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现作为知识总汇的南方史诗蕴含着天人合一与天下同源的传统生态伦理,指导地域文化持有人的生态行为,影响地域文化持有人的生态观念。纵然理性是道德萌生的基本前提,是道德存在的根本依据,是判断善恶的最终决策,但在日常生活中,要求理性与道德的统一始终是常态抑或追求,南方史诗呈现的生态伦理观兼具社会和谐发展与个体自我调适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生与发展虽经由不同的政治文化生态而表现出"经验"与抒张的差异,但是,作为同是中华民族文化版图上的少数族群,在全球化态势快速趋向的当下,则共同面临着无尽的尴尬和不可逃避的困难。将其并置而加以考察和辩证,可以从一个侧面探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态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宇 《民族学刊》2020,11(6):59-67, 162-163
政府、学者、媒体、宗教和移民自身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移民新村”成为一个多种力量交织的场域,其中“非人”生物也是重要的建构力量。而流浪狗这一被国内学者所忽略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从生态移民社区内流浪狗与移民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可以探讨动物是如何参与生态移民新村的建构过程的;生态移民与狗之间关系的变迁是否反映出生态移民与自然之间的某种动态关系。同时,可以使我们摆脱和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扩展社会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对象,关注其他生物在构成人类身处的世界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探索一种更加全面和开放的民族志体系。  相似文献   

4.
汉语热渐渐地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内蒙古自治区留学生大多数是来自蒙古国的留学生。文章研究了对蒙古国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偏误分析,试图在教学中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作者根据自己在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加工而成。完全是作者初涉回族学的一点体会。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认为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从文化角度看,是大体相同的。故尝试着从文化或文化学角度来参与回族学的立论。认为站在世界文化或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立论,可以使回族学研究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有较广大的研究群体,有较多的读者或受众。立论包括立论动机、立论要点、立论自评三个方面。还兼谈了一些有关回族与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大体同构问题的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6.
论日本人的敬语和敬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各种各样非语言通讯设施比比皆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语言的传播形式,敬语的广泛使用,由于载体技术的发展,从书面文字到电脑网络、电话、电视、多媒体通讯等等,也迅速改变了日本敬语的使用方式。在日本,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口说话时都必须留意敬语的使用,世界上数千种语言中日语敬语这种广泛而非部分,即高度化、体系化发达的特点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朝鲜语是一种跨境语言。对于跨境语言来说,语言接触是语言变异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语言接触环境下的中国朝鲜语词汇变化主要有两个外部来源,汉语和境外朝鲜语的影响。由于中国的朝鲜族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汉语对中国朝鲜语词汇变化的影响很大。境外朝鲜语与中国朝鲜语虽然从广义来说是同一种语言,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中国朝鲜语变体和境外两个朝鲜语变体之间存在差异。改革开放和中韩建交后,中国的朝鲜语受到朝鲜和韩国语言的影响,从而词汇变化的轨迹趋于多元化。本文通过汉语和境外朝鲜语对中国朝鲜语词汇变化的影响,探讨了中国朝鲜语词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许巧云 《民族学刊》2014,5(5):90-91
魏启君博士的新作《十七世纪前中期汉语词汇研究--以顺治朝内阁大库档案为例》(后简称《研究》),以满族入关后的内阁大库档案为对象,史料详尽,考据精当。作为官府正式公文,顺治朝档案记述了当时地方治安方面发生的大量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万象,真实可靠。在涉及社会下层俚俗人物的陈述禀白的内容中,往往直录了大量的方俗口语,在社会历史和语言研究方面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为推进满民族研究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笔者仅就民族学视域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闸述了藏传佛教慈善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慈善思想的逻辑推理。认为这种慈善观是促进天、地、人协调发展的途径,并论述了将其思想付诸实际的重要意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相关民族志作品的分析,指出,人观研究可以使艺术人类学更深入地参与人类学主流理论的讨论,也有助于我们探寻不同文化中独特的自我建构与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推进艺术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人本主义的观点出发,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学生的"自我"与成为真正的"个体".《音乐史》作为一门注重知识讲解与历史逻辑的理论课程,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构建学生的兴趣与主见,使之成为具有独立性与创新性的"人",教师的个性、观念的改革、设计的创新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通过几个教学案例总结反观教师与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宗教的定义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给宗教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可能的,因为用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对超脱于社会的宗教进行界定,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3.
今人学者对斯基泰人有狭义和广义之说。在古典作家眼中,斯基泰人只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代称,其族群范围随记载者主观视野而变化。本文通过梳理史料,发现斯基泰人并非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血缘族群,而是一个部落联盟式的政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引用大量民族学、人类学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史前时期土地神观念产生的两个阶段予以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土地神观念的产生始于原始社会自然宗教时期万物有灵思想下的土地有灵意识,但这时人类土地崇拜的对象,仍然是作为自然的土地,并未具有神的观念。当原始人类由土地生养万物联系到女性也具有土地一样的生殖功能,由单纯的土地崇拜转向“地-母”崇拜,土地神的人格化现象渐趋成型,土地神的观念到此才真正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主题是分类、源流、关系、融合,形成“民族—文化实体”的理论范式。20世纪末以来,以现代民族对接古代人群的做法受到质疑,六朝民族史领域对政治属性的重视超过了文化特征,产生“政治—地域实体”的研究趋向。无论“民族—文化实体”还是“政治—地域实体”,这两种范式的理论根基均是来自西方舶来品,与中国古史记载的“族类”不尽吻合。“政治—地域实体论”有助于克服“分类—溯源”体系带来的矛盾,厘清六朝南方族群共同的本质,然而笼罩在共性话语中的个性却被忽视了。族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关系与演变,是复杂的观念史问题,反映了华夏统治的区域差异及由此造成的族群分类,这一思考或可成为中古民族史研究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史诗观明显带有辩证法思想,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不是全面彻底的否定,而是包含肯定因素在内的否定,否定的结果也不是消失为空无,而是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出现。比如黑格尔否定了雏形史诗的不完备性,但也肯定了它们具有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史诗性质;否定了特殊史诗或浪漫史诗的主观性,但也肯定了它们的史诗领域。在藏族史诗《格萨尔》中也蕴含着这样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希腊研究的历史心理学路径韦尔南于1965年出版了《希腊人的神话与思想——历史心理分析研究》一书。而在此书问世20年后再版之时,韦尔南在献给伊尼亚斯·梅耶松(Ignace Meyerson)的《1985年版导言》一文中,将自己的这本著作恰当地评价为法国古希腊研究领域历史心理学研究的开山之作。②心理学家梅耶松是韦尔南的两位重要导师之一,另一位是希腊学家路易·热尔内(Louis Gernet),可以说韦尔南毕生的研究事业是在这两位导师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我国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治理民族事务的重要法律依据,民族自治地方出台单行条例,必须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民族自治县在行使自治立法权制定单行条例的过程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路径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活用立法变通权增进共同性、巧用资源禀赋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立法保障、善用基层立法联系点增强立法认同等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交流、融合、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奥林匹克精神,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文明观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的集中体现,增进了各国、各民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奥运会是应当也能够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