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二大发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号召。文艺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就要努力从生活出发,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评价生活,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推动历史前进。尤其要把注意放在表现和歌颂“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上,歌颂新生事物,鞭笞腐朽事物,使人民群众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的文艺必须努力塑造新时期的英雄形象,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  相似文献   

2.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风貌、风俗习惯,等等。在电影艺术创作中,如何正确地反映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表现各个民族的精神意志,展现各个民族的风貌人情,从而发挥文艺启迪、鼓舞和团结人民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民电影责无旁贷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坚持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在艺术形式艺术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取得了无庸置疑的巨大成就。但是,放眼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又深感堪称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伟大民族、伟大祖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文学艺术作品还不是很多,这也是客观的事实。形成这种状况,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前几年,文艺领域里对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的倡导不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主义文艺的灵魂,它主要地体现于文学艺术作品对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本质的反映、对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之中。为了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健康的精神需求;为了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文艺对社会生活的驱动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高奏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我們的文艺創作,特別是戏剧創作,最近一两年来,在反映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設方面,創造和积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就是把創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英雄形象,推到形象塑造的首要地位上来。文艺总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戚染群众、教育群众的,一个革命的文艺作品能否体现今天的时代精神,能否起到团結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关鍵往往在于是否成功地塑造了光輝的英雄形象。有些戏,虽然写得比較粗糙,但由于英雄形象十分鮮明突出,因而仍旧能够强烈地感动人、鼓舞人;有些戏,虽然編剧技巧很圓熟,但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树立起英雄人物或先进人物的典型。周扬同志說过:“能不能塑造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但是今天,我们所希望于文艺的,不是一般地塑造人、培养人,而是通过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和采用丰富多采的艺术途径塑造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提出:“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要塑造四个现代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日益需要,文艺作品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已越来越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中南区戏剧会演的剧目,绝大部分是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这些戏剧对于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促进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是有作用的。社会主义文艺在反映和表现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当然要充分揭露矛盾,生动地、真实地描绘矛盾的各个方面,才能塑造出各种人物形象,发挥文艺的教育作用。就是说,社会主义文艺在歌颂社会主义,歌颂英雄人物的同时,也要描写其对立面,要描写人民内部某些人物的缺点和错误,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揭露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和“暴露文学”有什么区别呢?它们中间有什么界限呢?以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为名,而在实际上贩卖资产阶级的“暴露文学”,这种情况过去有,将来也还可能出现,这是我们应当坚决反对和批判的。但是,如果把一些正确的,或者在基本倾向上是正确的反映了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误看作为“暴露文学”,对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文学必须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时代的生活,有力地鼓舞和教育人民。可是,有人却竭力否定在文学中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金为民、李云初的《从〈归家〉评价想到的几个问題》、《关于时代精神的几点疑问》,和刘保端的《正面人物和英雄人物》等三篇文章,就是这种“否定论”的代表。对这种有害的理论,必须给予坚决的驳斥。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的文艺事业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已经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过去“四人帮”炮制和欣赏的虚假瞒骗文艺早已寿终正寝,反映真实生活的文艺作品,象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文艺理论上,主张真实反映生活的观点,不再是被批判的对象了,“要真实的文学”、“真实是文艺的生命”、“真实是文艺形象真、善、美的基础”等等,成为文艺界甚至社会舆论界的共同呼声。这呼声,对“四人帮”在文艺领域上的遗毒有摧陷廓清之力;对恢复我国优良的文艺传统,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有鼓舞推动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人民精神生活中有何反映?其具体表现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关系到认真贯彻党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是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加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瑞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认真实践和探索的重大课题;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要为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连用创造起好的社会环境;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既是文艺的方向。也是文艺的目的;文艺的教育、认识作用一定要通过审美作用、娱乐作用来实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为了让历史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文艺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作为上层建筑的文艺,都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所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必须配合社会主义的革命任务,反映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即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社会风尚、人民的新的道德面貌和精神特征,以此来教育人民,打击敌人,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社会主义时代向文艺提供了新的反映对象,在历史的激流中前进的广大工农兵群众对文艺也有了新的要求。作品的内容变了,题材和主题思想变了,艺术形式也不能不变,笔墨也不能不变;被反映的客体变了,接受表现的客体变了,作为反映者和表现者的主体也不能不变。风格,它犹如人的气度风貌,诚于中而形于外,一笑一颦都反映着心理的变化。风格,它是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统一体;它是内容的表象、形式的升华。风格,它是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但是,风格作为一种艺术特征,它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手段,是应该为作品的内容服务的;是应该适应服务对象的审美需要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风格,必须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出发,必须能够充分地体现新的反映对象的内在特征;必须能够充分满足服务对象不断提高的审美需要。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不论老一辈的作家艺术家,或者年青一代的新成长的作家艺术家,由于他们的反映对象的不断更新,服务对象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风格就都面临着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任务。本文拟就下列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尚有待于深化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需要 我们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越性,就必须使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快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制度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在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教育的环境、内容和渠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而带来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新特点,这都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务实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国企改革的深化,原有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出现了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形势严峻和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等诸多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人们的纠纷…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文艺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大的精神武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社会主义文艺肩负着不可代替的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同时,这一使命也给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繁荣开辟了宽阔途径。共产主义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和优秀传统,也是它区别于历史上一切进步文艺的根本特点。文艺是人类通过审美方式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受一定时代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受经济,政治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强烈的阶级性。高尔基说过:“文学从来不是司汤达或列夫·托尔斯泰个人的事业,它永远是时代、国家、阶级的事业。”创作的实践也说明,一定的文艺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作家在创作时,必然按照自己的立场观点、世界观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大报告,是一个划时代的光辉文献。它所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必将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其它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政治体制改革,既是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同时也是促进国家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法制化的战略决策。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必将大大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国家政治生活的活跃,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会获得显著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区别于以往统治阶级文艺的少数精英立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然而,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人民性文艺?列宁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致力于使人民摆脱“文化贫困”,培育人民性文艺的社会精神土壤;明确了人民性文艺的内在要求,坚持文艺创新来源于人民、文艺发展依靠人民、文艺成果服务于人民;强调文艺的“党性原则”,反对文化领域的虚无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坚持人民性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列宁的探索为我们在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启示:一是促进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为国家和民族立魂;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7.
我们国家正经历着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教育必须为这个过渡而起积极作用,必须为社会主义的政治与经济服务。学校在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要矛盾之一,就是教师思想中的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毛主席说:“过去为旧社会服务的几百万知识分子,现在转到为新社会服务,这里就存在着他们如何适应新社会需要和我们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新社会需要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内部的一个矛盾。”因此,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事业的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修妮 《东岳论丛》2004,25(5):166-168
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之一 ,也是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结果和必经之路。产业化后的体育事业对人民的生活质量、文化教育、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身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当前的改革实践中所提出来的迫切问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这次改革的基本任务。”其中一  相似文献   

20.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攻击说:“雷锋的观念是陈腐的”,雷锋精神是“工具论”的典型,学习雷锋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我们队伍中也有人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雷锋精神过时了”,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雷锋精神是“唱高调”,“超前”了。然而,我们只要认真思考,发现雷锋正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当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社会的时候,我们由衷地感受到: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领时代之风骚,给予人民大众以巨大鼓舞而推动着时代前进的,正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当代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宝贵精神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