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布什总统执政以来,美俄关系时有起伏,但遏制战略一直是布什政府对俄政策的主体.布什政府不但把俄罗斯看作"失败国家",而且借助北约东扩、分化独联体、发动"反恐"战争等方式肆意挤压俄罗斯的国际生存空间,从而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遏制中国 ,赢得亚太是美国实现“一霸回归”必定的战略方针。借助中国在经济改革中产生的社会问题 ,采取迂回战略 ,激发思想、意识形态的负效应 ,培植潜在的社会动荡 ,实现以精神打倒物质的战略目标 ,是当前乃至 2 1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战略、政策的基本走势。面对未来 ,中国要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 ,强化人的意志自由 ,实现物质、精神两大战略有效互动 ,为赢得 2 1世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经济因素对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美国垄断资本商业扩张服务,维护美国的经济安全和繁荣,是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诱压结合,综合运用经济遏制与经济援助,是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以经济实力为依托,迫使前苏联展开军备竞赛,是遏制战略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4.
国家利益决定了一个国家居支配地位的价值与政策取向,反映国家的基本需求和具体的国家目标.由于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结构性矛盾,美国对我国采取"接触、遏制"的战略就成为必然,致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总是在合作和对抗中摇摆,为此谋合作、避对抗应成为我国制定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和平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推行了40多年以遏制全球共产主义扩张为核心内容的遏制战略是美国的全球"总战略",①也是冷战时期美国的核心战略;该战略从1947年正式形成,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被放弃。美国当局认为遏制战略取得了成功,即冷战取得了胜利;然而通过考察遏制战略的实质及演变历史我们发现,美国的遏制战略实际上存在着明显的战略缺陷。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时代 ,美国政府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遏制政策。其演变趋势主要表现在 :打击对象从苏联转向中国、复归于苏联 ;从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从把经济、军事援助与贸易管制直接联系起来转变成为进口制裁与贸易管制相结合 ;从阻碍苏联集团国家战争潜力的增长转变成为改变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 ;“差别”政策乃是其分化苏联集团国家关系的重要手段。美国冷战战略左右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走向 ,西方国家的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和变迁。  相似文献   

7.
在美苏两极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联合西方盟友一致对敌,遏制、围堵苏联成功。冷战结束后,共同对敌的目标消失,世界处于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霸权主义势头不减,动辄从本国利益出发,对竞争对手实行“遏制”故伎,理所当然地难获盟友们的支持,不得不时而改变“遏制”为“接触”,时而两种手法兼用,迫使竞争对手就范。充分显示其对外政策的两面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华文化霸权与中国对外文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全球化语境下,面对美国对华在政治、教育、传媒及产业等层面文化霸权行径,中国需采取相应的对外文化战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抵御美国文化霸权,为推动国际的多极化和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等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领域等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本文就其变化的趋势以及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冷战期间美国在东亚的遏制战略,是基于全球称霸的地缘政治需要和反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通过以日本取代中国作为亚洲政策的中心,在朝鲜战争、两次台湾海峡危机和越南战争的连续推动下,由一系列美国与东亚相关国家和地区签订的双边、多边条约体系构建而成。它的外延北至朝鲜半岛和日本,经台湾和菲律宾,南亚印度支那半岛;它的内涵以“反共产主义扩张”为核心,包括军事防御、政治安全和经济遏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1969年前后,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美守苏攻态势,美国政府和领导人从国家利益出发迅速改变对华遏制政策,意图利用中国因素抗衡苏联。美国联合中国抗衡苏联的外交政策改变了国际冷战格局,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制订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处于新的发展之际,各国要占领未来社会发展的制高点,首先要重视法律文化战略的制订,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战略制订是与费本主义比赛将来的高起点之一。制订这种战略不仅具有其重要性,而且具备有利条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基础,注重在法律文化理论的成熟性、法律规范的完善性、法律实践的高效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顾国平 《国际论坛》2013,(1):29-35,80
美国在对华经济政策中不仅动用了包括进口限制、出口扩张和汇率在内的经济武器,还使用了众多的非经济手段:经贸问题政治化;在贸易逆差和汇率等问题上移花接木,把中国作为美国自身经济问题的替罪羊;要求中国为全球经济平衡和美国的经济霸权承担更大责任;诋毁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等。美国不仅透过现实主义的视角审视对华经贸关系,强调相对收益,而且还以现行国际体系构建者的身份,充分利用体系赋予的特权和强势话语,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中国的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4.
从南沙群岛问题看美国对华战略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南沙群岛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考察了美国对南沙群岛问题的策略变化过程,并着重分析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从而进一步得出结论:美国对南沙问题的政策变动是美国对华战略变化的微观反映。对此,笔者提出警示:从南沙问题上反映的美国对华战略变化;联华扼苏→接触+遏制→全面遏制中国,给中国的军事、外交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东盟对中国的基本战略判断的基础上 ,探讨了冷战后东盟对华的主要战略。作者认为 ,由于东盟认为中国未来的走向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所以它对华奉行的是一套以“接触”为主 ,辅之以“大国平衡”的战略。东盟希望借此战略将中国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开展之前,如何认识、理解和调整对华战略,就已经是美国智库关注的焦点议题。在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以及随后特朗普胜选之际,美国将对中国采取怎样的战略政策,不仅是中国关注的重点,不少美国智库学者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近期特朗普与蔡英文的电话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将整体地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传教士来华,主观上多具有虔诚的基督新教“使命感”,希望把“普世”信念带到中国;客观上却从属于美国对亚太的政策,传教士来华活动对美国认识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近代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中,许多人直接地参与美国对华外交决策,这些决策中既体现了美国外交中的“现实主义”思想,服从于殖民政策,又具有“理想主义”的基督教“普世”倾向。  相似文献   

18.
美国经济战略的质变 美国的经济战略,自80年代后期始到90年代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美国的经济政策已由内需主导型转变为外向主导型。这一本质性的经济战略转变,有以下三个前提。 第一,东西方冷战格局崩溃,世界进入经济大竞争时代。 不仅是俄罗斯及东欧诸国,以中国、印度、越南为中心的亚洲也都相继进入市场经济,并且与  相似文献   

19.
论19世纪后期美国对华移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华人作为美国外来移民中第一个亚洲移民群体,经历了先受欢迎后遭排斥的历史。这种变化是当时美国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华人为美国西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华人旅美,寄人篱下,备受歧视和排斥。这种排斥既滥觞于不平等基础上的职业竞争和中美不同社会形态下两种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碰撞,也源于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中美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排华政策的实施不仅标志着美国限制外来移民的开始,使旅美华人的生活更加困难,而且美国西部的开发、对华贸易及中美关系等也受到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现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凯歌行进”时期 ,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充分认识和发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现实功能 ,推动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全国经济的合理布局 ,引领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 ,进一步加强和增进民族团结 ,以一步一步地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境界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逐步开创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