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人是谁     
王颖斌 《理论界》2008,(4):87-89
关于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整个传统形而上学而言,哲学家们基本上是从人之作为理性的动物和与客体相对立的主体来理解人的,这造成了人和自然的异化,使人和物的本真存在都被遗忘了,人和物都失去了真正的尊严和价值。海德格尔反对追问“人是什么”,他问的是“人是谁”。他从人之作为此在,作为存在的看护者而不是主人,开辟了一条认识人的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从人学维度对全球化加以考量,其目的是要揭示全球化与人的内在关联。全球化是由人主导并由人推动的,同时全球化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全球化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引发了人的认同危机,并将人置于风险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观,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费尔巴哈在说明人的自然本质时陷入庸俗唯物主义,在说明人的精神性和社会性时又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的人入手,克服了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的矛盾,建立了科学的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超越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理论,主要是由于实践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入手,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把实践看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本文从人的本质力量出发,通过分析主体本质力量的层次性阐释,揭示出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即人的活力所在,并就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关于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它首先指出劳动创造人,人在社会关系中生活,人的活动创造了历史,所以,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科学地说明人的问题,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特别不能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人学理论无论是从历史的起点,还是历史的终极意义上,都把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一切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价值尺度,最彻底、最充分地肯定了个人的存在;马克思人学的落脚点,在于关注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当今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丰富发展了这一科学思想,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种理想目标,而且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于: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平等条件;提供了人的发展的自由的时间;促进了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保证了人的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颜军 《天府新论》2018,(1):26-32
占有欲望不是人性的一般特征,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性的具体表现,把对对象的占有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源泉,是私有制社会的特征,占有与人发生联系的所有事物的欲望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产物。人的“占有”生存看似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发挥,却显示了人对物的奴性依赖关系;人的“占有”生存看似是人对物统治的背后,却显示了人被异化成为了物的附属物。马克思认为,幸福的生成逻辑在于人从各种依赖性的关系中解放出来,以“人”的全面方式“存在”。只有实现对幸福“占有”主体生存样态的扬弃之后才能摆脱“物性”主体逻辑的束缚,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并真正获得“属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1500年葡萄牙人首航巴西将当地印第安人带入了欧洲人的视野,也开启了欧洲人认识当地印第安人的过程。16世纪,欧洲人对当地印第安人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葡萄牙人和法国人的书信、记录及回忆录等。通过这些媒介,欧洲人对巴西印第安人的认识始终徘徊于想象与现实之间,从原始人到野蛮人再到散漫人。本质上,欧洲人视野中印第安人形象的转变是巴西由印第安人社会向殖民地社会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714年,阿拉伯人越过锡尔河,占领了中亚大部地区,并统治了中亚。由于中亚人民的反抗而逐渐削弱其的统治地位,到9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已渐趋瓦解。但是,伊斯兰教的思想却对中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74年,塔吉克人建立的萨曼王朝(874—999年)崛起于中亚,从而结束了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对象,是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两个素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就在一般性中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就抓住了精神建设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就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根据人的需要,人的追求,人的憎爱,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媒介渗入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不断加深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媒介依赖症”成为一种现代病。人与媒介的“难分难舍”往往引发人的情感迷失、认知偏差、心理焦虑。媒介的人性化发展不断满足了人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了沉浸体验,但也可能弱化人的主体性意识,导致人的异化,使人过度依赖媒介。人要实现自我救赎,就必须超越媒介,增强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反连接”能力和“反沉浸”能力,避免在媒介使用中成为电子化、扁平化的人。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针对人们思想中的种种疑问、困惑、矛盾,通过适当的方式,把科学、正确的道理说充分、讲清楚,帮助人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振奋的精神和更积极的姿态投入生活、投入工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就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只有在工作实践中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力,即亲和力、沟通力、说服力,才是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清初,统治阶级通过战争俘获、“投充”、藉没、契买,迫使大批汉人沦为满州人的奴仆。奴仆在政治上倍受压迫,人身倍受虐待,大批奴仆以逃亡作反抗,出现了许多逃人。统治者为制止逃人的反抗,制定了严厉的逃人法及其相关律例。逃人问题是清初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使了奴仆制度的解体,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当时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军向 《南方论刊》2013,(12):58-59
关于人的本质思考,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人从自然界的生存走向社会性的生存,期间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人的境况,人的命运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场面。人是我们在宇宙中所见的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有机体。人作为宇宙的缩影,每时每刻都与外部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流,因此,人自身就是一个动态、开放、复杂的有机系统。但人的本质究竞是什么?探索人的本质,对我们认清今天的人类命运和人类使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实践人学观有着丰富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以表述为三个基本规定:第一,实践是人的本体的存在。在马克思那里,实践与对人的本质的提问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构造了实践与人的本质研究的相互界定,从而揭示了马克思实践人学的本体内涵。第二,实践是人的文化的存在。马克思从人的超生物性、超功利性来研究人,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文化存在意义。第三,实践是人的构造的存在。实践的创造环境的活动与创造人的内在生活世界的活动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构造出人的存在和发展,也构造出人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正是实践的构造性结构,规定人必定是构造的存在,从而也揭示出实践是人的构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处于“四海之师”的先进地位,因此日本人艳羡不已,形成了以“慕华”为特征的中国观、江户以后,随着西方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日本人在不断认识自已、审视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认识,不仅把学习目标由中国转向西方,而且产生了“蔑华”情绪。日本人对华态度的转变虽极一度损伤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但也给人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南方论刊》2012,(2):I0028-I0028
葵丰社区地处葵涌街道墟镇中心偏西,辖区面积6.2平方公里(绝大部分是山地),设立了4个工作分站,下辖12个居民小组。葵丰社区有户籍人口1013人,流动人口18000多人。社区有党员75名,成立了社区综合党总支部,下设有四个党支部,工作人员58人,其中两委成员9人。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至今,我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广大农村基本上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特别是1999年全区首次实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产生村主任及其村委成员,选举的结果令人满意。据统计,全区共有14812个村委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占99.9%;全区参加选民登记2768.2万人,参加投票2632.6万人,参选率95.1%,共选出村委会主任14812人,副主任19255人,委员37030人;新当选村干部25879人,占36.4%;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卡西尔、怀特的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评析,提出了文化哲学人学研究应予重视的理论问题。文章认为,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研究人,首先须面对“人之文化存在”命题固有的矛盾性,如何解答这些矛盾,将决定文化哲学人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其次,文化哲学的人学研究应始终把文化与人的存在和发展这一终极问题联系起来,以突出其人学个性。文化哲学关注人与理想世界的关系,它借助文化诸形式,深刻揭示了人如何超越时间、空间局限,以展示人自身生命意义的延续进程。再次,人之文化存在的矛盾根源于人的活动与对象之间的矛盾,因此,从人——文化系统中拓展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大系统,将开辟出文化哲学人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所面临的世界性课题: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引起的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思考入手,探讨了知识经济本身特点客观上对人的要求,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既要重视人,激励人,又要注重发挥个人的爱好、才能。使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客观要求与个人的自我发展相结合,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