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满族的先世东北女真人共同体形成的漫长历史表明,无论是黑龙江省松花江中下游依兰地区,还是吉林、辽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都只是部分女真人的生存之地,而不是全部满族发源地。不能以皇太极"御制"和清代康、雍、乾几代皇帝宣扬的《三仙女故事》等钦定之作,作为满族与皇族爱新觉罗氏源起的依据。它们只能是元明时期斡朵里女真或建州女真之一的满人爱新觉罗氏祖居之地、发祥之地。是数百年间生活在东北各地的女真人,在16世纪初形成了民族共同体满洲人,白山黑水才是满族的源起之地。  相似文献   

2.
生女真完颜部始祖函普生活的时代大约相当于辽朝初年的十世纪初。自此时起至十二世纪初的整个辽朝统治期间,是生女真部落联盟到国家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生女真历史可分为两段,前段是部落联盟形成阶段,联盟松散,不巩固,没有超出原来血缘关系的界  相似文献   

3.
女真族于公元12世纪初,在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的领导下,统一各部,灭辽建金,成为我国历史上与南宋对峙、统一中国北方的一个王朝。  相似文献   

4.
公元618年隋王朝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同年原隋太原留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王朝。 唐朝建立之初,面临着的一个首要任务是进行一场统一中国的战争。李渊父子在经过十年的征战,统一了中原地区后,当时在唐朝的北边和西北边还有东、西突厥汗国的两支势力。东、西突厥汗国的存在,对唐朝安全形成了重大的威胁。 突厥之名的出现和突厥部的形成兴起大约在公元5世纪时,其先祖早期应是匈奴属部中  相似文献   

5.
满族的兴起,始于17世纪初,明代末期。满族起源于明代三大女真人,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结合,这是女真人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她的崛起,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了解满族崛起的历史基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从明初起,在明政权的羁縻统治下,散处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由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巴勒斯坦问题不只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的问题,还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埃及,是影响巴勒斯坦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之一。埃及与巴勒斯坦历史上的联系 埃及与巴勒斯坦在地理上相接,是埃及通往东方的必经之地,在古时候就有密切关系。在中世纪,巴勒斯坦数度成为在埃及兴起的封建王朝图伦王朝(公元 869-905年)、伊赫什德王朝(公元 935-969年)、法蒂玛王朝(公元909-1171年)、艾尤布王朝(1171-1250 年)、马木鲁克王朝(1250-1517年)的辖区。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再次征服了巴勒斯坦,但在第二次土埃战争(1839-1841年)失败后撤…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在曲折中迂回前进,不断地积累文明成就,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做出贡献,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高潮"和"两个低谷"。其中,第一个高潮出现在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结束了青藏高原地区邦国林立、发展相对迟缓的历史。第二个高潮出现在公元13世纪中叶,延续到19世纪中叶,元朝时期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王朝行政管辖之下,结束了西藏地区400年混战的局面。第三个高潮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让西藏地方社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专门召开5次西藏工作会议,研究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问题,使西藏社会数十年时间的变化超越以前数百年、上千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两个低谷中,第一个"低谷"是从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到13世纪中叶元朝统一以前"分裂割据,战乱不已"的时代;第二个"低谷"出现在1840年以后,西藏地方人民既遭受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残酷统治,又遭受外国侵略者的蹂躏,西藏社会陷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和内讧争斗之中。  相似文献   

8.
一、言引 自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和大规模奴隶平民起义而崩溃,导致统一的吐蕃社会走向分裂。“大政权与小政权,……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互相争战,彼此攻伐,最后形成了十数个地方割据政权。这种社会分裂状态,持续近四百年,史称“分裂时期。”直到蒙古建立元朝,扶植萨迦派成为掌管、统辖吐蕃全境宗教和政权,使吐蕃社会才复有统一的局面。但是,这种统一的完成,从宗教入手,最后达到社会政治统治为目的的全过程,是在外部力量即元王朝的的支持下实现的,全然不同于七世纪初的吐蕃王朝的统一。所以,十三世纪在整个藏族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9.
热河源于蒙语"哈仑告鲁",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肇建避暑山庄,这里逐渐成为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本文通过对蒙、满两个民族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两个民族在热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表现的描述,试述满、蒙民族最终走向联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马曜 《回族研究》2001,(3):71-73
从公元前 10 9年 (西汉元封二年 )汉武帝在云南设立益州郡到 1911年辛亥革命的 2 0 2 0年中 ,汉晋暨隋至唐初和元、明、清约 10 0 0多年为郡县制时期。公元 339年 (东晋成帝咸康五年 )西爨称霸南中暨公元74 6年南诏并西爨到公元 12 53年大理国灭亡约 90 0多年 ,为地方政权时期。一部云南历史是前后两段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郡县制和中段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交替的历史 ,是由一个地区的民族内部统一走向全国大统一的历史。元代是云南由地方政权走向与中原接轨的全国大统一的最后阶段。在这个关键时刻 ,即从元至元十一年 ( 12 74 )到十六年 ( 12 …  相似文献   

11.
帕木竹巴王朝时期,仁布巴作为帕木竹巴的家臣,拥有一定的权势范围,其领地是后藏仁布地方。自1374年至1565年,在近两个世纪中,由于仁布巴统治经营有方,使仁布巴家族势力逐渐兴盛,成为窥图取代帕木竹巴王位的权臣。但由于仁布巴家族的后代为了扩大势力范围,连年征战,导致属民不满,于1565年,仁布巴家族被其家臣辛夏巴推翻。仁布巴作为西藏历史上的一个家族统治势力,有近两个世纪的辉煌历史。因此笔者拟对仁布巴家族的起源、兴盛及衰败作出初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一、仁布巴的兴起相传吐着王朝的恰赤赞普在位时,玛桑那喀地方出了…  相似文献   

12.
噶举派是公元11—12世纪藏传佛教后弘时期发展起来的,属于新译密咒派。开始创立者先后有两人:一是穹布朗觉巴(公元990—1140),一是玛尔巴译师(1012—1197)。他们俩曾多次到过尼婆罗和印度等地,依止了很多名师,学习  相似文献   

13.
清入关前,缓解缺粮是围猎的内在经济需求;森严的法令是围猎讲武的前提,严明军纪、演习骑射是围猎的军事职能;利用女真与蒙古人共同嗜好围猎的传统,对于绥靖外藩蒙古起到了重要作用;围猎中对皇室的尊崇,体现在既要维护诸贝勒的"首射权",又要保障他们的安全;既要展现爱新觉罗氏善射的神勇,又要塑造其公正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分裂时期的阿里诸王朝世系——附:谈“阿里三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869年,吐蕃发生了“臣民反上”起义和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长期战争,导致吐蕃王朝的瓦解。藏族历史进入了“分裂时期”。赞普沃松的后代吉德尼玛衮逃到阿里,并分封三个儿子,建立起拉达克王朝、古格王朝、普兰王朝、亚泽王朝。这四个王朝建立的时间有早晚,所辖的地域不断变化,谱写了有声有色、错综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三仙女沐浴布儿湖里泊神话故事,随着近年来清史研究的深入,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这个神话故事是满族之先女真人经过数百年流传,最后由建州女真上层人物进行移花接木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它揭示了满族的主体建州女真是完颜金的支裔,最早发祥于长白山及其东北部牡丹江上游,后来向北移动,到达牡丹江口,形成两个部,又南徙,在徒门江  相似文献   

16.
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科技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致从十世纪开始,吐蕃奴隶制逐渐瓦解,西藏开始向封建农奴制过渡;到了十三世纪初叶,封建农奴制在西藏普遍确立;及至十三世纪中叶,元朝统一了全中国,西藏纳入统一的元朝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封建农奴制社会继续得到发展;公元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中叶,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上升、发展的鼎盛时期;自公元十六世纪中叶始,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从上升、发展时期,进入了迟滞衰落的时期;直至公元二十世纪中叶,西藏封建农奴制终归灭亡。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 250多个民族,有人甚至说有500—600个民族。其中,最大的民族是爪哇人,人口占全国人口近 50%,最小的民族人口仅有数千人。印尼的民族问题十分复杂,从纵向看,自印尼独立至今,民族冲突、民族分裂活动不曾停止;从横向看,许多民族和地区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分裂活动,这对印尼的稳定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印尼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进行剖析。一、建国初期的分裂与背叛活动印尼是个文明古国,公元 3至 7世纪时已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13世纪末、14世纪初在东爪哇建立了强大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唃厮啰统治时期青唐吐蕃政权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唐吐蕃政权,这是我国北宋时期安多藏族建立的一个以青唐城(今青海西宁)为中心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这个政仅如果从宋真宗(?)中祥符元年(1008)唃厮啰的名字第一次出现算起的话,至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唃厮啰之地全部改为宋朝郡县止,历时108年,先后经唃厮啰、董毡、阿里骨、瞎征、陇拶、小陇拶六代国主的执政。公元9~13世纪,是藏族历史上分裂割据时期,安多青唐政权与阿里古格王国就是这一时期由藏族建立的两个最有影响的政权,特别是青唐吐蕃政权,它是这一时期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  相似文献   

19.
女真人从建立金朝起,就实行积极吸收汉、渤海、契丹等族先进文化的政策。金世宗完颜雍当政后,针对女真人某些风俗的改变,提出了禁汉姓,禁着汉装,提倡女真语言文字,主张恢复女真旧俗等政策。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评价。有的学者认为,金世宗的政策是对  相似文献   

20.
唃厮啰政权对维护中西交通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唃厮啰政权兴起于公元11世纪初叶,其缔造者唃厮啰,原为河湟地区吐蕃诸部中的一位部落首领。他以吐蕃王朝赞普后人的高贵血统和雄才大略,深得部众的拥戴。在率领部众进行统一河湟吐蕃诸部的征战中,历尽坎坷,削平群雄,于公元1032年在青唐(今青海西宁)建政,故人们把他建立的政权称作唃厮啰。唃厮啰政权历经唃厮啰、董毡、阿里骨、瞎征、陇拶、小陇拶等六位执政者,从唃厮啰本人率部征战时起,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