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中,中国一大批木刻工作者与祖国的前途同呼吸、共患难.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成立组织,举办展览,提高技艺,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木刻运动,使木刻成为当时中国美术中一种革命的艺术武器.抗战木刻是中国革命美术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一大批国统区爱国木刻工作者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为人民大  相似文献   

2.
重庆美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活跃、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木刻.抗战时期的重庆木刻版画作为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以著名版画家王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木刻版画艺术家聚集重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木刻艺术作为武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战的作品.他们的革命战斗精神和他们开拓出来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为后来的美术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中特有的、蕴含中国古人独特精神气韵的绘画形式。中国传统木刻中山水题材的作品相对较少,但对山水文化的表达也有其发展脉络和独特之处。该文以中国山水画与山水文化的渊源为背景,梳理了中国传统木刻与山水画的联系与发展变化,着重分析了木刻表现山水意蕴的特点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木刻副刊是抗战时期木刻运动与新闻联手的产物.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内容,短小精湛的宣传方式,不拘一格的反映抗战木刻运动的发展,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把握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特殊地区木刻与报纸的发展,对抗战时期报纸上的木刻副刊梳理、整理,为研究抗战木刻与报刊奠定史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木刻版画艺术作为中国雕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手法,以其精湛细腻的刀法、源远流长的技艺、新颖独特的制作方法闻名于世。中国木刻版画在其发展中不断传承和借鉴,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品格和传统风貌。木刻版画作为一种融绘画与雕刻为一体的艺术,已经成为当代多元艺术发展态势之一,其历史发展与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精神寄托,同时也是中国艺术界需要正确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宋欢迎 《东方论坛》2014,(3):92-101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艺术理念对木刻家给予指引:其一,发挥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性,展现木刻的"有力之美";其二,取今复古,广泛汲取有益的艺术因子;其三,发扬"民魂",创建属于民众的"生产者的艺术";其四,裨助美育,促使中国民众的心灵世界进向更为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提倡、扶植新兴木刻运动的同时,对木刻的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审美效应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论述。他提出的“木刻究以黑白为正宗。”明确,透彻地表述了木刻这一艺术形式的个性特征。黑白木刻这一艺术形式在色彩处理上,采用黑白为主色,对色彩的提炼,选择达到极限的最佳色彩形态;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刻刀这一特殊的“笔”,干炼、清楚,明快的刻凿,使刻板上出现各种不同需要的刀迹;拓印过程中产生的印纹肌理等一系列艺术手法,使黑白木刻艺术作品具有对比强烈,黑白分明,简洁明快,明确有力,以少胜多等艺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是一种"复制木刻版画",是对国画中线描和水墨的复制。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大多是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出现。明代是中国古代版画插图史上承前启后的时代,明代木刻书籍版画大量出现,题材广泛,刻印精湛,争奇斗艳,达到了中国传统木刻版画艺术的巅峰。其中,福建建阳版画多出自民间工匠,镌刻质朴;南京金陵版画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杭州武林版画题材开阔,刻制精美;安徽徽州版画富丽精工,典雅静穆。对于明代木刻版画,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关注以梓行地来划分区域性的版画风格,并特别强调徽派艺术风格在晚明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使得几乎全部晚明时期江浙地区的版画,无论是怎样的面貌,都可以被认定是徽派版画。而版画风格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无论是绘图者师承的风格,还是雕版者在雕刻时所创出的风格,都可能对版画的呈现有所影响。作为版画创作者的画师与刻工,在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绘画者的画风决定着版画风格。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以艺术特征之不同将晚明时期版画插图归类为质朴派、雄劲派、婉约派的新方法,有利于对中国古版画插图史的梳理与研究。明代木刻版画的构图沿用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法,与西方的铜版画在形式风格和绘刻技艺方面都不一样。晚明时期,一些画家开始学习西方绘画表现远近和阴影的方法,掌握了透视和明暗画法,于是在明代木刻版画领域也出现了西方艺术的透视和投影技巧,这可能是用中国古代木版画手段模仿铜版画而留下的。因为,在明代后期,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要分发大量的圣像、纪念章和带有插图的书籍,由于从欧洲运来的数量不多,只能找当地刻工用木版印制。当时用于传教的木版画印刷品已不可得见,只留存下为数极少的用中国古代传统木版画手段模仿铜版画的作品。西方艺术的透视法对我国传统版画的影响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创作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这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延安木刻家及其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外,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延安木刻版画艺术在民族特色方面的执著追求。延安木刻家们将西方木刻"拿来"时,"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鲁迅语),走出一条别开生面的木刻版画创作新路。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对新中国美术产生过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确有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现代木刻艺术在西方的兴起,沿袭了现代派艺术发展的脉络,也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艺术领域的传播有关,现代木刻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让底层劳动者成为作品主角,刚健有力的审美特征,正说明了这种特征。现代木刻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左翼文化的整体发展关系紧密,同时也体现出倡导者对艺术现代化的追求,鲁迅对木刻大众性、宣传性、审美性等特征的提倡,既立足于左翼立场,同时也有艺术现代化的整体考虑。现代木刻在20世纪的迅速发展,体现出中西艺术家在政治立场和审美追求上的高度契合,这也为其本土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彝族木刻包含商品交换、宗教祭祀、军事征伐、调解婚姻纠纷、政治行为等方面文化含义,是加深理解彝族传统文化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粗线条地阐述了在版画教学和创作中素描、黑白画、写生、技法等环节各自的作用和相互联系。重点谈及了素描在版画教学中的重要性,黑白画的构成性,技法表现的形式性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目的性。文章中所谈及的各个要点均为自己从事版画教学之心得。  相似文献   

14.
论《西厢记》的插图版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厢记》插图版画是中国古代戏曲版画的缩影。它的发展经历了万历前、万历至明末、顺治至乾隆、嘉庆以后四个时期。其特点表现为 :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画家与刻工的联袂等。《西厢记》版画的流传在当时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和舞台演出的借鉴与指导价值。今天它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具有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特有的反映民俗文化的一种传统美术,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 明珠。本文在讲述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及其艺术价值的同时,对当代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进行了研 讨。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区域的木雕艺术在改土归流后形成高峰。其木雕种类繁多、工艺精巧、装饰趣味多样,在形成过程中,既采用京派木雕的题材,又吸纳了徽派、潮州木雕的工艺技巧;既有本土文化传统,又有外来因素的影响,使之在长期的传播、接受、融合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红火热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木刻运动,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抗日救国的木刻成为最广泛的抗战宣传武器.期间,重庆发行美术期刊种类繁多,1940年和1942年出版发行的《现实版画》《胜利版画》是迄今仅有的可查木刻期刊,它们为重庆木刻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海的少儿版画已成为东海县的地方名片.通过对东海少儿版画的调研,认为东海少儿版画有着和东海水晶一样的可开拓价值,结合实例,阐述了这一价值的实现必需通过市场来实践,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将少儿版画融入民间工艺,再引入市场.  相似文献   

19.
1935年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通过展品的选择,构建了"古今中外"的展览叙事框架。此框架之起源为鲁迅从日文书籍中借鉴的木刻史。受这次展览内容影响的广州现代版画研究会第二回半年展,也显示出1935年新兴木刻界利用古今中外的时空坐标系考察木刻发展的思路。而跨越时空的木刻史坐标系有扬"中"重"今"的倾向,因为它潜藏着进化史观的主导及体现时代之"民族精神"的目标。实际上,木刻史的世界性是为塑造具有中国民族性的现代木刻艺术而服务。加之,现代版画研究会为半年展准备的相关研究引领了创作潮流的转变,新兴版画运动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