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既得利益不是靠在公正、平等的机会中获得,而是依靠特殊的权力获得建立超脱于部门之上的、对改革进行通盘设计的机构从制度上进行改革,设计出把权力和利益分离开来的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既得利益不是靠在公正、平等的机会中获得,而是依靠特殊的权力获得建立超脱于部门之上的、对改革进行通盘设计的机构从制度上进行改革,设计出把权力和利益分离开来的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任何体制下,都会形成既定的利益格局,都存在既得利益阶层。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会涉及到对既定利益格局的调整,但二者在调整利益关系的方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革命,就是通过暴力和强制手段将财富或权力从一部  相似文献   

4.
《领导科学》2012,(4):64
2012年2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重提邓小平南巡讲话:不改革就死路一条。30多年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继续向前困难重重。改革难以推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有些改革权力掌控者本身就是既得利益格局的一分子。领导  相似文献   

5.
<正>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两代会的召开看,中央下决心要打破既得利益格局,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当前利益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一项改革措施如果触及利益格局,就会引发矛盾和阻力,很难推行下去,改革需要在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上取得进展,其关键是要"啃硬骨头",而"啃硬骨头"的关键就是要打破利益集团。同时,要做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向垄断行业经营权"开刀",使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垄断行业向社会开  相似文献   

6.
新视野     
<正>进入深度博弈期的中国改革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之后,新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日渐清晰。对于2014年,有人称之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从2014年"两会"后开始,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一个深度博弈的阶段。其中有利益之争,有价值观之争,有权力之争。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这是一项全民族的事业,对于执政阶层来说,最关键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施政和广大社会层面涌动的变革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不被庞大的官僚体系的惰性淹没,不被既得利益绑架,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牛余庆 《领导科学》2012,(19):12-14
既得利益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近年来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既得利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已经获得的既有利益,狭义是指借助于公共权力谋取私人或部门的特殊的、非正常的或不正当的利益。现在通常采用狭义解释。事实上,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时期,总有一部分人成为既得利益者,其中也包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特定群体或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其目的与我们党的宗旨背道而驰,是进一步改革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党一再声明"党内决不允许出现既得利益集团",如何防范领导干部由广义的既得利益者蜕变为狭义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成为我们当前必须严肃对待并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政治语境中,"既得利益"不是一个好词,人们认为既得利益扭曲了政府决策,使很多决策不仅没有为多数人雪中送炭,反而给少数人锦上添花。既得利益代表的是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而决策应该实现整体利益,既得利益俘获决策,就会使特殊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这样说来显得不可捉摸,一些历史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把"特殊利益"、"整体利益"形象化。公元208年,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荆州,志得意满、挥斥方遒,正是顺江东下、踏平东吴、一统海内的好时机。当此大军压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央政策高度依赖地方落实,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责任也越来越大,给地方下放权力已经成为改革趋势.本研究的主题是权力下放后中央对地方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观点是层级制授权体系导致上下级利益共谋,执行监督合一体制和地方政府权力的整体性导致监督无法运行.破解思路是变革监督与行政执行的重叠性体制,解决上下级利益共谋问题;摆脱对“执行型地方政府”的依赖;实现地方权力的功能性分化,为监督提供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0.
徐艳红  刘赫 《领导文萃》2014,(12):123-126
正一、五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既得利益"是一个"贬义词"当问及"提到既得利益,您的第一感知如何"时,五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既得利益"是一个"贬义词"(50.67%),三成多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中性词"(35.24%),一成多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褒义词"(11.16%)。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公众普遍反感既得利益及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字面意义是指人们已经获得的某种法定的利益或权益,本来只是个中性词。专家指出,"既得利益"带有贬义色彩,是从苏东剧变之后慢慢演化的。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频频指责  相似文献   

11.
冯秀成 《决策》2012,(9):58-60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调整政府自身权力配置的深水区,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2.
"只有通过克服既得利益,中国才能将改革进行下去",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现在的情形是:既得利益不会自我改革,政府和民众没有能力来克服既得利益。这种情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问:中国的改革还有前途吗?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需要继续出发,而如何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如何激发社会活力,成为一个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也和政治、经济和社会是否能确立"新常态"联系在一起。分权给社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新一轮改革,是从以往的分权式改革转向集权式改革,这表现在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新权力机构的成立。集权是为了克服既得利益对改革的阻力和反对,就像习近平所说的,好肉都吃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改革者需要权力,没有  相似文献   

14.
改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每一个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会使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遭受损失。这次机构改革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可谓史无前例。那么,那些利益受损者如何对待这次冲击呢?  相似文献   

15.
政经评论     
■《南方周末》:思想解放关键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重围目前,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大潮,正席卷广东。如果说三十年前的改革是自上而下,上下同心,那么现在则是明显的两头热,中间冷。1月17日,《南方周末》评论员文章认为,思想解放的阻力首先来自观念上的羁绊,更大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要解放思想关键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重围。过去三十年的改革进程,是一个利益结构越来越不均衡的过程。强势群体拿走了过多的利益。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同时也是利  相似文献   

16.
“省直管县”改革试点目前在加快推进,在不久的将来,“中央、省、县”三级扁平式行政管理结构就要形成。在这项改革当中,县市一级是权力和利益的正流入者。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流入,如何用好这种流入的权力和利益,是摆在县市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斌 《领导科学》2020,(4):104-106
利益分化视域下单位成员可具体划分为既得利益获得者、稳定利益获得者、持久利益丧失者、预期利益获得者四种类型,其可能出于保护既得利益、维持利益稳定、改变窘迫现状、保护预期收益等原因导致成员间信息不对称。单位领导者可通过增强既得利益获得者预期利益感知、维持稳定利益获得者利益、规范持久利益丧失者行为、加强对预期利益获得者的监管等予以矫治。  相似文献   

18.
<正>为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了,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再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这里有不少感慨。现在一个认识是,维系老体制的既得利益太顽固。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壮大了多少倍,所有既得利益也一起壮大了。现在一件事情,背后都是多少亿、多少亿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9.
<正>要想改革能啃下"硬骨头",同时又不"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如何破局即寻找突破口就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对深水区的改革,应有坚定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从形成改革的共振效应,以及为未来改革奠定基础的角度来看,用反腐手段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是改革最有力的突破口之一。改革之所以深入不下去,除了陈旧观念的制约外,无外乎是在需要改革的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利益,而这些利益为某些人或群体所占有,他们中有的人占有利益的方式又往往有失公平。故通过强力反腐,能够打开这个坚硬的利益外壳,没有了利益的阻梗,或这种阻梗大为减轻,改革也就容易推进下去。  相似文献   

20.
笑蜀 《领导文萃》2008,(11):32-33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思想解放更大的阻力,显然来自既得利益。无可否认,过去三十年的改革进程,是一个利益结构越来越不均衡的过程。强势群体拿走了过多的利益;有一些是合理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