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拥有女性视角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崛起成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小说中注重表观女性对话语权的争取,尊重价值标准,体现了当代女性自我认同的复苏,对爱情和事业的双重追求表达了当代女性的价值标准,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在小说中也获得了宣泄。但是,传统的男性话语权仍然在虚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从根本上讲,女性意识的完全觉醒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其语言创造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与修辞方式,是女性小说写作成为可能的关键所在。笔者就此分三个阶段阐述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演变:嵌入男性词语世界并力图取得认同;与男性词语世界进行"破开",专注于女性自我的语言建构;回归词语世界本身,重新审视两性的现实与经验世界。梳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递嬗演进,有助于深刻把握当代女性小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的经典之作《印度之行》丰富的内涵和主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阿德拉的经历和处境代表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分析小说中阿德拉与男性人物的对话。对话中女性的声音首先被男性权力反复压制,最终通过自身的力量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则挑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身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以伟大母性为代表的阿尼玛原型和以妖艳狐狸精为代表的阿尼玛原型都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她们一个伟大神圣,一个妩媚诱惑,是男性无意识当中的阿尼玛幻化出的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在中国众多小说中,这两种原型普遍存在,代表了男性无意识当中对女性既端庄又妩媚的双重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小说<井>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一部重要著作,反映了边缘化人物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女性与父权的对立和屈从,女性与男性的对立和反叛,女性与自我的认同与分裂.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男权中心文化体系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表达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我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当代的小说创作中,以知识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并不少,但相当一部分是男性作家写的。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往往把对女性的描写作为对整个现实世界反映的一个方面,通过这一内容,力求更全面、深入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真实面貌。后者却不同,她们在其中倾注了全部热忱和心血,把它作为世界的重心、现实的中心来描写和表现,倾诉了她们对人生、宇宙的全部感受、体验和思考。在这一类作品中,你也许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虽是一部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男性小说文本,但也描写了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多是为作者所肯定的良母、贤妻、节妇、烈女,成为小说宣传“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人物系列。作者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站在肯定的立场,以钦敬的态度、干净的笔墨来描写女性,从而提高了女性形象的道德品位,使《三国演义》成为历史演义小说中不可多得的、肯定妇女的正面作品。  相似文献   

8.
汉文小说的创作贯穿了朝鲜朝500年的历史,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当时汉文小说的创作群来看,都是男性作家,这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形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深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构建的深层动因主要是对具有传统美德特质女性形象的恪守,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写真以及难舍玉洁冰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明代志怪小说中以鬼为中心的女性形象分析,发现志怪作者秉持着儒家教化观,在女性形象的创作中始终贯穿着浓重的女德观念,其具体表现为生育与持家;加之它又是建立在明代士人的修齐治平理想之上,所以明代志怪女性形象承载的是男性作者的女德观念。同时又与男性的内在欲望结合,成为了男性单纯的性幻想工具。女鬼形象由道德的木偶变为人性的反映,从而扩充了明代志怪女性形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论女性小说的"逃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她们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作为男性唤醒女性的运动,担任启蒙者的男性没有意识到自身潜意识中封建男权传统的残留,并在他们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植入新的男权意识。解放区作家孙犁的抗战小说,以诗性之笔勾画了一群生活在冀中平原战争年代的美好女性形象,而在"美好"想象的背后隐含了叙事者男性中心的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具有不可质疑的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也包含着致命的偏狭。  相似文献   

13.
奥茨的短篇小说《约会》以有妇之夫约翰与安妮的约会为题材,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困惑。本文旨在剖析小说中婚姻内外两位女性的生存状况,反映父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意识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女性在自我意识觉醒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作家池莉的小说《小姐你早》与俄罗斯女作家奥克萨娜·罗布斯基的小说《偶然2:头舞足蹈》(《Casual2:пляска головой и ногами》)皆为反映社会转型时期两性关系的当代女性小说,二者透过女性的视角描绘了该时期两性关系的矛盾与突变。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男性形象以及两性关系的对比与分析.可揭示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探究两国两性关系形成的原因,衡量其利弊,并唤起当代女性小说中对于两性关系更多的内省与建构。  相似文献   

15.
小说《废都》的发表距离现在已将近二十载,贾平凹从男性中心主义视角出发,用一种男权话语塑造了一群极具现实意义的女性形象。这部如同浮世绘般的小说,为我们展现了四位女性悲剧的结局。本文以小说文本为基础,就书中与庄之蝶纠缠的四位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且面临急速转型的社会中,女性命运走向悲剧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德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作家伽比·豪普特曼于近年创作的三部女性小说《找一个阳萎男人过日子》(1995)、《只有死男人才是好男人》1996)和《床上的谎言》(1997),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小说以两性冲突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和间接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具有坚强意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德国新女性形象.伽比·豪普特曼在女性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者性格的尼娜、卡门和乌尔苏拉,正感应了德国主流的审美心理,她所创作的女性小说因而也成为统一后德国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占有》是一部新维多利亚小说,A.S.拜厄特在小说中创造性地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知识女性的真实生活,还原了被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扭曲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书信、日记和诗歌的解读,拜厄特在小说中展示了被男权社会边缘化的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和心理空间,解构和颠覆了传统叙事中的男性中心地位,提出了女性最终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几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探讨了商业社会中的女性处境。揭示了新时期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 ,一部分女性开始从社会角色向旧有的女性角色逆向转移。大众传媒通过赋予女性形象以虚拟的象征意义塑造了“时尚形象” ,承载了商业社会男性欲望的想像和消费 ,女性在对“时尚”镜像的误认中完成了自我的异化与对象化 ,反过来又受到正统男权象征秩序的排斥。因此 ,要真正消除性别歧视 ,必须对旧有男性中心话语体系进行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19.
萧红在她的小说中将女性的全部困境尽量拉向自身并予以身体化的呈现,通过女性身体的毁弃、“性”的主体地位的丧失、人格尊严的失落等几个方面展示了女性自我与主体丧失的亚文化地位。这种写法揭示了女性命运的悲剧性,无疑也是对男性中心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突破了古代小说以男性形象描写为主的倾向,以中国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为背景,描写了城市生活中的女性世界,塑造了典型丰满的女性形象,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在女性形象的关注上,体现了作者创作意识的改变,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理性化特征,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