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沉于潮流中 戊戌年早春二月的一天,光绪皇帝想起了一件事,他急于要读到他身边人几次推荐过的书,这就是史载的“命枢臣进日本国志,继再索一部”。前些时候,这位皇帝已经向他的老师翁同龢要过这本书来读,但翁同龢当时手头没有,皇帝不悦。据《翁文恭日记》本年正月二十三日记载:“上向臣索黄遵宪《日本国志》,臣对未洽,颇致诘难。”酝酿着维新大业的皇帝,需要了解邻国进行改革的情况,其急切的心情从上述的“继再索一部”以及因“未洽”而“颇致诘难”的记载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论坛》2001,(1):51-51
制止古代罗马人残酷的角斗制度的,是一位东方人。大约公元400年,这位来自远东的老人,对角斗感到不可容忍,决定出面干预。他作为外来人,不认识一个当地人,当地人也没有一个认识他。当所有的人都集结在圆形剧场、等待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时,他也跟随人群一起进入了这个屠场。皇帝亲自主持这个社会最隆重的庆典。角斗士走到皇帝座前,高呼皇帝万岁之后,角斗就要开始了。这时,这个后来被人猜测名叫阿利马修斯的老人突然跳过隔墙,站在了即将开始格斗的两位角斗士之间。他要求角斗士放弃格斗,停止厮杀。看台上的人群发出了怒吼,高叫…  相似文献   

3.
<正> 对于两千多年来残杀功臣比较厉害的恰恰是曾经是农民起义领袖的刘邦和朱元璋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解释是这样的:刘邦和朱元璋起自民间,跟他们一起举事的人的身份和地位是一样的。他们做了皇帝,昔日的平起平坐的朋友做了将相,向他们匍匐称臣;本来皇帝至高无上,孤家寡人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对臣下的疑忌,惟恐他们觊觎自己的宝座,何况对这些昔日的朋友,今日又有震主之威的将相?起自闾巷而贵为天子,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了的。他怎能不担心昔日跟他平起平坐,现在又掌握重权、贵为将相的功臣要取他的地位而代之。何况这种担心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所以,杀功臣,刘于刘邦和朱元璋来说,就几乎是为了建立绝对的皇权所势在必行的了。而原来出身于统治阶级的皇帝如李世民等人,起事之初跟  相似文献   

4.
《家庭科技》2009,(2):44-45
2008年3月的一天,湖北小伙小阳在深圳街头找工作的时候,发现一辆泥头车因抢道把前面行驶的一辆的士后窗玻璃撞碎了,幸好双方都没有受伤。但泥头车司机凭着自己人高马大,不但不道歉,还强词夺理要的士司机交“精神损失费”,他还打电话叫来一大帮人向的士司机施压。  相似文献   

5.
汪潜不扰民     
《徽州社会科学》2006,(9):50-50
歙县熊开元,明末清初崇明县县令,清廉为政,考治绩为第一。升吏科给事中、光禄卿,他忠于职守,在弹劾周延儒专权误国疏中触怒了皇帝,皇帝将其革职下狱,和同样因言事获罪的给事中姜采同牢。各被打了80杖,几乎被打死。当时皇帝有密谕:“悄悄结果了两人性命,只说是病故。”好在刘宗周知道熊开元两人是忠直之臣,力争,结果未被暗害。后被遣戌武林卫。熊开元在明清易代之后,出家为僧,晚归黄山。  相似文献   

6.
正面在参加红巾军以前,如果有谁说太平乡的朱元璋能大富大贵,一定会被人包括朱元璋自己当作一个天大的笑话。这个农村后生在当时就像茫茫荒野中的一株细草一样,微贱得你无法把它辨认出来。他的祖先追溯上去全部都是穷困潦倒的农民,以至在位登大宝之后,他也无法像历代开国皇帝那  相似文献   

7.
制止古代罗马人残酷的角斗制度的,是一位东方人.大约公元400年,这位来自远东的老人,对角斗感到不可容忍,决定出面干预.他作为外来人,不认识一个当地人,当地人也没有一个认识他.当所有的人都集结在圆形剧场、等待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时,他也跟随人群一起进入了这个屠场.皇帝亲自主持这个社会最隆重的庆典.角斗士走到皇帝座前,高呼皇帝万岁之后,角斗就要开始了.这时,这个后来被人猜测名叫阿利马修斯的老人突然跳过隔墙,站在了即将开始格斗的两位角斗士之间.他要求角斗士放弃格斗,停止厮杀.看台上的人群发出了怒吼,高叫着要这位老人走开.可是老人坚决不走开.角斗士把他抛在一边,准备向对手发起进攻.可是阿利马修斯又一次冲到了他们之间.他执意要用他干瘪的身体阻止这场野蛮的厮杀.观众感到不可忍受了,他们高喊:"把他打倒!"皇帝对观众的要求表示赞成.角斗士一剑将老人刺倒,越过他的尸体将角斗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8.
一遗传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老四朱棣走路时左脚微微内倾,步子一大一小,和自己如出一辙;而一脸忠厚之相底下游动着的缕缕狡黠与豪霸,则完全是得了自己的神韵。“形神毕肖”,望着老四的背影,朱元璋的脑子里跳出了这四个字。皇帝这个职业一直使朱元璋感觉有点别扭:譬如穿了别人的衣服,有的地方长,有的地方短。如果按自己的直觉,他会毫不犹豫地立老四为太子。但是,皇帝职业守则说,必须传位于嫡长子。据说,天理注定如此;又说,这是无数代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说法的来头之大让他不得不否定自己的想法,可现实却一再让他犹豫。本来,有许多事是只…  相似文献   

9.
宁萌 《家庭科技》2008,(2):45-45
有个童话。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只有他本人与理发师知道这个秘密。皇帝警告理发师千万不准对别人讲,否则就杀了他。理发师向皇帝发誓,一定保守秘密。当理发师忍耐了相当长时间后。他觉得再忍下去实在是痛苦至极,可如果不遵守誓言,就有被杀头的危险。为了摆脱这一痛苦,他在地上挖了一个洞,然后对着地洞大声喊了好几遍“皇帝长的是驴耳朵”。  相似文献   

10.
试论唐宪宗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唐后期的皇帝远比不上前期的皇帝英明,然而,在唐后期昏庸的皇帝群中,唐宪宗却是较有作为的一个。但到目前为止,对唐宪宗,还未见有专文论述。本文试图对唐宪宗的功过是非作一粗略的分析。一唐宪宗即位之初,较为英明果断,颇有雄才大略的气度和胆识。他极赞佩盛朝治世之功,决心仿效太宗、玄宗,中兴唐室,并为此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他的主要优点和功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与大臣讨论过认宗徽州大儒朱熹的事,一本尘封的《《明朝小史》日前被笔者打开,明末清初学者吕毖在该书《洪武纪》一章如实记录了这一段史实。历代开国君主有的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想寻找一位古代同姓的圣贤当祖宗。笃信道教的唐明皇李隆基相信太上老君老子(姓李,名耳)是自己的先人。出身低贱的朱元璋更是跃跃欲试。他在和大臣们讨论修宗谱时,  相似文献   

12.
高其昌 《家庭科技》2008,(10):44-44
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万人的个案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成功者大多具有以下心理特征:不过谦当他人赞美自己时,只要自己当之无愧,不妨大方地回以微笑,表示谢意。这种适度的谦虚,使自己显得更值得尊敬而不矫揉造作。聆听重于表达多听有助于资料的搜集、人事的观察,还可以避免因多言而造成差错,是现代人重要的修养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主人公小燕子刚刚进宫时,特别不习惯太监宫女们口称奴婢向她下跪,后来不仅渐渐习惯了,而且还颇为留恋宫中的生活和自己假冒的格格身份。太监宫女们向小燕子下跪是因为小燕子被误认为皇家的金枝玉叶,平民百姓必须向皇家下跪。百姓不仅要向皇家下跪,还要对百官下跪;不仅百姓要下跪,所有官员见到皇帝及皇家贵胄时必须下跪,而且每逢遇到比自己官职地位高的人也必须下跪。从现代人的眼光看,向别人下跪,哪怕是向皇帝下跪,多少也是对下跪者人格的折辱。但在皇权统治下,皇帝与百官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官员与百姓…  相似文献   

14.
正面 在参加红巾军以前,如果有谁说太平乡的朱元璋能大富大贵,一定会被人包括朱元璋自己当作一个天大的笑话.这个农村后生在当时就像茫茫荒野中的一株细草一样,微贱得你无法把它辨认出来.他的祖先追溯上去全部都是穷困潦倒的农民,以至在位登大宝之后,他也无法像历代开国皇帝那样穿凿附会地攀附为某位名人之后.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人存在的偶然性的强调,是萨特哲学的一大特色。而且这一思想贯穿其一生,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保持不变的思想之一。萨特很小就有一种对于自己存在的偶然性的意识。这是出对他早年的经历——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因母亲再婚而产生被遗弃感所致。但那时他这种意识还只是潜存的。后来在读高师文科预备班时,仿佛是突然地,偶然性的思想在他头脑闪现出来,于是他把这记在他的第一个哲学笔记本上。到巴黎高师,他进一步确立了这一重要思想。他对西蒙娜·德·波瓦尔说,他把它看成世界的尺度,相当于命运之于古希腊人那样重要。他认为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杂谈金圣叹     
金圣叹历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当然不是完人,保留着不少传统的忠君思想;但是,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痛恨贪官污吏、敢于为民请命的人。他之所以被杀头,官吏罪名是“上惊先帝之灵”“目无法纪”。具体情节大概是:金圣叹等一批知识分子,在顺治皇帝死后,趁着巡抚朱国治等官员们集体哀悼的时机,鸣钟击鼓,在文庙哭诉吴县知县任维初乱摊派赋税、乱罚款的劣迹。这位贪官把裂开的大毛竹泡在尿里,用来痛打拖欠税赋的人,曾当场打死过人。他还能监守自盗,盗卖仓库的粮米。吴县人都恨透他了,因此有哭庙之举。参加的有百余人,围观的上千人。现场“群声…  相似文献   

17.
论唐太宗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主要是作为一个勇猛的英雄和政治家而为人所熟知。他虽以战绩显赫而闻名,但也不乏文人气质。当他还是秦王时,就为自己组织了智囊团,设置在文学馆中,其中的十八学士在他继位之后仍保持很高的职位,这些人包括了当时一流的学者和作家。太宗本人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写了至少五篇赋和大量的诗歌。可是,有迹象表明,他对文学价值的理解有意识地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比如在《贞观政要》中载有太宗对赋的评论: 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  相似文献   

18.
有个童话,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只有他本人与理发师知道这个秘密.皇帝警告理发师千万不准对别人讲,否则就杀了他.理发师向皇帝发誓,一定保守秘密.当理发师忍耐了相当长时间后,他觉得再忍下去实在是痛苦至极,可如果不遵守誓言,就有被杀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真型演员     
南风 《快乐青春》2011,(10):74-75
张二狗没什么特长,上天却给了他一张与众不同的脸,这张脸颇似历史上某位著名的皇帝。 一天,在街上溜达的张二狗被一个满脸毛发的人拦住了,此人惊呼:“我可找到你了,成吉思汗!”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任贤选能,历来为人们称诵,然而他的重国轻亲,严格要求自己亲属的史实,却不怎么为人注目。 这方面首先表现在他教子以严。由于封建社会的皇位是世袭制,皇子是皇帝的当然继承人。因而皇子在皇帝的眼中便是金枝玉叶,掌上明珠。这就导致不少封建皇帝对自己的儿子有意无意地过分溺爱、娇惯和纵容。但有远见的皇帝决不如此,他们望子成龙,心情迫切,因而对儿子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唐太宗就是这样。他的长子恒山王李承乾自幼聪敏,“颇识大体”,“太宗甚爱之”,可承乾年令大了,却爱好声色,“慢游无度’,太宗很恼火。有一次,承乾私幸“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太宗闻之大怒,“悉收称心等杀之,连坐者数人”,且“诮让太子甚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封第三子吴王恪等为诸侯都督,诸王将赴任,太宗便赐书一封,中肯相诫,要他们“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