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 ,吴敬琏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主张 ,1991年 ,他又明确提出 :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92年 ,他建议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提法 ;最近他又开启中国经济的新亮点 ,提出了目前经济改革应重点解决的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的出版体制改革也日益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直到目前,出版行业仍是计划经济体制相对浓厚的部门,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仍不可低估。但是,出版行业纳于社会主义市场运行轨道的趋势不容逆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实现出版行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保持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固有特色;如何在出版经营的市场运行中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理结合。笔者认为,只有坚持市场价值取向和伦理价值取向的结合才是出版改革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在于:1.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有赖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2.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3.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是我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依托。一句话,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是党中央关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广东的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间,有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其基本原因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市场取向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增长着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转变了政府的职能。这一切,为人们展示了一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模式的成功道路。  相似文献   

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王立斌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一)以市场为取向的十五年企业改革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并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与改革。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走向市场,适应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6.
一个社会的经济如何运作,主要取决于在不同部门、地区和单位之间配置有限的资源,而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手段是计划与市场,所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然而却是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即设定改革目标模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必须坚持“渐进”方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根据作者于1992年6月1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次学术报告而整理的.文章认为,商品经济是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它讲的是等价交换,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则没有等价交换;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二者都是讲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不是讲交换行为的.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和多种分配机制并存;在运行机制上,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同时要强化国家宏观管理.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在关于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问题上,一是要坚持国家的计划调控,政府的宏观管理,但不要迷信计划;二是要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但不要迷信市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终于拨开了实践错位和理论偏向所加给市场经济的层层雾障。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际进程远非现在的理论所能解释和概括的,实践迫切需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讨。这既是实践对理论提出的挑战,又是理论自我反思的结果。然而,以市场体制取向为目标的改革是一个制度创新过程。这样一种改革,绝不是我们在市场经济最一般的意义上取得共识就能完成的,更何况,所谓的“共识”是如此脆弱,以致于经不住稍微深入的讨论和改革实践的冲击。我们注意到,改革开放的一片拥护声中人们理论、态度和行为上的差别;现在我们也很难听到反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治理整顿和金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坚持和深化经济和金融体制的市场取向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分歧.因此,理论上的统一和认识上的一致,便成为坚持和深化金融市场取向改革的关键,我认为:第一,深化金融市场取向改革,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它不仅充分肯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属性,而且明确了它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我国的改革目标。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是在过去1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过去14年市场取向的改革是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在:不同经济成分市场化的次序不均衡;各类市场发展不均衡:宏观调控机制转换不均衡.由此产生了我国目前经济体制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体制产生了过大的交易成本。比较体制费用(成本)是选择经济体制的重要依据,在配置资源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费用比计划经济体制低,所以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但现行的不均衡体制造成了过高的交易成本.会阻碍我国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因此,现阶段需要根据降低交易成本的要求,针对现行不均衡体制中的“瓶颈”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建设,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经济体制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离不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经验,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研究以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所积累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的启动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判断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准绳.在价值观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之一,就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努力避免人的物化,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条件下整合各种利益和价值观的共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林业经济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明显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现在正向着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和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以市场为导向 ,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合理配置资源 ,以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理论 ,密切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 ,走自己的发展道理 ,这是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基本原则。林业市场经济改革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紧紧抓住林业生产经营的自然、经济特点和林业资金在再生产过程中循环周转的运动轨迹 ,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才有可能全面完成改革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电信市场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产业经历了持续超常规发展的阶段,并已逐步进入稳定增长期。电信市场不断成长,电信服务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整个电信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一些热点的市场监管问题,如资费政策、互联互通、市场准入和普通服务等,也越来越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本文从我国电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为切入点,综述了产业发展的特点,剖析了所存在的问题,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些有助于行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是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要以"五个统筹"为立足点,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体制改革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和体制创新的30年,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回顾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分析认为,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内涵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基本特征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基本框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更好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新计划经济理论从社会主义不需要选择市场、不能选择市场和不能与市场长期结合,对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改革提出了质疑,而协商民主的计划经济的不可行性、市场的工具性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的矛盾,表明西方新计划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的责难不能成立,社会主义选择市场是实践的需要,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选择市场是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根据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从发展重工业起步,加速了中国初级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新政权,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多元经济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全球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又为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于是,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第二次经济体制选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虽然这两次经济体制选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观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