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青春的断想     
蓦然回首,人生的驿站已找不到那红蝴碟与牛皮筋缠绕的情结。迎着阳光,面对一片绚烂的天,才发现自己的心扉有了起伏,自己的季节已染成了五色,于是,很想用文字写下一点岁月的情感,就叫做——  相似文献   

2.
陆焕平 《中华魂》2011,(2):72-72
(一)革命家庭育凤凰 饭吃百家行万里,跟随父母历千难。 耳濡目染明憎爱,奋斗要同人地天!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它突出地体现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作者通过奇异多彩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严肃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 ,从而实现了魔幻的现实化和现实的魔幻化 ,巧妙地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 ,使读者从审美中强烈地感受到拉美地区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4.
麻雯 《北京纪事》2013,(4):102-103
冯复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会员。从小酷爱绘画,常以赏画、读画为乐。因工作关系,与美术界联系较多,并得到众多名家指点。其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党建》杂志等报刊发表。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既粗犷豪放又婉约清丽,既坚毅挺拔又飘逸俊美的画风。作品首参加中直机关美术展览、北京市美术展览和四川省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  相似文献   

5.
6.
《沁园春》调为两宋词人常用词调。刘克庄填制《沁园春》共25首。其词作所涉内容较为广泛,且在题材上有所拓展。后村借助这一词调有急有缓、多用赋体等特点以表达劲直豪放、慷慨悲壮的复杂情感,壮中含悲。词作展现了词人驾驭《沁园春》这一长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志怪小说,《晋书》收录了干宝本人为《搜神记》所作的序言,指出该部著作的写作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当后代读者参考这句话来阅读这部小说时,对于这部小说的阅读视野往往会出现偏差,因为除了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外,《搜神记》当中实际上还保存了很多现实题材故事,这些现实题材故事主要有传奇历史故事、传奇人物故事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方法,对莫言的《檀香刑》与余华的《现实一种》进行比较分析,从主题学的角度,浅析西方"荒诞"艺术对中国影响的同时,试图提示中国处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文学家们努力通过突破传统,以期塑造一种新的文学天地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9.
10.
11.
麻雯 《北京纪事》2014,(6):36-36
记者:《屈原》的舞美设计没有华丽的大制作,更为回归京剧艺术的本体,请您具体谈谈创作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庹政2018年创作的长篇商业小说《商藏》,在人物、情节、价值观等方面,相较网络上其它类似的商业小说,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但与文学经典相比,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作为现实题材作品的《商藏》,以近乎写实的手法,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化,塑造了主人公叶山河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出现实题材作品的独特魅力;但作为类型小说,其同样具有类型小说的先天不足,很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佳作。《商藏》的创作,为研究网络时代现实题材类型小说的创作局限和未来发展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开端》对国外影视剧在制作模式和叙事策略方面的经验与技巧加以本土化改造,以满足受众求新求异之需求;将聚焦社会问题的现实取向与坚守人性本善、秉持集体主义英雄观与追求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作为其震撼人心、表达现实关怀的精神内核;与此同时,辅之以中西文化交融的镜语使用、悬念设置,最终构筑了一个兼具时代化、民族化与国际化的艺术世界,为我国现实题材影视剧的创新发展在题材选择、制作模式、叙事手法、文化内蕴等方面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陌上桑》的生成,既有历史依托,又有现实土壤。它将传统的采桑故事中的劳动主题、男女相会主题、女性之美主题和道德品性主题融为一炉,加入了时尚元素,由传统的“民俗艺术”成功地转化成汉代的“流行艺术”。它的产生,体现了作为娱乐文化的艺术本质,将创作的动力由作者主体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主体,把符合艺术的欣赏与消费需求当作艺术生产的目标,并迎合了受众的消费心理。它是一种新的艺术类型,开魏晋六朝以后乐府诗先河,并成为新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5.
洪迈《夷坚志》有许多作品借志怪题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南宋社会的黑暗,具有相当高的认识价值。同时,这些作品善于用冷峻客观的笔调叙述独特、奇异的故事、情节、意象,并善于运用巧合、对比等手法以表现主题,获得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俊峰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传统是现实的根,是现实的源,不理解传统也就无法认清现实,对传统的弊端指认不准,在现实实践中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走旧道履覆辙。  相似文献   

17.
因为将自主综合的"概念"从被动表象的"直观"中分离出来,《批判》也就将形而上学由客观的感知摆渡到了主观的建构。可以说,这不仅更改了"科学"的含义,也呈现了形而上学的"艺术"本质。不过,因为先行的"元素论"不仅没能系统地说明作为"共同根"的"纯粹理性"如何建构出了"体系"(科学),还以揭露理性自我取消的"辩证论"结尾,这就让一个体系化的建构遮蔽在了两个知识元素的解析之中,也使得《批判》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理性建构的否定而不是它的建立。但是,不同于一个自我取消的"纯粹理性的历史","方法论"也指出了作为一个解构的"纯粹理性的规训",《批判》也发展出了一个确立"纯粹理性的规范"的"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因此,为了能全面地认识《批判》,也就有必要提醒:《批判》不只是一个知识元素的解析和形而上学的解构,也是一个理性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邓宏顺的长篇小说《铁血湘西》展现大湘西各色人等的国仇家恨,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情境中执着于湘西题材的深度开掘,在多元书写的人物形象世界里将英雄与土匪并 置,使得小说充满传奇与浪漫融合的特质,乡土风格得到了诗意般的凸显和呈现。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包含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萌芽",但其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其主要表现是:文献虽然弘扬了实践观点,但这里的实践概念还仅仅是一个包含了主体能动性的抽象的实践概念,而成熟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则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概念,即社会历史的概念。由于《提纲》还没有提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的解释原则、历史的思维逻辑和历史的评价尺度,因而在关于社会和人的理解上,《提纲》也未能实现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社会向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不能完全以此文献为标准,特别是不能用《提纲》的观点去消解和贬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主持语:伴随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文艺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军旅艺术作为其中独特的一支,既能反映出中国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主旋律文艺的导向性。中国的海军历来重视部队文艺建设,海军中也活跃着一批以主题性创作来深刻反映部队文化和建设的画家群体。陈琳、隋自更、秦文清和王利军四位来自海军创作室的画家,多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