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外交——通过一国政府的信息宣传活动、教育文化交流来影响他国民众并最终实现本国利益的外交形式——曾经被形象地比喻为在他国土壤上撒播的种子,它播种的是理想和信念、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念,最终收获的是双方的理解甚至认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精神是体育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体育特色的社会价值观念,是体育活动文化成果在意识上的集中体现,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以"爱国、创新、规则、竞争、协作"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体育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精神也属于精神范畴,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着紧密联系性的。从基本内容上来看,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公民层面都存在多种观念表达的内在联系性。从思想形成上来看,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使得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得到满足。从价值层面来看,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具有相当的趋同性。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本文分析了如何利用体育精神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促进。  相似文献   

3.
高校精神:对大学生价值观整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教育的实质是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导向的整合问题。在大学生价值观整合过程中,以高校组成人员的群体价值取向为精神内核的高校精神,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关于价值观整合的界定一般认为,“价值观念指的是实际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主体的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性质和意义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比较确定的心理行为取向或心理行为定势。”①即主体对于客体价值的选择性倾向。在价值观的三要素: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中,“取向”被视作价值观念的直接表现而被置于最明显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谢美清  谢秀清 《职业时空》2008,4(8):157-157
教师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内涵与社会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亚文化之一的教师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教师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着不同的内涵。有学者认为教师文化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有所区分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以及语言文化等;还有学者认为教师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包括职业道德、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情绪反映等。但是如果从素质教育这一角度来看,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教学观念以及教师角色认同等精神因素的总称,其核心是教育教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 "社会主义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思潮之间的较量更为激烈,对于我国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民族整体素质将是更大的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强调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的同时,从价值层面上不失时机地推进信仰、信心的价值目标工程。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确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是当代青年价值目标工程的必修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精神信仰,就没有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就不可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壮大。衡量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指标,就看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该社会多数人认同和信仰的价值观念,它不仅应当具有观念上的正当性,还必须具有实践上的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五四"精神是国家、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爱国精神体现了救亡图存的热情,进步精神体现了敢于革新的勇气,民主精神体现了为民的情怀,科学精神体现了追求真理的信念。五四精神在新时代仍然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有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青年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青年人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生命进程中根据时代的要求提炼出来的理性精神,它是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的理想价值观念,而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需要创新和新的引导方式,本文就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它决定、支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并由此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为科学和崇高的信仰。它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基础上、以遵循科学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使命,是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巨大动力,是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1.
高原  王文佳 《现代交际》2010,(11):52-52
以人为本的“本”,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集中反映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并可以从人的基本需要、人民的切身利益、人权保障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2.
大沽路"约辩"事件的背后是不同教育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教育利益博弈局面的形成是由于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固化、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以及教育的功利化等原因所造成的。要使教育利益博弈格局得以缓释和平衡,需要整合与协调各教育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打破阶层固化以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以务实的精神和魄力实现一种宏阔的教育公平以及实现教育精神价值的回归和教育理想的再确认。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与青年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面,而必须在研究青年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规律性研究。本文以哲学价值论为理论指导,着眼于青年价值观教育,主要探讨价值观的内涵、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其依循规律有效地进行青年价值观的教育。一、价值观的内涵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各种价值现象的比较深层次的观点和看法。人的观念作为关于客观对象的总观点、总看法,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分成价值观念和非价值观念两大类。非价值观念也称为事实观念,是人们关于客观对象及其规律、趋势的总观点、总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上篇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在谈到文化的功能时曾提出这样的见解:文化有两种功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而人的第一类需要,只能靠开发自然资源来满足;第二类需要则是靠汲取(drawing)人体自身的源泉来满足。诸如人之需要的食物、形形色色的衣服,器皿、装饰等,显然都是需要从外部世界获得。但人们内心的、心理的、社会的、精神上之需要——希望、肯定、信心、友谊等等这些则由情意、观念乃至哲学、价值构成的“信仰系统”支撑着。因此,文化向人们展示了生活的意义,激励生存的勇气,使人有活下去的目标。人类的“信仰系统”,在社会文化的进程中,大体经历了自然信仰、图腾禁忌、神灵膜拜直至近代的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等几个阶段。但无论是初民的原始信仰,近代的宗教信仰,还是当  相似文献   

15.
校园微语录如一股清新之风拂新了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它有别于网络流行语,从另一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话语建构来看,校园微语录注重原创与真实,注重引领与过滤,讲求不拘一格,有时也具破坏性与张力。从价值诉求来看,校园微语录是对当下社会精神生活现状的弱势抗争,是对理想主义精神的渴求与希冀,校园微语录还表征了个人理想向社会理想艰难转型的过程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育是以培养人、完善人为目的,系统地传授知识经验的过程.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是密切而深远的,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展现着人类的共同理想的价值观念,它对人们学习社会知识、掌握行为规范、形成价值观念、树立理想目标等,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微传播时代的用户生力军,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生成都深深地打上了媒介的烙印。在接触与使用媒介的过程中,青年群体所呈现出的"媒介依存""个体表演"以及"符号交往"的行为表征,消解了作为主体意义的青年精神。长期处于赛博空间所建构的"仿真"世界,"游戏人生"的娱乐心态让青年群体对现实交际产生了恐惧与焦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变得模糊与游离,信仰虚化、道德混沌、精神危机震碎了青年人日趋成熟的理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可以通过“发展”这一概念加以充分表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决定未来的知识青年一当代大学生身上。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它是人的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性质、水平和方向,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出其价值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更强调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把它置于与世界观、价值观相同的地位。本课题主要研究大学生生活方式中休闲和消费两个主要问题,分析文化、经济等因素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作用,以及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对其健康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由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职教集团及相关辅助力量在平等互惠基础上通过跨界协作和聚焦创新形成的责任与利益联合体。从话语生成视角来看,产教融合共同体经历了研究语境创设、研究内核形成和研究话语确立三个阶段;从形态结构视角来看,产教融合共同体结构形态经历了基本的二元结构形态和当前的多元结构形态,向更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化结构形态转型。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其内部异质主体的相互关系与利益诉求,从培育价值共识、强化责任共担,秉持利益共享、聚焦人才共育等方面探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对年轻人喜欢的穿越、偶像剧等,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去扼杀,而是要提倡行业自律,倡导遵循基本原则,比如尊重历史,弘扬自强、自爱、励志等基本价值观。少出闹剧、傻剧,从长远处来看,闹剧之害很可怕,它能污染人的精神乃至让人彻底失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