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析《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程序在本体上是一种控权机制,程序控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力制约模式.现代积极行政的发展,要求确立"服务本位"的理念,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然离不开行政程序的规范和调整.<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填补了我国行政程序统一立法的空白,对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具有开创和借鉴意义.本文从总体上着重论述<规定>的意义、立法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并具体介绍了<规定>中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性文件登记制度、时限制度、行政听证制度以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中美行政立法程序的对比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美国相比,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存在着公开性和参与性不强、立法程序单一、利益表达程序虚化、立法听证形式化等诸多问题。为了规制行政立法,使行政立法体现主流民意,同时让弱势和少数群体的声音能够得以表达,必须使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体现程序公开、公民参与、利益多元的原则。结合中国情况借鉴美国行政立法程序与理念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是我国第一个规范地方行政程序的立法。它的颁布对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法制化极具现实意义。《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以公民享有更多程序权利、政府承担更多程序义务为线索,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转变权力运行模式、推进依法行政为目的,以突出程序控权、强调依程序办事、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立法特色。《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也存在一些缺陷,通过对该规定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制定行政决策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立法制度中的一个新问题---行政立法,在内容上和实践应用中都需要多加改善。此文中结合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现状并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程序机制的最佳途径。重点强调行政立法中的民主化程序,使行政立法权的运作由“暗箱操作”到公开透明,在处理行政官僚立法、专家参与以及利害关系人参与三者的关系时,应扬长避短妥善的建立行政立法机关、专家以及利害关系人综合参与的模式,建立更加完备的行政立法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是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的有机统一。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既有实体的,也有程序的,违反程序义务同样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中,步骤和方式,构成行政程序的空间表现形式;顺序和时限,构成行政程序的时间表现形式。行政程序应体现、贯彻一定的原则,并适用相应的制度。我国宪法为行政程序法律化提供了依据,《行政诉讼法》的制定,促进了行政程序立法的迅速发展,《立法法》、《行政复议法》中规定了许多具体程序,特别是《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使听证程序进入我国立法,成为我国立法中的重大突破。展望未来,本世纪的头十年,必将是行政程序立法的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6.
行政程序立法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但行政处罚程序立法已走在前列。短短十几年,我国行政处罚程序立法已走出空白状态,初步实现了从工作程序型向权利型行政程序的过渡,确立了我国统一的行政处罚程序制度。在此,《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政诉讼法》,尤其是《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功莫大焉。我们应继承《行政处罚法》的成果,借鉴国外程序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我国对公民权利保护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的法律不太完备 ,其中有关行政立法的程序方面的法律条文的制订尤其欠缺 ,发挥行政立法的程序价值显得非常迫切 ,如通过参与性价值可以提高行政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通过选择性价值体现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限制行政机关恣意 ;通过制约性价值达到对行政机关的最终监督。实现行政立法的程序价值的途径在于 ,积极地实现参与性价值 ,灵活地实现选择性价值和强制地实现制约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行政立法听证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在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之前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有表达意见、提供证据的机会以及行政立法主体听取意见、接受证据的程序。我国现行行政立法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存在缺陷 ,确立行政立法听证程序适用范围应坚持利益平衡、公正与效率相衔接、公开与保密相协调三原则 ,采取立法方式。  相似文献   

9.
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及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标模式是行政程序法立法实践中反映和涉及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标模式主要有公正模式和效率模式。目标模式对行政程序立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我国行政程序法当取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0.
行政程序法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立法热点,规定了行政机关和相对人各自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程序权利义务.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宗旨在于构建公正、公开、高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中国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关于行政程序的规定散见在单行法中.统一行政程序法典的欠缺,严重阻碍了我国行政程序的现代化,应当早日启动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应该坚持法治主义、程序主义、人本主义和现实主义;关注程序立法的现实背景和立法方案选择问题,正视现有行政程序制度存在的缺陷,探索产生缺陷的原因,采取行政程序统一立法的方案。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必须首先提供旨在保障“最低限度公平”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行政过程及其不同的阶段,对程序公平和程序效率进行适当偏重。  相似文献   

12.
行政程序法是中国行政法制现代化的基石。其理论基础就是通过程序实现正义,亦即程序正义论;在中国,则是具体表现为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实际上是依程序法行政,亦即通过行政程序,实现行政正义。近年来我国行政立法表现出民主精神增强、立法技术提高、行政程序立法加强、行政立法体系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3.
行政先行处理程序的立法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先行处理程序是我国行政赔偿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赔偿立法的不完善 ,行政先行处理程序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较多不足。从行政先行处理程序的理论基础出发 ,分析我国行政先行处理程序的立法缺陷 ,对今后的行政赔偿立法及完善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i001-i001
行政程序立法是当前法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期专辟行政程序法研究栏目 ,特邀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等知名学者撰文 ,探讨行政程序立法的若干问题。《论行政程序制度的理性价值》认为 ,行政程序制度具有独特的理性价值 ,这是由其所具有的工具理性和沟通理性决定的 ;但缺乏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的支撑 ,行政程序制度的理性价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以及在我国现行条件下如何确保这种理性价值的实现 ,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探讨。《中国行政程序立法 :主义与问题》认为 ,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 ,应该坚持法治主义、程序主义、人本主义和现实主义 ,…  相似文献   

15.
德国、日本的给付行政程序立法总体上都遵循给付行政程序与一般行政程序之间宏观分离、局部交叉、由特别法典或专门法规定给付行政程序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合理性基于给付行政程序的特征,即"给付行政程序"不等于干预行政程序,也不等于给付的行政程序.统一程序法典应重点规制"给付行政行为程序".我国民生领域进行社会行政程序立法时适宜采用德国式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行政赔偿程序是对赔偿义务机关行使公权力的有效约束,是对赔偿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有效保障,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保障。通过对法律程序、行政赔偿程序等基本概念的分析,并借鉴各国行政赔偿程序立法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赔偿程序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政程序立法,是行政法制建设必不可少的逻辑构成,也是世界范围内行政法治的普遍内容,尤其是当前我国完善行政法制的紧迫任务之一。本文针对行政程序基本范畴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必要性,认为,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时空表现形式,对行政权力的依法运用和公众权益的合法享有均有着重要影响。行政程序立法,将有力推动行政管理的民主化、高效化、规范化,实行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8.
行政紧急权力是行政主体在紧急状态下依照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应对突发事件、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而采取的与正常状态下行政权力相异的一系列运行程序、行使方式和受法律制约的情况的总和。然而,我国行政紧急权力立法规制现状在法体、内容、程序、监督等方面存在问题,其对应的修正办法是建立统一立法与单行立法相结合的法体模式、细化行政紧急权力的内容、完善行政紧急权力立法规制的程序建设和加强对行政紧急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适度行使对法治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在现代国家权力中的扩张使其在运行中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必须加以控制。行政程序为行政行为设置一种安全的运行模式,使得行政过程公开,公正,合理;并且通过相对人程序性参与,保持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的平衡,限制行政行为的恣意、专断。为了发挥行政程序的有效作用,通过对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现状的分析,研究得出行政程序立法必须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树立“程序正义”的立法理念,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相似文献   

20.
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控制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内涵和类型有待澄清。行政立法属于一种独特的裁量类型,比行政裁量享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受到授权条款的约束。赋予公民立法请求权,是参与民主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保护和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体现,行政立法请求权应当在我国法律中予以确认。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可从授权立法条款、行政立法事实、行政立法程序以及对公民权利的影响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