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出现了飞速发展的局面,科学实验的规模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由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时期。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生产部门,科学技术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由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功能上的巨大作用,因而就出现了科学技术的管理问题,出现了合理使用科技人才、科研经费、提高科学研究效率,充分发挥国家的科学研究潜力问题。于是从整体上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社会功能和管理问题的科学学就产生了。在三十年代,一批有远见的科学家,波兰的奥落夫斯基和英国的贝尔纳等人,就提出了建立以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的主张,他们管这门学科叫“科学的科学”。到了七十年代,已出现了国际性的科学学研 相似文献
3.
4.
5.
科学学研究的开端自1966年底至1967年初在里沃夫市举行第一次科学学座谈会以来,苏联从事科学学研究的学者日益增加.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新西伯利亚、明斯克、顿河罗斯托夫等三十几个城市都增 相似文献
6.
张立文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1)
本文通过对传统概念的历史性及其四个方面内涵的考察,提出了自己对传统学的几条规定。并且着重通过传统与文化的比较,传统学与文化学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传统学与文化学的互补关系,阐述了传统学在今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冲突中所具有的特殊价值。最后总结了传统学的三大方法。 相似文献
7.
1.1 本文的目的是,把艺术现象作为人类的一种通讯系统进行研究。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艺术现象作为一种语言和符号现象来进行研究。这个想法对于只习惯从传统思辨美学的角度看待艺术现象的人,可能是很新鲜的,但实际上,早在十八世纪的鲍姆加通那里,特别是在本世纪初克罗齐的美学著作中,都曾经指出艺术与语言、美学与语言学具有深刻关系。而在今天,现代信息科学中所应用的“语言”概念,其外延比过去大大拓展了。所谓“语言”是指什么呢?语言就是用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通常所理解的狭义语言(口语)及其文字表现(书面语),都不过是这种广义语言之中的特殊形式。心理学家J·皮亚杰(Jea~n 相似文献
8.
正当举国上下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时候,我有幸拜读了由张敏同志主笔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导论》,顿觉耳目一新,获益匪浅。这部新著不仅以其开创性的特点,为学术百花园增添了一支绚丽的花朵,而且为倡导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总体思想,实施“科技兴省”的战略方针,向各级领导决策部门提供了一份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咨询报告。科技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已被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几十年的历史所证明。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此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很不够,其专门的论著、译著就更不多见了。我认为,该书的创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论科学。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体现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在生产力开拓中的首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作者还认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革命时代,当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时,科学学就变为一个重要的关于社会与人的知识领域。科学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科学知识的内在本质、形成、发展和自我变革的途径,以及这种知识与其同时产生的人类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种环境异常复杂,它是由各种各样的文化—历史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生态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据《哲学问题》2 0 0 0年第六期报道 ,俄罗斯于 1 999年创办了一份新的科学杂志——《科学学》,季刊 ,每期篇幅 1 5印张。这份杂志运用不同学科 (包括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史学、心理学、统计学和科学信息计量学等 )的方法综合地分析俄罗斯及世界科学。它的目的是把那些对俄罗斯科学现状、发展趋势、历史传统和发展前景及对俄罗斯有借鉴意义的其他国家科学组织发展经验的研究系统地组织起来。这份杂志的独特性就在于其内容都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并附有证明资料。它研究科学团体的发展问题、科学技术革新政策和科学组织的问题 ;分析科学…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科学和科学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半个世纪中,在科学、准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文献中,概念“范式”(парадигма———源自希腊文:“paradeigma”———实例、范例、证据)一词广泛流行。它不仅成了一个日常流行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成了有害的、制造科学性假象的陈词滥调。然而,一些为教育、社会惰性和传统所支持的习以为常的陈腐思想、行为标准、道德、政策和认识原则成为解决新出现问题的障碍的时刻迟早会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群体来说都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克服因循守旧,要么退出历史舞台。A .汤因比在谈到文明更替时指出,以传统为目标的社会注定会消亡,… 相似文献
12.
逻辑实证主义已成为精神的推动因素和借以产生现代科学学诸多问题和理论的基础。按照新实证主义宗旨,强调的重点与其说是研究科学知识进步的现实规律,不如说是在逻辑上重构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新的假设和理论体系的证明问题上,而对创造性过程的心理学阐发显得没有必要了。正象G.费格尔所强调的,在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放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3)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史的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空白。本文第一次提出把国际共运史学史划分为四个时期的见解。第一时期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是国际共运断代史形成的时期,即对某些年代片断历史的记述。第二时期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这是综合性国际共运史科学初步建立的时期。第三时期是1917~1956年,这是国际共运史科学由初步建立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第四时期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国际共运史的研究进入重新、深入和百家争鸣的新时期。作者在系统地概述国际共运史学史的形成和发展的同时,还对研究这门科学的各方面的代表作及其作者作了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学学的对象科学学的产生乃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管理的现实的客观需要。不过在战前年代里,科学学尚未形成独立的知识领域,虽然许多作者在二十至三十年代期间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大约从二十世纪中叶起,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以及与此同时科学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储备,都使科学以空前未有的力量来揭示 相似文献
15.
16.
据苏联《自然科学与技术史问题》杂志1987年第2期报道,1986年5月27—29日,坦波夫地区科学技术协会理事会、坦波夫跨地区科学技术情报与宣传中心以及国立莫斯科文化研究所坦波夫分所情报学教研室等单位在坦波夫共同组织召开了第2届"情报学与科学学"地区性学术讨论会,不少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组织者共收到20个城市129名作者的103篇报告提纲.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