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进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从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以税代利。那么,利改税的第二步与第一步有何不同,为什么要立即进行第二步改革,它对我们商业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在第二步改革后要做好哪些工作等等,都是广大商业职工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紧接又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进而实行利改税第一步,到现在着手实行的利改税第二步,每走一步,无一不是一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成功以后,逐步转到了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中心任务的第二步改革。第二步改革与第一步改革相比较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步改革严格说来是自身内部的改革,是一种封闭式的内向型改革,它既不受城市制约,也不干扰城市,因而在改革之初就避免直接与传统的宏观体制相对峙、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相纠缠的局面,从而得以在较小的震动下顺利进行。但是,农村第二步改革正处在新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紧接又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进而实行利改税第一步,到现在着手实行的利改税第二步,每走一步,无一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们提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问题,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这是因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构成经济模式的基础,如果对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认识不清,在实践中处理不当,必然带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甚至步履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两通突破”的战略决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这对于正确选择武汉改革与发展的长远方向和目标十分重要。本文拟对若干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议论作一分析,并就武汉改革的深化提出粗浅意见,就教于大家。一、“两通突破”决策的缘由及要旨近几年来,人们对“两通”突破的讨论和争议其焦点之一是对“两通”决策本身认识不一致,因此,回顾一下这一决策的全过程有助于我们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两通”。“两通”作为武汉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从酝酿到决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起步阶段。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在农村改革初见成效的同时,城市也在酝酿改革,城市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突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封闭、封锁和分割,变城市单一的生产基地为多功能经济中心,充分发挥城市大市场  相似文献   

6.
<正> 第二步利改税时,对国营企业调节税有这样的规定:“调节税按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核定。以换算后的1983年利润为基数,对基数部份依率计征,对增长部份继续实行减征,减征的幅度由利改税第一步的60%改为70%,计算方法由环比改为定比,时间由三年不变改为一定七年不变。”(《财政》增刊,1984年利改税专号11页,着重点是引者加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我国已决定从八三年六月一日开始在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利改税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利改税的实行必将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利改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个新课题,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密切配合、认真研究,本文试就利改税的几个理论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目前已进入第二步。在进行第一步改革中,主要是解决承包制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第一步的改革所遇到的问题大体上与一般地区相同,有些生产水平比一般地区低的地方,更有利于第一步的改革。因此,基本上适应全国农村改革的形势,而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步改革,主要是改革流通领域,发展商品生产,所涉及的问题要比第一步改革复杂得多。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受生产条件、交通条件以及科学文化条件的限制,加上受  相似文献   

9.
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对农产品逐步放开,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农村经济问题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大的改革。这一改革措施,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三十多年来,我们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派购,在农产品紧缺的情况下,这一制度曾起到了保证供给、支持建设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农村经济由过去的自给自足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弊端日益表现出来了。如果仍按过去的老办法,实行统派购制度,就会限制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已进入深层次改革阶段,成绩卓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认为,需要进行农村第三步改革,即以小城镇为载体的综合配套改革.本文以作者在农村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并论述了农村改革的现状及经验,对未来走向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 承包制对商业企业搞活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企业出现短期经营行为,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等等,因此需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深化企业改革以完善商业承包经营制度。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理确定企业上变比例,处理好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目前承包企业上交利润的分配比例是在第二步利改税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承包基数核定的,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商业企业上交比例偏低,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988  相似文献   

12.
一、怎样认识目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指引下,中国农村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这种转变经历了几个步骤:第一步,在放宽政策的前提下所带来的具有拨乱反正性质的变化,为农村的改革准备了条件;第二步,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联产承包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了以农户为承包单位的家庭经营,这是以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第三步,全国许多地区进行了政社分设和人民公社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这种改革将在今后一年内基本完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实行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比较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为探寻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开创了新局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合作化理论在实践中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导下,乡镇工业以强大的生命力冲破了自然经济格局,成为农村商品经济中最活跃的力量,推动着农村经济的蓬劫发展,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村正酝酿着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分工协作,实行专业化生产,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已经起步。在这样一个新时期,对如何实行生产力的根本变革和怎样进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等问题,我们应予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我国改革开放在经过了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成功经验,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党中央继二十年前从农村发动“第二次革命”之后,再次就当代中国跨世纪的农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重要《决策》,使全国亿万农民看到了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的新希望。值此世  相似文献   

15.
一、困境重重:中国农村的现实剖析1978年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经济第一步改革,为我国经济的系统改革拉开了成功的序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改革十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机调整,统派购制度的改革,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与放开……,凡此种种,无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1985年转入以改革统派购制度为中心的第二步改革以后,虽在乡镇企业发展,市场体系发育,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却也出现了农业新的起伏徘徊的局面。我国农业确实面临着困境。  相似文献   

16.
工资制度的改革是人们很敏感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们对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试点,在部分企业中进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就是一例。本文仅就这一办法的优点和问题谈点意见。一、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优点从1984年起,随着第二步利改税的实施,在部分企业中开始进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1985年以后,挂钩形式有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或同产值挂钩、或同净产值挂钩、或同销售收入挂钩、或同利润挂钩等等。这些挂钩形式有如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县之长的绛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景发一贯重视老干部工作,视老干部为财富,敬老干部为父母,他身体力行获得了全县人民的交口称赞。 政治上高看老干部 李景发视老干部为党和国家的有功之臣,特别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政府的重大决策,诸如农业结构调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大项财政支出,他都及时请老干部参政议政,确保了决策的正确性。如在深化农村改革问题上,他一方面深入考查,一方面又及时召集老干部、基层干部、有关专家进行了广泛协商,根据老干部的建议,形成了以小型水利设施拍卖为突破口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决策。由于这一决策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惊喜地发现,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这就是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广、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内陆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即所谓“民工潮”现象的出现,这三个阶段被经济理论界分别称为第一、二、三浪潮。那么农村经济发展的下一步重头戏会是什么呢?我们从十六年改革的历史和实践,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理论探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经济与城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存在和发展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形成了独特的人本思想,开创了崭新的入学景象.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国际国内形势突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农村的改革发展为主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以在当前,深入学习和认识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非常契合农村改革实践需要的.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以及生存条件、生存境遇.运用在我国农村改革实践中,就是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以农业为本、以农村为本.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第二、三步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必须看到,在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劳动力都有剩余,就业都不充分。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表现尤为突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到2000年,我国约有2亿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重新安置就业。如此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大军向何处去,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