网络道德认知失范以及网络道德行为失范三方面.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干预,使大学生群体遵守网络道德,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人在情境中"理论对于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途径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而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  相似文献   

9.
道德缺失:和谐社会的绊脚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庠聪 《理论界》2006,3(10):35-36
和谐社会的形成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而严重的道德缺失会阻碍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谐社会的形成不仅需要健全的社会法制,而且也需要规范的道德准则。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缺失问题既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民教育体制有关,也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因素有关。本文就道德缺失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道德选择有利于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而应通过加强道德环境建设、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等来引导个体道德选择。从根本上说,应遵循由外及内的逻辑理路,对人的道德选择进行引导,不断提高其自觉、自律意识,强化其责任感,从而实现自由道德选择,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原则是道德体系的核心或硬核,其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理论及其道德行为的革命。道德原则包括:道德真理性原则;人是目的原则;中庸原则等三条最基本的原则。道德真理性原则包括自觉法则、自愿法则和自为法则;人是目的原则包括善的利人法则、共同利益法则和公正法则;中庸原则包括适度法则、和谐法则和效率法则。这九条法则形成了道德原则的理论模型。这九条法则特别是自觉法则、公正法则、效率法则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中,出现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道德情感冷漠、道德信念缺失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应培养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要挖掘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的积极道德体验,以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积极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罗开福 《天府新论》2008,1(1):35-38
伦理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道义基础.伦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可以为其经济基础提供双向道义支撑.伦理道德价值渗入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之中,可以使社会获得充分的道德合理性而为公众广泛认同.道德作为价值工具可以为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和人的自我完善提供具有理想意义的价值追求目标,对于凝聚社会民心、提升社会文化境界、振奋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而充分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党的重大构想,它涵括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每个层次."和谐"这一提法本身就已包括了社会发展的道德维度,一方面,它是针对社会发展的整体道德状况而言的,另一方面,它也求对社会发展中的公民道德作出规划.要发展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的诸般要素并使之得到良好结合而成为整体的社会道德状态.  相似文献   

15.
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提高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道德调整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实现了伦理学由传统的人际道德向自然道德的拓展 ,把人类道德关怀扩展到自然界 ,扩展到地球的整个生态环境领域 ,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应成为建立生态环境道德原则的出发点和核心。因此 ,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生命与自然界 ,实行可持续发展应成为生态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道德自律意识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而道德自律是道德建设的基础。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主、自愿、自决的活动,是人们以理性对自身之外的道德规范的确证与认同,并使之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法则和行为准则。提高道德主体的自律水平,目的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软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中,道德主体道德自律实现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道德主体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正确处理好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道德资本化意指道德作为一种可转换、可增值的非物质性劳动积累,依照其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所产生的不同形式的价值增值,应获得各种物质性的或非物质性的奖赏或收益.资本概念内涵的拓展、“德福一致”的预定和谐,以及人类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现实,是道德资本化的可能性前提、必要性假设和必然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入21世纪,作为人类高科技标志的网络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许多网络伦理道德问题,这显然与建设和谐社会是不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更应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中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着重指出了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敏感、道德宽容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贵权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297-298
社会和谐历来与道德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必须参与,但道德参与必须适度,这就涉及到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有道德敏感性又需要有道德宽容精神,只有适度的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才能为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1.和而不同:社会和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