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章师  黄忠 《今日南国》2006,(22):34-35
“如何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办实事就是最好的落实。”田东县委书记王西冀如是说。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中,该县立足于密切党群关系,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落脚点,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树立了办实事就是最好落实的意识,部门之间、党员之间、党员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党群之间上下联动,群体互动。县委书记王西冀率先垂范,深入上寨、内揽、江垌等新农村建设点,走进酒精厂、福达铸造厂等中小企业、百通世界三期…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作为报纸媒体,特别是党报,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真实、客观、全面地报道,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等方面,对《贵州日报》近三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理论,以《人民日报》1956—2012年间的历届党代会的报道为例,对我国党报党代会报道进行分析。通过《人民日报》报道信源、报道议题和报道类型的历时与横向分析,发现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对历届党代会的报道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过去单一型政治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松动和面临转型;同时,其新闻框架分析显示,党代会报道与政府议题能够形成互动,并对政府议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晋察冀日报>及其前身<抗敌报>是我党在华北日本侵略后方各根据地中创办最早的一个党报.以这份报纸为例,可以管窥在60年前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根据地报纸报道国际重大事件的运作步骤.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胜利的出色报道中,根据地报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天我们的大众媒体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会议新闻对党报的宣传报道至关重要,其报道质量直接关系党报生命力.地市党报要"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就要认真改革会议报道,创新会议报道形式,真正站在受众角度采写会议新闻,努力使之为更多读者喜闻乐见.党报在版面"减负"的同时,必须在提高宣传报道质量方面"增压",必须在"规定动作"之外强化自主报道,搞好"自选动作",必须让会议报道"短起来"、"活起来".  相似文献   

6.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根据党和红军在当时江西苏区的特殊任务,《红色中华》报道重心集中在刊登政府文件、宣传抗敌壮举、揭露敌人暴行和动员支援前线四个方面。在报道的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导向性、强烈的鼓动性、文风的生动性和尖锐的批评性等特色。因而,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把新闻宣传工作的效能发挥到了极致,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7.
《江淮日报》是抗战时期华中局的机关报,它是在刘少奇、陈毅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创办的。《江淮日报》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激励广大军民的抗日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创办使苏北根据地出现了“江淮时代”,促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盐阜地区新的文化高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广西桂林在抗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文化中心,以<救亡日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介的文化功能和报人的文化创造特性推进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救亡日报>要闻版上新闻报道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中性消息为主,消息主要来源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稿件编排上注重同题集中.政党类报刊可以而且也应该灵活地采取多种办报形式和手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办报经验和思路,为新形势下政党类媒介的发展和地方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救亡日报》桂林版的言论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9年 1月 1 0日 ,《救亡日报》从广州迁往桂林 ,在桂林市乐群路 63号 (后迁于太平路 1 2号 )复刊 ,直至皖南事变爆发后 ,因拒绝刊发国民党中央社诬蔑新四军为“叛军”的通稿 ,而于 1 941年 2月 2 8日被禁止出版。在短短二年一个月十九天时间里 ,《救亡日报》桂林版以极具特色的报道尽可能反映了广西和我国抗日战争的实际 ,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斗争的实际 ,在战时的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号角当年数‘救亡’,杜鹃啼血为春芳。”《救亡日报》桂林版一方面通过版面的报道和编排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另一方面 ,发表…  相似文献   

10.
广西桂林在抗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文化中心,以《救亡日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介的文化功能和报人的文化创造特性推进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救亡日报》“要闻”版上新闻报道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中性消息为主,消息主要来源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稿件编排上注重同题集中。政党类报刊可以而且也应该灵活地采取多种办报形式和手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办报经验和思路,为新形势下政党类媒介的发展和地方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7月20日-22日.中国共产党溧水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溧水县委书记项雪龙代表中共溧水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两万余字,内容深入浅出.呈现出诸多“特色亮点”。  相似文献   

12.
《榆林日报》是榆林市委机关报,它作为陕西北部的地方性的报纸,在其创建多年历史中,对陕北民歌及陕北音乐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对榆林民间音乐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榆林地区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对榆林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更在对陕北民歌等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它也在榆林地区特有的文化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性特色。本文通过对《榆林日报》进行简单介绍,对其陕北民歌及陕北音乐文化宣传和报道版块的现状、特点、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特色形成原因进行初步探索,又与其同级别报纸《延安日报》的类似版块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韬是我国维新运动兴起前最重要的新闻思想家,他集办报实践家与学者于一身,站在中西汇通的角度上,全面阐述了对新闻事业的认识,对中国新闻思想的奠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维新思想家们的办报理念及办报实践.文章拟以<循环日报>为例,对王韬的报刊思想作简要的评析:一是"四方通达"的新闻功能观;二是"立言求变"的新闻政论观;三是"通才"的新闻人才观:四是"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舆论主权观等.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的重庆<商务日报>在服务商界、帮助引导本地商业发展、捍卫商界权益、提升商界素质等方面都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对本地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商业文化建设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战前的重庆《商务日报》在服务商界、帮助引导本地商业发展、捍卫商界权益、提升商界素质等方面都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对本地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商业文化建设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延安《边区群众报》作为一份大众化的传播刊物,其典型报道主要侧重于挖掘和报道典型人物与典型生产经验。通过传播这些典型人物、典型生产经验,该报对陕甘宁边区群众起到了良好的教育示范和日常生活指导作用。其深入基层、挖掘、报道典型的新闻作风为当今新闻媒体开展典型报道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全球化使得媒体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本土化”开始引起传媒人的重视。《苏州日报》为了体现“本土化”特色,以形象生动的新闻细节反映地方大事和政治经济成就,让本土的民生新闻成为亮点,关注本地文化及历史遗存,重视教育新闻的报道,使其呈现出吴文化的色彩,得到了同行与受众的肯定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1912年,一些同盟会员在广州创办的《民生日报》以《绅士与平民阶级之争斗》为题连载了《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的译文,此事在辛亥革命史以及社会主义学说在华传播史上都值得一提。该译文是陈振飞从日译本转译的,他是第一位真名实姓可考的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的中国人。这一译文把“资产阶级”翻译成“绅士”,既是沿用了日译本的译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适应中国的现实。中国当时并未形成一个产业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认定绅士阶层是共和国的敌人、社会改造的障碍,希望把新的思想武器用于同绅士的斗争。陈振飞的译文进一步证实广东是社会主义学说在华早期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最早的画报类日刊,《图画日报》描绘了清末许多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已熟悉的、新近的和想象的科学技术三类。对前两者,如火车、X 光机、有轨电车等,《图画日报》能较客观地呈现、评论;对后者,如飞艇、发电原理,由于画师对对象的陌生或误解,产生了一种想象的科技图像。这一方面反映了清末西学东渐的成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科学传播中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具有“战斗的号角”作用的《右江日报》,考证其出版的具体时间,分析其办报特色及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