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静 《天府新论》2006,5(6):123-126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端是盛宣怀于1897年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盛宣怀认为:“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遂“考选成材之士四十名,先设师范院一学堂,延定华洋教习,课以中西各学,要于明达体用,勤学善诲为指归”。又仿照日本师范学校设附属小学的做法,选  相似文献   

2.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经历清朝、北洋军阀、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因而对他的全面论述和评价难度较大,但却很有意义。有些同志认为,“南洋公学的一段学习生活就成为他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考入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这在他是第一个转折。”显然,这种观点是受黄炎培《八十年来》中这样一段话的影响:“一个受旧文化教育近二十年的青年象我,长日忧民而毫无办法。好!跳出圈子,跨上新文化教育舞台,这是我生第一个很大的转折。”我们则以为,黄炎培真正的第一个转折点,严格来说,不是在1901年入南洋公学接受新文化教育之始,而是在他自觉自愿地参加了辛亥革命之时。为此,本文着重讨论他的第一个转折,即辛亥革命时期,其他两个转折:延安之行和北上拥共,将另题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学陶厅第二部分“提倡教育改造与平民教育”中有一块专版介绍“安徽公学”,篇幅不多。了解陶行知先生当年创办安徽公学的历史,仅看展版是不够的。因此,左先生特将这段历史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南方论刊》2010,(7):I0026-I0027
宏哉光祖,与国同运;栉风沐雨,文脉源长; 百年树人,蔚为栋梁;克承前烈,家国之光。 深圳市坪山新区光祖中学,其前身为光祖学堂,始建于1906年,系南洋爱国华侨捐资,仿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中院兴建的一所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新型学堂,它开南粤近代教育的先河,是深圳市两所百年老校之一。  相似文献   

5.
己亥年(1899年),林纾将与王寿昌合译的《茶花女遗事》稿酬捐赠给了正在创办的福州蚕桑公学。详考这一史实,对于认识林纾将翻译外国小说作为实现人生抱负事业之缘由及认识林纾在人生困难时期依然志节贞厉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更正目前福建教育史上关于福州蚕桑公学创办史实记载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马相伯是一个热心于革新政治、提倡教育的人,曾创办震旦学院,后因法籍神父干涉校务,忿而辞职,带领全体学生成立了复旦公学。沈缦云是同盟会会员、上海信成银行协理,曾支援革命经费。马相伯与沈缦云在教育和社会事业以及进行革命活动方面,交往颇密,结成深厚的友谊。 马相伯为了复旦公学力谋发展、扩充校舍,乃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学概念在近代的生成与演化,是近代学术思想演进中的一大关键。前人追究国学一词的发端,存有数说,在逐渐近真的过程中,揭示各项线索,同时仍有进一步辨析与推进的余地。按诸文献,目前所见,1902年1月6日南洋公学监督沈曾植致周家禄函内“最早”使用“国学”一词指代中国学术。沈曾植“国学”一说,缘起于新政初期整顿南洋公学维持大局,以此消除以《国民》《清议》二报为象征的主张“民权”“自由”的“残缺不全东洋之议论”,与以梁启超为核心的激发国性、培养国民、铸造新国家的“国学”形似神异,而相互争夺对于青年士子的影响力。隐含民国建立前一者在维系皇朝前提下吸纳新学一者以民权国家思想注入中国固有学术的两大国学初始脉络。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开始知道孟德斯鸠其人,大约是1899年,这一年12月13日的《清议报》上刊载了由梁启超撰写的《蒙的斯鸠文学说》一文,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孟氏的生平和著作。此后他的名字和学说便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一面旗帜.被尊奉为与华盛顿、拿破仑并肩而立的“孕育今世纪”的巨子。[1]。1900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首次译成中文,中译名叫《万法精理》,由日文转译,刊在日本创刊的《译书汇编》上(只译了全书的四章)。1902年,在上海南洋公学执教的张相文翻译了《万法精理》.张译只占原著的一半,第一本由西文译出全书的是严…  相似文献   

9.
南洋公学译书院是我国近代第一家大学出版机构和最重要的外籍汉译出版机构之一。作为官办译局,译书院的外籍汉译选题注意对接公学教育宗旨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凸显出洋务派经世致用、注重实效、因时通变的实学思想内核。通过学科门类上的横向取舍和同一学科外籍的纵向筛选,广泛译介国外军事、商学、教育类的政治、法律书籍,为国家政治统治提供了宝贵的域外借鉴,并成为我国近代教科书编译、出版的发轫之地,解决了制约我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问题。译书院的译印活动对我国译学理论乃至近代学术史的发展影响巨大,"统一译名"的努力也为中国学术的近代化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冯振传略     
冯先生,名振,字振心,自号“自然室主人。”一八九七年生于广西北流县都陇里容村(今北流县民乐乡山围村)。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六年,远离家乡,跟随叔父冯介就学于上海公学、上海南洋公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后因患重病,不得不停学。一九一七年回广西,在梧州中学任教五年。一九二二年在家乡北流中学任教,不久旋任校长,后因病辞职。翌年转容县中学任教。一九二七年起至解放前夕,一直担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务长兼代理校长。这期间还兼任江苏教育学院、正风文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交通大学和无锡江南大学教授。一九四九年,国立南宁师院革命力量活跃,横遭国民党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百年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有着百余年的历史。文章从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南洋公学师范院对学生提供的免费待遇开始,考察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梳理了新中国成立至今师范生教育在免费与否问题上的政策变化历程。从各个时期政府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看,师范生上学时享受免费待遇和毕业后履行服务义务的规定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对免费师范生入学时的承诺方式的规定和对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履行服务义务的年限、激励与惩罚措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新月》杂志,是以胡适、罗隆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创办的刊物,刊行时期胡适政治思想的主要方面是争人权、约法,抨击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反共则是次要的.其基本立场是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改良主义,其攻击矛头相对而言是指向国民党专制统治,其根本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以法制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  相似文献   

13.
谢茂发 《云梦学刊》2007,28(6):49-51
19世纪80年代后,晚清海军教育逐渐展开,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都创办了海军学校。1891年,南洋海军也创办了自己的海军学校江南水师学堂。学校最初招生严格,课程设置适当,管理较好。进入20世纪后,学校的招生放松,教学、管理也相应松懈下来。结果,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一个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热潮,已在广州各高等学校形成。各高等学校师生纷纷结合实际问题,写学习心得和研究论文。适应着这种形势的发展,各校先后创办了许多理论刊物,作为学习理论、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和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阵地。华南师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西藏民族学院前身是西藏公学,是西藏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我的母校。根据当时西藏复杂的历史条件,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西藏在祖国内地办学的决定。1957年开始筹建,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西藏公学的诞生,揭开了西藏民族教育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我是西藏公学的第一批学生之一。我们于1957年7月离开西藏到祖国内地,当时由于西藏公学校址还未确定,我们先到了现在的甘肃省山丹市,当时是山丹县,在那里待了几个月。  相似文献   

16.
西藏现代高等教育起源的时间有1958年和1965年两种不同的说法,争议的焦点在于:西藏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学院,其前身“西藏公学”时期的教育能否算高等教育。根据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和西藏公学时期学校性质的考察,可以认为“西藏公学”在刚刚初创时期并不是高等学校,但是1959年秋季开办的一期藏文翻译班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可以看成是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从1964年3月成立藏文系、财会班和开展其他专业教育起,“西藏公学”就开始迈入高等学校的行列。1965年7月1日“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是西藏有了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的象征性标志。  相似文献   

17.
爱国救亡的《清议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戊戌维新时期的《时务报》以及此后在海外创办的《清议报》,堪称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的两盏明灯,但后者多不被人承认。本文力图对《清议报》作一公允的评判,以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一一八九八年九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于瀛台,康梁等亡命海外,“六君子”血染于菜市,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变法救亡运动被扼杀于摇篮之中。但是改良派的大多数志士们,并未被清政府的淫威所吓倒,他们继续抗争,投入了新的战斗。他们首先着手和最富有成效的工作就是创办了《清议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2004,(6)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 1 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 ,1 92 1年改称交通大学 ,是国内建立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新中国成立后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 ,国务院决定迁校 ,1 956年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 ,1 959年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 ,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大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的几所大学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 1 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大学。 2 0 0 0年 4月经国务院批准 ,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实现合并。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 ,涵盖理…  相似文献   

19.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2,(2):110-112
河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 ,从 1 91 2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 90年的历程。我国近代新型学校的创办 ,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发展的产物。最早 1 895年创办了天津大学 ,其后不久 ,1 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 ,又创办了北京大学。自此以后 ,新式大学在各地陆续创办 ,诸如 1 90 1年山东大学诞生、1 90 2年南京大学诞生、1 90 4年南开大学诞生、1 90 5年复旦大学诞生、1 91 1年清华大学诞生 ,随之其后创办的便是河南大学了。从创建的历史来看 ,河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应属较早的一批。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史学界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可喜的现象,那就是从以往仅仅局限于若干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人物的研究,进一步接触到资产阶级的实体,深入研究具体的资本家及其创办经营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研究资产阶级工商团体的活动,试图从社会经济的本原来探索、考察引起社会变革的动因和后果。一些受到普遍注意的问题,如二十世纪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程度及其特点,资产阶级内部阶层的划分,以及怎样认识向民族资产阶级的转化等问题,史学界先后作过一些颇有见解的探讨,但某些论断似不无商榷之处。这里,想就上述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