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如施蛰存一直坚持根本不存在现代诗派的观点一样,金克木始终不承认自己是“现代派”诗人;但我们说他是“《现代》派”诗人恐怕是不会错的。金克木走进《现代》多少有一点仍然。他虽然在二十年代于故乡安徽寿县读小学时即已开始习诗,1930年前后来往于北平的几所大学旁听时笔耕愈勤;但当时他并“没有以诗出名的欲望,甚至没有挣稿费的‘野心’”①,只是借诗抒发感情而已。1932年,在山东的中学与初级师范任教的他,随意将草就的《秋思》等几首小诗寄给北平的一位朋友,不想那位朋友竟把它交给《现代》刊发了。因之诗人深得编者…  相似文献   

2.
智者的魅力——敬悼金克木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献永 《江淮论坛》2000,(5):109-111
当我得知金克木先生逝世的消息时 ,已是他走后的第五天了 ,是一位老同志看了《新民晚报》的消息转告我的。先生走了 ,走得如此默无声息 ,我的心情感到异常沉重。我知道 ,先生的一生 ,于学问、于事业以至于生命 ,都达到了理想的境界。从他的著作和出口成章的日常谈话中 ,很容易发现 ,先生总是在以哲人之思、智者之语 ,面对着人类、地球 ,屈原《天问》式的、一个接着一个、一直不停地提问 ,答疑 :“一个老人的晚景无可谈论 ,一个世纪的晚景如何 ?”“在文化思想上有什么情况 ?老人想知道却无力知道。”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为中国传统文化、外来…  相似文献   

3.
读书识人     
很多时候,精神的魅力比专业知识更容易叫我折服,我上课是读人.读书也是读人。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两位导师,或许不是他们的学问.而是那一点童心和趣味,一点单纯的向上的坚持,深深地打动过我。所以我没法不喜欢金克木先生,这个古古怪怪的老头,看他的书会笑,不时地笑。  相似文献   

4.
读书识人     
很多时候,精神的魅力比专业知识更容易叫我折服,我上课是读人,读书也是读人.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两位导师,或许不是他们的学问,而是那一点童心和趣味,一点单纯的向上的坚持,深深地打动过我.所以我没法不喜欢金克木先生,这个古古怪怪的老头,看他的书会笑,不时地笑,会感叹:"亏他想得出来!"金先生确实是位妙人,有过很奇妙的经历,写过绝妙的文章,文章里又有很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5.
我与两个带“晚”字的斋有缘分:一是吕叔湘先生的“未晚斋”,二是陈传席教授的“悔晚斋”。未晚斋于老先生过世后,为他的外孙、英国文学专家吕大年先生“窃据”。我与大年兄是朋友,因得如野猴子入阆苑,时而出入其中。老先生有先知,  相似文献   

6.
张承志敬重鲁迅先生。在张承志的字典里,“先生”二字是“尊称特指鲁迅先生一人”的;他引鲁迅先生为同类,决心“将心比心,以血拭血”;他赞扬并实践鲁迅先生的“过客精神”;他还通过自己的小说《金草地》呼唤这种精神。 《金草地》是张承志1994年根据自己1987年的《金牧场》改编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向一名真正牧民的蜕变;他与额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名字考略季云陶行知先生(1891~1946),原名陶文。安徽省歙县人。毛泽东同志曾称誉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同志称他为“万世师表”,周恩来赞誉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假使陶先生临终能说话,我相信他必继韬奋之后请求入党。...  相似文献   

8.
马一浮先生的诗歌史观主要体现在他的“四元”说中,在他看来,“元嘉”、“元和”、“开元”、“元祜”这四个时期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在理趣、格律、才情、学问等几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后学者若能将四者长处一一参透,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必能有所成就。马一浮先生的这种观点显然脱胎于陈衍、沈曾植论诗之“三元”说,三者之间既有着一定的承继关系,更有着深刻的内在区别。从中不仅可以看出马一浮先生与陈、沈二氏在品评诗歌之标准方面的不同,更显示出他独具特色的诗歌史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胡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学术成就涉及哲学、历史、文学、教育等众多方面。他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开山大师”①,为整个中国文化的转变,树立了新规范。唐德刚先生认为,“胡适之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最卓越的贡献应该还是在文学方面”,因为“他是近百年来提倡‘文学改良'和推行‘白话文学'的第一人。”②胡适一生最热心倡导的是传记。他认为“模范人物的传记”,“可以做少年人的良好教育材料”,可以给少年人“介绍一点做人的风范”。③因此,他常常劝别人写自传,自己也身体力行,一生写了约120万字的传记作品…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传抄的来龙去脉,可谓说得头头是道,不信,你细细读来。 今年是程大位逝世400周年。大家都知道他是“珠算宗师”,但对他同时也是“卷尺之父”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本刊为此特刊出江志伟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如何变成朱自清?方一偶翻《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词典》(三秦出版社1990年6月版),该书在鉴赏陶渊明《移居》(其一)时有一段话:朱自清先生认为“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说:“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检鲁迅《“题未定”...  相似文献   

12.
曹禺的贡献、失误及其最后的觉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万家宝)先生,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大师,1996年12月13日病逝于北京。大家至今还在怀念他,我们不会忘记巴金先生说过的话:“曹禺可惜,他就这么走了,他心里有许多好东西,他把它们都带走了。”不过也有一点令人感到安慰:万先生走得很安详,没有太多的痛苦,他在去世前十多年长期生病卧床,又沉浸在悔恨、惭愧与痛苦之中,如今终于得到解脱了。从我们俗人的眼光看来,曹禹生前享有盛誉,身后备极哀荣,似乎不会有什么遗憾,然而事实刚好相反,十年浩劫以后,他感到“时不我待”,迫切希望写出更多更好的剧本,还打算写小说散…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我与黎毅先生还是一面之交。当时我读了他刚出版的《黎毅短篇小说集》,不禁拍案叫绝!于是写了一篇评文——《窥到下层人物心灵的作品》。不久,收到黎毅先生给我来信。信中充满着幽默感,说“我不自量力‘倾囊投资’出了这本集子,今天读了尊作,本钱已经‘收回’,而有盈余。”他还自谦形容自己,“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听话的人可能不知所云。”故此,他建议往后要以书信“作笔谈”。即“心内有话,慢慢想,慢慢写。”谁知自那以后,我们的信件往返不断,成了“心灵之交”。每读他的信,总觉得像读他的作品那样“过痛”,窥到他…  相似文献   

14.
“积淀说”:我的怀疑魏之郴李泽厚先生在谈到“积淀说”时讲,他在1956年提出的“美感两重性”(“社会功利性和个人直觉性”),“也正是指的这种积淀的审美心理结构”①。又说,“从那时起”,他“就一直认为”要研究这种“心理结构”,“后来”他“造了‘积淀’这...  相似文献   

15.
“大化行时序,文人自煎熬。”这是中国哲学史权威、哲学家冯友兰先生1920年留美时写的两句诗,那时他还是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翩翩少年,谁想这诗成了他一生坎坷经历的谶言。“大化行时序”是一个终生研究中国哲学的哲人对世界的总体认知,所以他85岁后仍以“...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指出:“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益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在“社会状态”中。“顾及全篇”,立足“全人”,这是指导我们研究陶渊明的总原则。拙作拟在这一总原则的指导下,论述陶渊明的“全人”问题。六十多年来,人们对陶渊明的认识,是由较片面走向较全面的,而今则应朝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我们还是稍稍回顾一下历史吧。第一,“深身*珐”说。创此说的,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他在文章中失极力推崇“静穆”的纯艺术观,说希腊…  相似文献   

17.
不要歪曲我国语言文字界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要歪曲我国语言文字界的现状──对李敏生的答复的答复伍铁平李敏生(后面称李君)在《北方论丛》1994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副题是“兼答伍铁平先生”,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他的文章进行评论。安子介先生提出“21世纪应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对他热爱汉字...  相似文献   

18.
李新宇先生在《走过荒原》中这样描写真正的作家:“他知道什么是大众的真正利益,并为此而思索和斗争。他同情大众的不幸,但决不与他们站在同一地平线上,而是时时不忘启蒙的使命。”李新宇先生看来,真正的文学家一定同时也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真正的知识分子必然包括真正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上,登载了陶行知先生1920年3月21日写给“日昌先生”的一封信,这是陶先生致“日昌先生”的第二封信。同时还附了“日昌先生”先后致陶行知的三封信,信末署名均为“乡教弟柯”。柯即柯临久,亦即“日昌先生”,那么,他为什么自称为“乡教”呢?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义学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儿童教育,认为儿童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他认为,看看现今“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况”(《热风·随感录二十五》).鲁迅先生主张“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的精神,给儿童合情合理的教育,使他们“将来成为完全的人’(《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认为,儿童不仅应有健康的身体,‘市耐劳作的体力,,而且过应有健康的精神。“毫没有被压迫得赢头瘟脑”,“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仿佛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