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是十分重要的人口理论。在全国第二次人口理论科学讨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重要基础。显然,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人口理论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的理论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并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口理论,是建立人口学和做好控制人口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人口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人类自身生产包括在社会生产条件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在调整人类自身生产方面,也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整人口生产的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调整人口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口生产及其规律不是孤立地存  相似文献   

4.
人口知识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两种生产的理论,就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它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社会生产包括两种。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自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世界上的人口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总数由当时十亿多增加到现在的四十五亿。但是,不论人口现状如何复杂,人口发展模式如何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始终是我们分析和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指导思想。我们建国三十多年来在人口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证明要解决社会主义中国的人口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本文就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二重性(即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研究方法问题,简单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究竟存不存在人口生态理论 究竟存不存在人口生态理论?它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人口生态理论在人口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如何?马克思主义人口生态理论所要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是研究人口生态理论必须明确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有助于丰富人口理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标准和商品经济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也是我们现在评价社会实践的一种尺度。在人口研究中必须进一步体现生产力标准和商品经济观点,一方面是指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商品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的人口规律;另一方面是指研究人口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口学界和全国人民一道,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有待进一步努力,做更多的事情,为“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做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 最近中央指出,“搞好计划生育主要靠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顺利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措施”。这是中央一贯的指导思想。对这个指导思想,我们做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是不是真正地接受了?是信而不疑,还是将信将疑?是不是口头上这样说,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做?很需要讨论一下,以求得从思想上真正地接受下来。一计划生育是社会主义中国所特有的事物。它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应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人口问题所开辟的道路。这条路还没有人走过,是人口发展史上的创  相似文献   

9.
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这“两种生产”的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经济学尤其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来认真研究。 两种生产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于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也不同于它以前的社会。两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0.
一、新的历史时期湖北省人口 发展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我省的人口发展提出了重大的战略任务。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理论为指导,提出我省人口发展的战略任务,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注意,许多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正在进行研究。本文试图阐明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 我认为,在人口理论上有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必须遵循的,那就是:人口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调整人口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口生产及其规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并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在批判马尔萨斯“把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过剩人口看成是一样的,不了解它特有的差别”的时  相似文献   

13.
<正>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党和国家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如《决议》所表明的:我们的党,坚强团结;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虽然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人口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尤其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人口规律是人口发展和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人口规律是一种社会规律,它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们在人口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们可以研究它,认识它,掌握和运用人口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淮安市人口计生委以"适应新形势、探索新途径、打造新品牌、力求新效果"为指导思想,围绕"市内有作为、省内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创新工作形式和工作方法,打造了一批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新品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 马克思主义是极其丰富的科学体系,两种生产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基本精神是,两种生产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一起构成人类的“第一个前提”和“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为满足人们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等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第一个历史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观第一次明确地表述是在1884年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这本来是十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可是苏联马恩列研究院在1947年出版该书时所写的序言中,却认为这是一个“不精确的地方”,是一个“可以产生错误的观点”,是把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提并论”了,从而违反历史唯物主义云云。类似的责难,还可以在苏联的一些《辞典》和理论著作中找到,它对我国理论界也  相似文献   

18.
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归纳为以下三个基本观点,并对其中的若干争论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并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个观点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提出来的。他说:“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马恩选集第4卷第2页)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它明确了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就家庭人口问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的指导思想、基本指标和方法人口的再生产与动物的简单繁殖大不相同,它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婚姻形式和家庭关系才能进行,其中婚姻形式直接决定着人口再生产过程,而家庭因素也是最主要的环节。家庭是社会细胞,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从人口的出生、死亡、结婚、离婚到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长期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口想思,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同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新发展。一、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可以解决人口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