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儒林外史》历来被称为“白话之正宗”、“白话文学的典范”。它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怎样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才比较科学呢?用对非文学语言的要求作为评论文学语言的标准,会忽略后者的特点;把语言的形式和它所反映的内容混淆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掀起了拟晋唐小说之风,一直到清末才渐渐消减,鲁迅曾用“风行数百年,模仿赞颂者甚众”来评价《聊斋志异》仿作.清末,《聊斋志异》仿作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仿作中的女性形象真实生动,成就不亚于《聊斋志异》本身,同样具有艺术吸引力.仿作中的女子或婀娜多姿,或情感丰富,言语优雅活泼,形象热辣逼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小说人物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3.
明代白话中某些新兴或特殊副词研究杨淑敏明代白话,也就是明代的口语,现在当然只能是以见诸于文献的通俗语言事实为依据。本文所谈的明代白话中某些新兴或特殊副词,所据文献大致以《水浒全传》、《孙庞演义》和《金瓶梅》一类的能反映当时口语的小说为语言基础①。本文...  相似文献   

4.
清末最后几年,自觉地引“文话”入“白话”的现象开始在报章白话文中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至民初,报章白话语言的“文话化”趋势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报章白话的“文话化”做到了使白话高雅化和书面化,提高了白话书写的表达能力,提升了其社会文化地位,同时也促进了报章“文话”的白话化,发挥了“使文言白话的距离比较接近”的历史作用.然而,这一清末白话文运动和近现代语言文学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白话书写现象,迄今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是狂人,还是战士? 《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4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到现在,已经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由于这篇小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由于研究者的思想观点、方法的不同,时至今日对于狂人的形象的认识仍然存许多分歧。一种意见认为,狂人是个反封建的战  相似文献   

6.
清初的伟大文学家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到底有没有民族思想?一九八○年九月,在山东淄博市举行的全国蒲松龄学术讨论会上,“有”与“无”两种意见各执一端,相持不下。在研究者中,彻底持否定态度的、影响比较大的是兰翎同志《〈聊斋志异〉的“民族性”在哪里?》(1956年2月5日《光明日报》)一文。该文全面否定了何满子、任访秋等人的观点,并指斥何、任的观点为胡适和胡风派观点。八○年学术会上,有人写了《〈聊斋志异〉中有反清思想吗?》,重申兰翎的观点。我认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讨论下去,因为它将直接关系到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正确评价问题。为此,草成一文,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正>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的由鬼狐精怪幻化成的人的形象(以下简称鬼狐形象)。他们既是“人”,又是“物”,这种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和“物”这两种构成因素在《聊斋》的鬼狐形象中是简单的相加还是有机的化合?鬼狐形象构成的二元性使他们具有怎样的美学特点?对《聊斋》的情节及形象的整体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讨,因此影响了对《聊斋》作深入精到的理解。例如,《婴宁》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莒县诸生王子服爱上了初春郊游时遇到的一位少女,相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日本《聊斋志异》重译不断,乘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学兴盛风潮,柴田天马和田中贡太郎的个性化译介将广大读者带进其艺术世界;增田涉、立问祥介等的译本充分发挥了现代日语口语文体的特色.日本译介者先后将民俗性、人民性、人间性和与日本文学的亲缘性作为《聊斋志异》融入日本文化潮流的许可证,并通过对《聊斋志异》与日本文学亲缘性的揭示,引导读者确认它的现代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9.
谐趣胡适说:“陶潜与杜甫都是有诙谐风趣的人,诉穷说苦,都不肯抛弃这一点风趣。因为他们有这一点说笑话做打油诗的风趣,故虽在穷饿之中不至于发狂,也不至于堕落。”(《白话文学史》) “诙谐风趣”确乎是杜诗的特色之一。不过杜甫是否做打油诗?他在穷饿之中是否发狂?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地探究一下了。打油诗是诗歌的一种通俗形式,多半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唐代张打油《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升庵外集》)它除了表现处处堆着雪的杂乱形象和顺口溜的音调以外,究  相似文献   

10.
邓伟 《江淮论坛》2006,(6):121-125
从白话及其建构的文学作品语言入手,我们重读晚清白话文运动中颇具影响的白话报刊——《安徽俗话报》,发现其使用的报刊语言是一种基于口语系统的白话,其文学创作在语言形式上主要来源于传统白话的通俗文学,并极大利用了中国古代的俗文学资源。参照胡适此时的白话实践,可以看出它们共同反映出晚清白话与白话文学的实现程度,是中国语言文字与文学语言现代转型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材的真实性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景真实、语言纯正、体裁多样,而其中“语言纯正”尤为重要.为了分析韩国语教学中的“语言纯正”问题,我们基于韩国语准口语语科库,首先,利用统计学中的区间估计方法阐述了在韩国语口语中出现的代词及代词语节结构的语言学特征.其次,利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方法把韩国语听力教材中的对话例文与之相比较,检验这些教材在代词的使用方面是否真实地反映了韩国语口语的特征.最后,根据这一差异对今后编写韩国语听力教材中的对话例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谈狐说鬼写成《聊斋志异》,其动机何在?学术界据《聊斋自志》一文,一致认为它是作者的“孤愤之书”,有所“寄托”.而《东岳论丛》1989年第四期所载《〈聊斋志异〉写作动机试探》一文,则有新的见解.该文作者王枝忠,是西北地区研究《聊斋志异》的专门家,有关著述颇多。他通过《聊斋志异》中各篇的写作时间及其内客的考察,认为蒲氏写作此书的思想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不是疑固不变,一以贯之的,而是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同  相似文献   

13.
一般研究认为,老舍作品语言风格是口语的、方言的、幽默的;但是分析老舍的履历以及作品语言可知,其语言基础是北京话母语、汉语书面语(文言和白话)、普通话与英语的四位一体,同时老舍还有很强的语言自省意识和语言策略,非常善于总结创作和语言运用方面的经验.这种语言运用的理性自觉使老舍注意吸收中国古典文学语言(文言、白话)、英语以及方言的营养,在口语的基础上对创作语言进行提炼、加工,形成简洁流畅、明白如话又富有韵味的文学语言,以至于其作品成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作品语言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聊斋》使用的是芳龄早过的文言,可是《聊斋》问世以来,却受到了中外读者普遍的赞扬,一下子轻取了“雅俗共赏”的桂冠。难道只是因为那些象莎士比亚式的丰富的复杂的情节构成的神奇故事吗?不见得,因为有时某些故事的细微末节我们也记熟了。可是还想三复斯篇。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聊斋》的语言耐看、耐读,吸引人,有巨大的魅力。不少《聊斋》的爱好者研究者已感到这点。当代的李厚基同志认为《聊斋》“处处显出语言的美”、“是历代文言短篇小说家所望尘莫及的”。早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它既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也不同于一一般的书面语言,它应该是从口语和书面语言中提取的具有一定职业特点的语言。毛主席早就明确指出: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通俗、明白、有趣味;甚至提出“以姿势助说话”的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教语文,又要用语文教学,因而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而且必须比其他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中学语文的首要的基本功就是掌握教学语言,也可以说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掌握不了这一功,便是满腹经伦也教不好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语文教师要用教学语言生动地描摹形象,严密地阐述事理,准确地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6.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汉籍珍本《批点聊斋志异》新见何守奇评语约六十一条并序文一则,裨补了通行六十余年之久的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著录何评所缺失内容。新见何守奇评语与序文,可修正此前学界成说,与王士禛、但明伦、冯镇峦等其他聊斋评点者的评论话语相加辨读,可以发现何评重在阐释《聊斋志异》的思想意涵,以同心共情式话语深度介入文本,体现出注重两性对等的思想倾向与直面现实的批评品格;何评兼及《聊斋志异》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对聊斋故事的叙事时序有着独到发现,对叙事中羼入的诗作大胆质疑。他以对“正”与“情”的凸显,在清代聊斋评点史上较早且较为充分地揭示了《聊斋志异》的进步思想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稔穰 《齐鲁学刊》2004,(3):123-130
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性、志异的深层原因以及取得艺术真实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聊斋》鬼狐形象兼具"人事之伦次"和"百物之性情"的复合统一的特点及其塑造方式、审美价值;并对《聊斋》不同于白话小说的一些独特的"文法"进行了分析和命名。  相似文献   

18.
丁福原 《北方论丛》2000,3(4):67-72
鲁迅不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精辟的理论主张,而且以他的创作实绩成为卓越的榜样。他强调并坚持用白话口语取代文言,主张作家必须要运用现代民众的语言来写作,要“博采民众的口语”,同时又要经过必要的选择、加工、提炼、力求达到简洁、明了、贴切、准确、优美、动人。他还主张应该从古代书面语言和外国语言中吸取有益的东西,用来充实和丰富我们的现代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自其问世以来 ,对清中叶以后的文言小说的创作 ,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时间仿效聊斋志异而作的文言小说纷纷继起。比较著名的有袁枚的《新齐谐》 ,沈起凤的《谐铎》 ,满族作家和邦额 [乾隆时人 ]的《夜谭随录》 ,长白浩歌子 (乾隆时人 )的《萤窗异草》 ,以及宣鼎的《夜雨秋灯录》等。然而 ,遗憾的是 ,几乎不曾有人注意到它对白话长篇小说所造成的影响。事实上 ,《聊斋志异》不惟对文言小说的创作发生影响 ,而且 ,还直接启迪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创作。根据我们已经获知的材料 ,发现乾隆年间 ( 1 736 - - 1 795…  相似文献   

20.
杨宪益夫妇英译《红楼梦》的出版是《红楼梦》译史上的一座丰碑。译文完美地再现了原文,将原著中的几百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移植到译语文化中。杨宪益夫妇在重塑焦大这一小角色时,把握了人物性格特点,将描写语言和人物语言都译得准确传神,译文中的焦大形象也如原著一样生动,鲜明,充满灵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