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西方现代派的文艺作品及其有关的文艺论著被逐渐地介绍到我国,西方现代派的文学艺术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这一文艺现象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评价?我们对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特别是西方现代派文艺是否代表了世界文艺发展的方向?现代派文艺是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前景?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目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文艺界必须认真研究、探讨,必须尽快地作出回答的理论问题。在前段时间的讨论中,有不少同志写文章,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产生和发展,对现代派  相似文献   

2.
<正> 在我国新文艺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化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七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新文艺无论是新民主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必须坚持民族化。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开始以后,随着西方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不断渗入,文艺要不要坚持民族化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了争论。争论的核心和实质,是要不要建设和如何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这里,重新学习和论述周恩来关于文艺民族化的观点,不仅将有助于争论的逐步  相似文献   

3.
尽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踞主导及核心地位已半个多世纪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批评准则,被运用于文艺批评领域。可是,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及观念现代化思潮的迅进,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见解不一,论述各异的文艺批评理论;针对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发表了一些“新论”.这些“新论”中,有许多观点及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坚持和发展,是借鉴、引进先进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合理因素“借他人之火”“煮我们的食物”,对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及批评标准不尽相同的文艺批评观点及论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们今天的美学文艺学,是不是需要革新,需要目标明确?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在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界,无论是革新问题还是目标问题,都是极为分歧和混乱的。一种倾向认为:原有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已经具有完整的体系,无需革新和重构,只要继承、坚持、学习、运用就可以发展这个体系。这是一种静态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个基本问题的审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价值基本原理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审视与追问,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给予合理与清晰的解答:价值观与价值体系是同一关系吗?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是人为标榜的还是历史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域性的还是普适性的?这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瓶颈问题,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所不能绕过的、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应走什么道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有些同志提出,现代化必然带来现代派,西方现代派文艺是现代化物质生产力发达的产物,我国在经济上要搞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文艺发展也必然地要走现代派文艺的道路。这种看法,不符合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艺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这里要讨论的文学,仅指语言艺术作品.但文学不是"学",而是"艺".它也不同于美术、音乐、舞蹈这类需要持殊技艺直接呈现于审美欣赏的视听艺术,而首先是诉诸阅读和理解的"文".所以,称它为文艺才适当.但文艺一词在我国已约定俗成用来统称文学和艺术,故这里仍按习惯使用文学一词.说文学理应称为文艺,便包含了对"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文学的多样统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需要作进一步的查考:它统一于什么?由这一统一性为何必然地生出多样性?探讨这个问题,有多种途径.但普泛性的艺术思维推及文学,特别是长篇叙事文学时,便遭遇到许多难以解  相似文献   

8.
江 泽民同志在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讲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学艺术发展的问题时,要求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优秀作品。”这一指示是我们发展新时期文艺的指路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扩展,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会越来越多样化。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文学必将出现更加繁荣也更加复杂的局面,多元美学形态并存将是任何人也不能根本改变的事实。文艺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在正视现实发展、对文艺的多样化趋势作出积极反映的同时,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学的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冬生同志在《略谈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一文中:对当前文艺战线上一系列根本问题,提出了他的见解。我们认为在理论上和思想上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指导当前文艺创作的实践活动,使文艺能更好地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但我们感到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基本论点,是值得研究的,现在特提出来  相似文献   

10.
刘晓波在《深圳青年报》上发表的《危机!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一文,在谈到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时认为:“不打破传统,不象五四时那样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中国人的生命永远摆脱不了理性化和教条化的束缚,文学就没有真正发展的一天。”这种“反传统”思潮是现代主义文艺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基本特征。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传统?文艺要革新是不是必须反对一切传统?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文艺生产和消费全过程中,创作主体是生产者,接受主体为消费者。二者的关系怎样,相互有哪些共同性和差异性呢?本文拟根据马克思的艺术生产和消费理沦,批判地借鉴西方接授美学等理论双点,力求比较准确而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经消灭了阶级、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进入了社会主义。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很不发达,特别物质文明,在很多方面还赶不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社会主义是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是否还存在一个“补资本主义课”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回答、论证角度、论据,都有值得推荐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当代美学研究存在着"泛化"和"俗化"的倾向,泛化意味着传统美学观念的危机,俗化则直接威胁到美学本身的存在.正是在这种意义下,生态美学必须首先接受可能性与合法性的质疑.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其一,由于生态美与自然美的特殊关系,在分解生态美之前有必要先行介入对自然美的发展和定位的回顾.其二,对生态进入审美视界的契机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不仅是生态美学当代性的表征,也是生态美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其三,如果承认生态美学是可能的,那么这种可能性的终极依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意味着生态美学建构的存在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文艺的民族性问题时,不能不提到斯大林。他发表过许多关于民族问题的文章、讲话,在这些文章和讲话中,曾多次谈到文艺的民族特性问题,为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苏联多民族的文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斯大林有关文艺民族性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创作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文艺,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步时贤之后尘,追宏论于一二。本文也尝试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来探讨文艺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等问题,由此对社会的文艺活动系统作一番初步考察。§1 文艺属于世界3 文学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流行的传统观点大都认为文艺是一种再现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近年来学术界在重新探讨文艺的本质问题时,看到了这一流行观点所存在的“单纯从认识论和政治的角度”来看问题的缺陷,于是提出了文艺的本质当是“情感”、或“主客观的统一”、或“人的本质的确证”等新见解,有的还认为文艺的本质应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笔者认为,尽管上述新观点都从理论上作了相应的论证,但总的说来仍没有跳出美学概念之争的框框,有的甚至还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们的革命文艺来说,是应该以歌颂为主,还是应该以暴露为主?塑造英雄形象、正面形象,是不是有强调的必要?这些问题应该说是早已解决了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工农兵的文艺,是以表现和歌颂工农兵群众的革命斗争为主的文艺,而不是以暴露为主的文艺,也不是“一半对一半”的文艺。毛泽东同志这一綱领性的文件,决定了我国革命文艺的基本面貌。我国的革命文  相似文献   

17.
寻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关乎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全局性大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问题。而文艺的民族化,又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在“五四”以来的新文艺运动史上,曾经几次引起整个文艺界以至于党的关注和反复探讨。它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但是,它却是一个同文艺的生命一样长久,又同文艺的生命一样新鲜的问题。在文艺的新时期,所以又重新提起它,是因为文艺面对着新的情况:即一方面在创作上积累了民族化的新经验,显示了新的发展;一方面有不少人,特别是一些文学新人,对文艺民族化的内涵和意义不甚了解甚至有不同程度地轻视和忽视。在理论上正确阐明并在创作实践中体现文艺的民族化,成了发展新时期文艺的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从三个维度揭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要着力于人的劳动素质、精神素质的提高,始终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回答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我们要"依靠什么人"、"塑造什么人"和"为了什么人"等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因而具有深刻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9.
<正> 正象根除封建主义影响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一样,当前文学改革的首要对象则应是古典主义的美学传统。这里的古典主义,是指一种贯穿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始终,并且居主导地位的美学和文艺思潮。作为社会形态的封建主义和作为美学传统的古典主义,是在同一个历史基础即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双胞胎,二者有着血肉般联系。党的十三大在阐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时指出,当前我国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比重。这一现状就决定了封建主义的影响仍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同时相应地决定了古典主义的美学传统始终象痼疾一样沉积在文艺审美领域中。我国从“五四”起就开始否定这种古典传统,特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1996年提出的"多出注重社会效果的精品"的文艺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和政治的关系问题.这一思想是对毛泽东的"文艺从属于政治"理论和邓小平的"文艺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思想的确立,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文艺理论界的几个重大难题,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