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一般说来,思想,特别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思想,既是为了回答当时社会现实要求解决的问题而形成的,又是不满足以往各种思想对于当时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而形成的。因而,为了原原本本地把握思想的内在实质,正确地评价其价值、意义,在这样二重意义上进行历史性的考察是不可缺少的:即思想如何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及其如何企图超越先行诸思想。这对于《淮南子》研究,无论如何当然是适当的。可是,从这个问题出发探讨《淮南子》,必然遇到这样新的问题:汉武帝初年重视儒教或儒教的国教化,及由此而来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强化,这些汉代思想史、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淮南王、《淮南子》的思想是怎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学者作了很多的努力。其结果在今日看来,这种见解颇  相似文献   

2.
《乐记》现存两个文本,即《礼记·乐记》和《史记·乐书》。通过比较发现,两文本间文字书写多有不同,但《乐书》与《史记》的书写方式却有高度的一致性。由此可推测今本《乐书》虽是由后人补入《史记》的,但其中的《乐记》文本却有可能曾为司马迁所亲见并经手,或为司马迁为撰写《乐书》收集、准备的原始资料。这表明《乐记》应是传自先秦的一种关于礼乐文化的古文献,《乐记》在西汉多本并存、分途传播的事实也可证明此点。  相似文献   

3.
4.
《庄子》是产生了800余条成语的重要文化典籍,《淮南子》产生了700余条成语,也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源头之一.《淮南子》对源自《庄子》的成语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两书共同推动了中华成语文化的形成和运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生活.对《淮南子》运用《庄子》成语和原文推动成语形成和定型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  相似文献   

5.
"道"在老子、庄子哲学中都是绝对的本体和本原,是化生万物、决定万物的不可捉摸的抽象实在。老子、庄子强调"道"的至上性,主张具体对象和人类社会都应顺从"道"的法则——无为,这就间接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进而导致了对现实社会存在价值及合理性的否定。《淮南子》以"气"解"道",以"因"解"无为",将老子"塞而无为"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金瓶梅>的素材来源考察它的成书.通过比较内容和文字的差异,笔者认为<百家公案>并非<金瓶梅>的直接来源,而词话本和崇祯本确为父子关系.  相似文献   

7.
许抗生认为,《淮南子》十分重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无为”进行了界定,明确区分了“无为”与“有为”,发展了先秦道家的“无为”学说。刘康德认为,《淮南子》的治国理论强调天、人、器物三要素的作用,只有做到顺应自然、因循法度、发扬人的优良品性,才能治理好国家。金春峰认为,《淮南子.主术训》吸收了韩非的“法”、“术”、“势”的思想,发挥了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先秦儒家、道家、法家“内圣外王”思想的继承。陈广忠认为,《淮南子》阐述了纳“异”而国治、谀“同”而败亡的道理,提出了“同”、“异”互补的治国思想,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是秦汉文化转型期的重要作品,是“杂家”的代表作,其受《楚辞》影响的一面以往没有受到重视。文章简要分析了《淮南子》与《天问》在创作动机、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以见《楚辞》、尤其是《天问》对刘安的影响,反映了《淮南子》对先秦文化吸收的广度。  相似文献   

9.
老庄思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但在先秦时期,《庄子》和《荀子》都未将老庄目为一家,汉初盛极一时的"黄老"也是以老子思想为主而较少庄子的痕迹,战国秦汉时期,不同的思想取向使得老子的显赫与庄子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刘安的《淮南子》一书不仅把老庄同时当作其思想内容的重要来源,还将两者相联并称,老庄互阐,其融合老、庄的思路为两者合而成为率真自然的思想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物感说”是中国文论史上关于文艺的本源论和生成论。《淮南子》和《乐记》分别从道、儒两家不同的思想体系立论,对其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两家有相同的观点也有相异的看法,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远斌 《南都学坛》2006,26(4):75-78
《淮南子》中情感论材料丰富,虽散布于各卷中,但可从中总结提炼出这样一个体系:情感的发生论、规约论、表现论、接受论;而且论述深入详致。这一承前启后的体系化情感论发生在汉初,而且发生在一部著作中,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不但可由此管窥中国古代对情感世界的较早而又较为全面的自觉性体认,而且这对研究古代文学情感学体系也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汉代由先秦的重志轻情,一变为重情轻志,在《淮南子》这里已露端倪,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人道当情”论、“诗缘情”论在汉初就已开始酝酿了。  相似文献   

12.
刘安《淮南子》的文艺观曹晋在曹丕《典论·论文》问世之前,先秦两汉尚无专门的文论著作,文艺思想只是零星而不系统、片断而不完整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之中。《淮南》一书便是保留了相当数量文艺观点的古籍,它虽作哲学思辩却兼包文艺,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应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淮南子〉思想内容述评》(见《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4.4)的续篇,对《淮南子》的军事理论作了全面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人生意义,是哲学探索的旨归.作为先秦诸子哲学的集大成者,<淮南子>同样继承了先秦道家对人生意义的探索.通过对道、人及道与人的关系的探索,<淮南子>提出人生的意义在于"性合于道".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作为一种政治哲学,蕴含了两个意识层。在隐层,刘安由于独特的人生体验而走上了庄子之路,从而片面追求“内圣”,否定了“外王”;而在显层;作者从“务为治”的前提出发,以道为主,兼采儒法诸家,对“无为”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阐述,使“内圣外王”在现实中具有统一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淮南子》的政治哲学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作者试图从“天下为公”的原则出发,反对一人专制的暴政;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普遍王权”观念的纠缠,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刘氏之书”。两个意识层的矛盾实际上是汉初知识分子精神上的独立性和现实中的依赖性的人格矛盾在思想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周桂钿同志的《略论汉代宇宙观种种》(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对拙文《两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载《郑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提出了商榷意见,主要是不同意我们对《淮南子》和王充的看法。本文拟就周文商榷的问题再谈谈自己的观点,以进一步就教于周桂钿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对社会变迁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即从人性、政治、生产力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社会变迁的性质,并描绘了人类社会理想的图景。同时,《淮南子》还肯定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对君主的认识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19.
将<淮南子>置于儒道二家对生死问题不同认识的背景下,从本体论和气化的角度对<淮南子>的生死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揭示其生死关系的内涵.通过与老庄生死观的比较,阐释了<淮南子>在生死现上对道家尤其是庄子生死思想的基本继承和发展.在对待事生与事死关系上,<淮南子>结合现实需要积极吸收儒家仁义道德观念,显示出融合儒道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被人视为"集众家之流而归于道"的杂家,然其在音乐审美意识方面,有许多精辟见解.它认为艺术创作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不必循古,应与时俱进;艺术创作及其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音乐是长于抒情的艺术,以"真情"为美;艺术创作要做到"文"与"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