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有乡村教育志视角、社会化视角、社会政策视角、社会支持视角等.本文反思了当今的留守儿童何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以及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经过系列的社会建构和学术建构活动才得以"被发现"和形塑的.留守儿童问题之凸显,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借助国家政策、大众传媒、学术研究、社会舆论等活动形式而得以表现出来的.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的界定、操作化路径和分析思路的选取、研究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等方面,仍然存在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与讨论,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进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研究关于留守儿童和亲子分离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截面静态、共时态和结构性的,忽略了留守儿童及其农民工父母的动态生命历程,尤其是父母流动和儿童自身流动这两个更为复杂的维度.将这两个维度纳入到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之中,意味着留守儿童研究的对象、问题及其分析思路都需要改变.因而引入动态生命历程视角对于考察留守儿童与亲子分离的关系具有特别的意义,可以克服静态的定量调查及其分析所面临的桎梏.在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呈现一种“反埃里克森定律”的现象,应引起学界乃至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对19名留守儿童及监护人、12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揭示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的结构及其对儿童心理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后,单、双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相同变化有物质生活、生活照顾、监护人学习管理、家庭气氛、父母关爱5方面变化;不同变化有:双留守儿童与祖辈缺少沟通、祖辈监管不力、祖辈放任管教,单留守儿童的母亲心情变差、命令与训斥增多、严厉惩罚增多.除物质生活变化外,其他变化均为消极变化.这些消极变化置儿童于家庭处境不利之中,使得儿童快乐感、安全感减少,孤独、心烦等负性情绪增多.  相似文献   

4.
梁琦 《天府新论》2023,(4):118-131
研究当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意义重大。近年来,观看短视频逐渐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流文化消费形式,而短视频成瘾现象不容忽视。基于赣北Q村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短视频互动的案例,尝试从结构性视角及“偏导-倒置”的研究路径出发,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短视频成瘾的深层缘由及影响。研究发现,短视频以生活视域进入农村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下沉路径,并与农村留守儿童的猎奇心理、沉浸心理、孤独心理与消费心理耦合,构成沉迷短视频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家庭、传播技术等结构性因素的引导偏差下,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双向倒置”的行为机制,最终产生动态成瘾的后果,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与教育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社会、家庭、企业责任等层面努力,培育出农村留守儿童回归社会与教育的主体性自觉。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关系社会前途,儿童福利制度则是儿童生存发展的有效保障。由于家庭功能的变迁及乡村社区文化的衰落,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未能得到较好的满足,给留守儿童成长带来困扰。与此同时,由于留守儿童自身的表达能力较低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身的需求,留守儿童的福利诉求能力低,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福利服务的建立迫在眉睫。本文以儿童福利为视角,探讨如何构建多维度的福利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保障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这一处于教育关键时期的群体教育问题的日益突出,虽有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义务教育政策,但各地区间政策落实的不合理,教育发展不均衡仍相当严重。揪其原因是政策主体在制定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关政策过程中,面临利益选择和利益整合的困难。本研究通过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研究的视角,针对各主体参与程度的不同,创新性的提出法团主义理论下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政策问题,试图探索出一条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中各领域主体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倍受关注。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生理及心理、自我认同、自我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不仅关系着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更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通过社会工作的角度开展个案、小组、家庭、学校与社区以及社会政策的综合干预方法,来对当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占据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近一半的女童却缺乏相应的关注。从性别视角剖析留守女童这一群体,着重阐述与留守女童有重大相关并易受到侵害的受教育权和受监护权问题,分析留守女童受教育权和受监护权存在的现状、特点及原因,提出完善相关立法、构建专门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委托监护制度、建立监护监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儿童一词虽然在1994年就被提出来,但相关的研究却在2004年才展开。在近15年中,学者们从多角度、多学科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仍然有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究留守儿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引入文化与价值体系的相关研究,最终寻找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佳办法是本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家庭形态,迁移行为对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影响明显。本文采用指数法构建适合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以四川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不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身体健康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明显表现不佳;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有差异但表现并不明显,家庭健康治理能力偏弱是两类农村儿童健康治理的核心问题。文章提出,父母应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促进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基本方案,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平等健康治理体系和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11.
郝静 《晋阳学刊》2023,(5):105-110
文章利用已有文献资料,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留守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家庭教育期望较低、家庭教育行为有所缺失,这一状况给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发展和社会行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研究认为,促进在城或在乡的家庭团聚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栾殿飞 《兰州学刊》2012,(10):146-150
文章在对有关留守儿童的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以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的最终统计数据为参考,首先对留守儿童规模、分性别年龄构成、地区分布、城乡分布、留守模式与受教育情况等备受关注的几个特征进行统计性描述;其次在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留守儿童在新形势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考虑多方影响因素提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国家支持系统、群体支持系统、个人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目前的体制下,只要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这一问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弹性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首先从儿童发展的心理弹性理论视角综述了心理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随后分析了心理弹性的实质是内外因素交互起作用的结果,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密不可分。最后就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提升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提出几点建议:社会的资源提供和危险控制、学校的重视与管理以及家庭的关爱与指导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15.
陈曦 《浙江社会科学》2012,(5):86-93,85,157,158
通过对浙江省新昌县双彩乡的调研,本文考察了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频发的原因。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偏差行为的性质和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两类儿童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不同,而非单纯由留守本身造成。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少,受到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监管弱,因此更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贵州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总结出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六类心理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专门从学校角度提出帮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四条对策。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的法治内核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的法治基础、法治目标、法治价值,它是消解留守儿童顽疾的法治构架的逻辑起点。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的法律调整原则是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法治建构的关键,包括非歧视原则。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法治建构创新性设想主要包括亲权监护主导的多元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国家控制的留守儿童多中心福利制度、受教育权为核心的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保障体系、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的可诉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2):97-102
近年来颁布施行的有关儿童权益保护的系列政策在保护留守儿童权益、促进留守儿童成长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有关儿童权利保护政策的价值、执行力、专业性、针对性、评估等方面都需要强化。针对相应问题,建议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政策的走向要着重关注:留守儿童保护过程中的权利取向、家庭为本的留守儿童权利保护模式的政策建构、留守儿童保护的政策过程机制的落实、留守儿童保护的专业化社会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在政策启动、内容制定、政策执行主体选配等方面均以解决留守儿童相关问题为指向,属于一种“问题回应”型政策。该政策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但是其所提供的“运动型”干预难以满足留守儿童的“日常性”需求、公共性服务难以满足留守儿童的个体化需要、“能力型”培养和“公德性”教育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儿童化”“私德性”成长需求。从真正满足留守儿童需求,并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发,以国家福利资源为保障,以家庭成员或类家庭成员为政策执行主体,以促进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修复的“家庭整合”型政策安排是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本论文尝试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现照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调研报告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论述,找出切实解决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