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4):12-12
“鸟”字的点:表示鸟的眼睛,“乌鸦”全身发黑,看不出眼睛,所以“乌”字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2.
一个字的社论 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上发表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篇只有一个字“妙”。它把该报及其所代表的阶层之态度鲜明表达出来,颇耐人寻味。 两个字的挽联 1931年,有人为“九·一八”遇难烈士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上联是“死”,下联是倒写的“生”。上下联只有两个字,寓意是,宁肯站着死,不愿倒着生,颂扬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和英勇气概。  相似文献   

3.
在浏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公园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里的景名碑上,那个“鱼”字底部的4点少写了一点。原来,这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4个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  相似文献   

4.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之一中写过这样的话:“谁知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一朵红花代表着万紫千红的春色,“一点”和“无边”正是点和面的关系。我们平时所说的“由一斑而窘全豹”也是这个意思。当然,有时的“点”虽然是“面”上的一个局部,但并不能代表全面,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否则就如瞎子摸象。诗人创作时,深明点和面的辩证关系,总是选取能代表面的典型事物或特征来表现,从而极经济地概括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于阅读欣赏时善于由点见面。  相似文献   

5.
读了《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许肇鼎同志写的《我国历史上养猪情况简介》一文,我有以下几点补正意见: 1.甲骨文中,除了文章所说的“豕”字外,还有一个“豚”字(见《甲骨文编》九·一一)和一个“彘”字(见《甲骨文编》九·一一),可以说明当时猪的名称已经多样,养猪自然已经时间久、数量多了。 2.金文中,除了文章所说的“家”字外,还有一个圂字(见《甲骨文编》六·一六)。据《说文解字》卷六(下)说:“圂者,猪厕也。从口,象在口中也。会意。”《一切经音义》九引“苍颉篇”说:“圂,猪所居也。”这里的“厕”,既是猪舍,又是厕所。厕所家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各地相继制定下发了一些有关政策规定,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笔者认为,在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等实践中,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固然是重要的,而思想方法、工作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亦必须认真解决好。最要紧的,就是要多一些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现就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拔”的被动性与主动性 “拔尖人才的选拔”这项工作用文字来表示,恰好两端都是个“拔”字。虽然是同一个字,但代表的含义却不同。前一个“拔”字,即“拔尖”的“拔”,是指人才群当中  相似文献   

7.
“王顾左右而言他”出于《孟子·梁惠王下》。此句中的“他”字是代词,作动词“言”的宾语,当“别的”讲。为什么“他”字在古代是旁指代词,而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在什么时期才变为第三人称代词,?今天“他”字还有什么用场……本文分九个小题进行研讨,先看——一、语场析义见旁指①“王顾左右而言他”出现的语场(语言环境或所在的前后文句)是: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冶,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相似文献   

8.
这“九个一”,是一项活动的各称。绥中县实验小学受“庆祝教师节活动”的启发,从2003年起,在全校师生中推出了“九个一”活动。他们觉得,作为一所学校,“尊师爱生”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永恒的主题之一,不能光是“教师节”才重视,也不应该只是强调“学生尊重教师”,也要强调“教师更应该爱护学生”。于是,“九个一”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9.
近一年来在几种有影响的杂志上刊载了好多篇讨论假借字、古今字、本字的文章,也牵涉到异体字.本文打算谈谈我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一、假借字假借字就是同音假借,利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另一个词.也就是许慎讲的“本无其字、依音托事”的假借.例如:“其”本象箕形,但“其雨”、“殷其雷”、“摽有梅,其实七兮”的“其”就不能当簸箕讲,只是同音假借.因为这两个字同音,就借做标音符号了.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雷雨》中只有八个角色。可作者偏说:“《雷雨》里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的一名好汉。他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下操纵其余八个傀儡,而我总不能明显添上这个人……”。因为作者的这段话,关于“第九个角色”的问题,曾引起评论界的歧议:有的根本否认“第九个角色”的存在,认为这是作者“为了行文的方便”,“无任何实际意义的说辞”。有的则认为“第九个角色”就是指的《雷雨》中的命运观。这些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 《雷雨》中确实存在“第九个角色”。它是推动悲剧发展的力量,但不是命运观,而是扼杀人的个性,迫使人性异化的力量。这种力量,分则操纵舞台上的八个人物,面目迥异;合则可借“第九个角色”为名。我们认为,具体弄清“第九个角色”的面目,对完整地把握《雷雨》,理解《雷雨》,乃至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也句来语气词“也”字是否具有表疑问的功能?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有两点:(1)“也”字本身不表示疑问,“邪”(耶)字本身表示疑问。例如《庄子·齐物论》“子知子之所不知邪?”就不能换用“也”字,一换“也”字就不是疑问句了。(2)“也”字虽然用在疑问句里,  相似文献   

12.
读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人一定忘不了这样一个细节:吝啬一生的严监生病入膏肓已不能言语,但“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手指”,旁人不解其意,大侄子、二侄子、妈妈相继上前猜测问话,均被否定。最后还是赵氏理解老爷,她走过去把灯芯“挑掉一根”之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  相似文献   

13.
名字中“长”的读音及其理据彭占清现代汉语中的“名字”一词,是用古代汉语的“名”和“字”两个词作为词素联合而成的,它反映了汉语社会中的个人代号的单一化趋势。古代人有名有字,两者形异而神合:名是一个人的代号的官方形式,字是一个人的代号的通用形式;名是幼年...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大家对“个”字研究趋于完善和领域的逐渐细致化,他们在“个”的范围、结构以及“个”字的性质、特点、意义等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观点,基于这一点,本文对于“个”字的研究综述,分为“个” 名词、“个” 专名、动 个 形/动(非名词性宾语)、把 个 ……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展现各大家在这些方面对于“个”字研究的一致性与分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个”字的趋势和动态。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如“山”、“跑”、“美”等。这类字本身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但古代汉语中也有一类字,它本身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需要和其它字组合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才可以称作词,这类字所组成的词中有传统上称作联绵词的一类,如“傍徨”、“徘徊”、“匍匐”等。联绵词按其声韵又可分双声、叠韵、非双声非叠韵三种情况。 《诗经·周南·卷耳》中有这样一句话:“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查阅几部典籍,笔者发现以下几种对“玄黄”一词的注  相似文献   

16.
“个”用作量词是人所共知的,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个”的非量词用法并不少见,但往往被忽略,甚至当作量词来处理。本文拟从实例出发,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A例:()三牛家西屋闲着,挺宽敞,又没孩子吵,写个字,看个书,都方便。(浩然《彩印)仁)这村里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他妙手回春。(刘绍棠《蒲柳人家》(3)“你老看个啥哩?”她一边做饭,一边向男人发出怯懦的抗议。(龙风伟(乌鸦》)以上例句中的“个”都不表示量的概念。“写个字,看个书”不能理解为“写一个字,看一个书”心书”的量词用“本”不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第一篇认为“斯”字的声旁,是一个把“其”字的主体部分省掉,加注了“齿”声的字。第二篇认为楚墓竹简《周易》第26号简中的“”字,是个从“肉”,“发”声的字,它应该是“腓”字的异体字,或音近通假字。  相似文献   

18.
李字明先生认为所谓的名词词头“有”字,实际上是一个表特指的指示词,我们通过《尚书〉《诗经》等文献中“有+名”用例的分析,发现“有”为指示词的用法并不具有普遍性。另外,我们将大家公认的一部分指示词与“有+名”中的“有”字作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用法差异很大:前者在句中不能省去,一旦省去,句子就指代不明,句义就不能自足;而后者“有”字在句中大多可以去掉而不影响句义。我们由此推断“有+名”中的“有”是一个既没有词汇意义也没有语法意义的衬音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易经》的两个符号“—”“--”起源于古代的“九”字和“六”字。先有六十四卦,后有八卦,八卦是《易传》作者分析的产物而不是古代筮师们归纳的产物。《易传》作者利用《易经》符号应用象征的语义关系建立了一个哲学解释系统,《周易》符号的象征意义具有广泛性、一致性、变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的“好”字,毛传以来都训为“美好”,是形容词,似无歧义。但细味整首《关雎》所表现的主题,是描述一个男青年爱慕、追求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字,在这里应训为动词才是。 “好”字,甲骨文中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女从子,一种是从母从子。“女”字“母”字在左或在右,都是面向“子”的,表示妇女抱着孩子非常喜爱的意思,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中,女、母两字常通用,如母庚,又写作女庚。“好”字从母,可见其本义是母亲喜爱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