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浩然之死     
武鸣 《快乐青春》2014,(8):52-53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孙。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求官的愿望,隐居起来,此后便写出了大量的诗篇。孟浩然的诗多为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的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相似文献   

2.
周绍泉     
周绍泉先生,194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64年7月,他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考取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师从于著名史学家杨向奎先生。而后留在历史研究所从事明清历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蒙元史翻译家冯承钧先生佟佳江冯承钧先生字子衡,湖北夏口(今汉口)人,1881年7月19日生(夏历6月初9),祖籍安徽省徽州府。1902年,冯先生考取湖北官费留学生,远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学读书。之后考取法国巴黎大学,专攻法律。毕业时获法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解诗二题———兼与艾治平先生商榷李德辉“燕山”不是“燕然”艾治平先生《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释李贺《马诗》之五,以为“燕山月似钩”之燕山是指“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之杭爱山,“这一(代)带是历来的古战场……李贺生活...  相似文献   

5.
“诸葛大名垂宇宙”,从元代以来,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于何地就存在着襄阳(今湖北襄樊)与南阳(今河南南阳)之争。1989年邮电部发行三国演义系列邮票,学术界围绕其中“三顾茅庐”、“隆中对”两枚邮票,对于诸葛亮究竟是在襄阳还是在南阳躬耕的论争再度激烈。最近,在四川大学三国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与会代表专题讨了“诸葛亮躬耕地”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将乐(今福建省将乐县)人,是二程的有名弟子。他生活的时代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也是从二程到朱熹的过渡时期,对程朱理学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杨时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7)中进士,熙宁十年授丁州司户参军,以疾不赴。元丰四年(1082)授徐州司户,以师礼拜见程颢于颍昌(今河南省许昌)。“时明道之门,皆西北士。最后先生和建安游定夫酢,往从学焉。于言无所不说。明道甚喜。每言杨君最会得容易,独以大宾敬先生。后辞归,明道送之出门,谓坐客曰:‘吾道南矣’”。(《杨龟山年谱》)杨时对程颢也十分尊重,他在哀辞中称其为“万世之师”。宋哲宗元祐八年(1094),四十一岁  相似文献   

7.
1944年8月,新疆北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专区爆发了各族人民反抗军阀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这被称为"三区革命"。王大刚(David D.Wang)先生撰写的《苏联庇护下的伊宁事变:1944-1949年新疆的民族冲突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8.
论周敦颐对儒学哲理化的历史贡献李锦全周敦颐,字茂叔,原名实,"后避英宗旧名改颐"(《伊洛渊源录·濂溪先生事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无公。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终年五十七岁。他曾建书堂于...  相似文献   

9.
51真武山     
真武山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的西南,在鄂西北有“小金顶”之称。“大金顶”则是指湖北省丹江口市(古均州)的武当山。在传统习惯中,朝均州武当山者,先要来到襄阳真武山,给真武大帝上表章,算在真武大帝处报了到。  相似文献   

10.
《卷一·高帝纪上》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太祖自随,戍沔北,讨樊、邓诸山蛮,破其聚落。(第4页,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下同。)按:《南史·齐本纪上》亦云:“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帝自随。”今考《宋书》之《文帝纪》、《萧思话传》,《南史·萧思话传》,萧思话元嘉二十年七月为雍州刺史,镇襄阳;二十二年正月,入为侍中,领太子右卫率;二十四年,改领左卫将军;二十五年四月,复为雍州刺史,镇襄阳。则元嘉二十三年时萧思话未尝有镇襄阳之事。由是知此云“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者,或为记年有误,或所记人名有误…  相似文献   

11.
《卷四·齐本纪上》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帝自随,初为左军中兵参军。(中华书局1975年6月版点校本,第98页)按:《南齐书·高帝纪》亦云:“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帝自随。”今考本书《萧思话传》及《宋书》之《文帝纪》、《萧思话传》,萧思话元嘉二十年七月为雍州刺史,镇襄阳;二十二年正月,入为侍中,领太子右卫率;二十四年,改领左卫将军;二十五年四月,复为雍州刺史,镇襄阳。则元嘉二十三年萧思话未尝有镇襄阳事,即此与《南齐书》所谓“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者,或为记年有误,或所记人名有误。复考之《宋书》…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6,(9):15-15
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婺源松岩里(今紫阳镇)人。朱熹之父,儒林学者称为“韦斋先生”。他幼有俊才,曾游程门弟子罗从彦门,问河洛之学,其理学思想对朱熹一生有深刻的影响。政和八年(1118年),以上舍登第,授迪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由此举家徙闽成为婺源茶院朱氏入闽始祖。  相似文献   

13.
屈原《抽思》语及的“汉北”,自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注明“汉”即汉水、朱熹《楚辞集注》从同以来,经明清治骚名家辨析驳论,其为地理概念,已是学界共识;其指汉水之北的楚境,是屈原自郢都退居或放居的地方,也为学界成说。考察楚先民在商代的徙居和楚人在周代开拓北疆的历程,厘清周代楚国北疆的大小变化,可知屈原为楚怀王左徒时及怀王时代前期的楚国汉北暨北疆,大致包括今湖北襄阳和十堰的汉北地区、陕西的安康地区以及河南的南阳、平顶山、许昌、漯河、周口、驻马店部分地区与信阳地区。汉水自西向东流经丹江口缓折、经襄阳急折下东南而至汉口汇入长江,襄阳、南阳、平顶山以东不宜谓之汉北。其时的汉北楚境,大致就是今襄阳和十堰的汉北地区、南阳和平顶山部分地区及安康地区。屈原往居汉北的行踪,可于其时郢都至汉北的路途中和汉北楚境的范围内寻觅。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著名学者衡阳王夫之(号船山)以其毕生精力从事著述。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师衡阳马宗霍先生曾以衡阳刘氏、邵阳曾氏所藏王船山遗著之钞本20种,与清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国荃昆仲刊刻于金陵(今南京市)节署之《船山遗书》(下文简称“金陵本”)对照,录其异文,附加接语,撰《<船山遗书>校记》二千八百余条,惜乎未予刊布。我在整理编校岳麓书社出版的《船山全书》时,曾有幸亲睹马先生《校记》,于参照校勘时,甚觉胜义缤纷,若概而言之,马老《校记》精确之论约有以下几方面。 一、明乎遣词所本 例如…  相似文献   

15.
秦汉象郡位置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立的象郡的位置究竟在哪里,郡治又在何处,这是史学界至今争议未决的一个大问题。从清代以来,我国学者根据众多史料和当时的历史实际,历来一向认为象郡位置的南端位于今越南中部以南,郡治在今越南中部的象林一带(亦有人认为在今越南北部)。建国初期,著名史学家顾颌刚、章巽先生编制出版了供大学历史系学生用的《中国历史地图集》(1955年地图出版社出版),采用了我国学者公认的观点,在该书第6页秦代图上将象郡位置南端划在了今越南中部偏南,其首府象定在约北纬15度附近的近海处。顾、章两…  相似文献   

16.
王尚义 《晋阳学刊》2008,(3):122-123
崔凡芝教授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先后任教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师范(今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和山西大学历史系。古稀之年,她的史学研究成果集结出版了,先生称之为“史学散论”,并命名为《一得集》,谓自己非智者,该集是其“千虑”之得。《一得集》是先生数十年从事历史学教学、研究的成果凝结。先生勤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高屋建瓴的学术硕果,  相似文献   

17.
论艺之难,出入万卷书,阅尽名山巨川而心与之合,临池时有新得,积渐悟为顿悟,妙境生妙语,方能对晤古哲今贤,与千秋后会心人促膝抵掌而笑,使之生大悲善而豁然开朗焉。林散之先生素慕陶渊明孟襄阳,情深意闲,超逸无所求。折枝书苑,请益方家,留连胜景。厚积薄发,见于诗书画,平时默默好面壁沉思,论及艺事滔滔不能自休,闻者解与不解,淡淡然。高洁襟怀,自然流露,非矫饰炫技者所知也。  相似文献   

18.
早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前209),在徽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了黟(黝)、歙二县,属鄣郡。汉元狩二年(前121),改鄣郡为丹阳郡。汉建安十三年(208),吴将贺齐析歙县东部地区为始新县,南为新定县,西为黎阳、休阳县(今休宁县),加原歙、黟二县,建新都郡。晋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治始新(今淳安县西),辖境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婺源等地。隋开皇九年(589),改新安郡为歙州,治休宁(今休宁县万安镇),后移治歙县。  相似文献   

19.
程大约     
程大约(1543年一?),歙县岩寺(今属徽州区)人。字幼博,别字君房,号筱野、玄居士、洪氏、玄玄氏、玄玄子、独醒客、鄣山放民。明代制墨名家,由他辑刻的《程氏墨苑》,以其雕刻精细和绚丽多姿的赋彩套版印刷而著称于世,被郑振铎先生称为“国宝”,在中国印刷史和版画史上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唐龙镇考     
唐龙镇,本为五代府州旧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来隶麟州新秦县,景祜中(1034—1037年)没入西夏,重熙十八年(1049年)为辽夺占。置宁边州。金灭辽后因之,元至元二年(1336年)省并入东胜、武州。该镇位于丰州以东方向、府州东北150里、东胜州西南300里处,其辖境西北至柳拨川(今陕西神木县西北),北至故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南),东北隔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北黄河与府州子河汉混波川(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的浑河与黄河交汇处)相邻,正东隔黄河与辽静寇镇(内蒙古土默特左、右旗境)相依,东南隔晋黄河与火山军久良津(今山西河曲县东北)相望,南与河滨堡以北卢子寨白家津(今陕西榆林市府谷县北60里以北处)相邻,其地域总体形状呈自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斜坡。唐龙镇镇治位于黄河西岸,可能为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哈岱高勒乡城坡村城坡古城;宁边州州城位于黄河东岸,即内蒙古清水河县窑沟乡城湾之下城湾古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