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的。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斗争矛头首先指向国教会,并借用宗教改革思想——清教作为自己革命运动的旗帜。本文试图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特点以及由此给英国革命所打上的保守性的印记,略陈管见就教于史学界。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中世纪反封建运动,德国农民战争以及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都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这是绝非偶同的。人所共知,天主教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罗马教皇是整个欧洲封建势力的总代表,教会僧侣是披着宗教  相似文献   

2.
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不同的两个显著特点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与完全抛开了宗教外衣。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法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决定的。这两个特点对法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依法国革命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英国革命,成为近代史上较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给英国妇女提供了参与政治事务的契机。妇女在革命期间积极参与了社会政治、宗教、战争等方面的公共事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妇女最主要的参政方式是议会请愿和发表公开言论。妇女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参与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英国妇女的女性意识,促进了她们的自我觉醒,有利于引导她们走向自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程汉大发生于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他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至少比它晚发生一个半世纪。按照习惯思路,要探寻英国革命较早发生的原因,似乎应首先从革命前英国的工商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通指发生于手工工场阶段的革命。本文就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以及先后赢得胜利的尼德兰革命、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十八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谈一谈这一时期革命的特点,并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约翰·弥尔顿的民主革命思想突出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失乐园》是约翰·弥尔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集中反映了17世纪在宗教旗帜下进行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热情地讴歌了革命思想,体现了约翰·弥尔顿的反叛精神。  相似文献   

7.
《失乐园》是17世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是弥尔顿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通过运用宗教题材,作者曲折地表达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精神。而撒旦这个形象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诗人通过对圣经故事的改编反映了其在王政复辟后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始终不渝的态度。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失乐园》既非一部简单地记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性作品,也非一部纯粹的宗教诗,而是弥尔顿借神话题材与宗教意象对英国革命乃至人类的本性、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命运所作的象征性表述。从中可见,其主题是对具有人文理性的理想人格的企盼  相似文献   

9.
英国近代土地问题是我国史学界过去几年讨论较为热烈的一个问题。学者们把它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并和法国革命相比较,作为衡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程度的一个标志,曾经发表了许多文章。或日:英国革命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剥夺了农民,建立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英国革命是不彻底的。或反之曰:英国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小农所有制,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在这方面英国革命是  相似文献   

10.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问题是我国史学界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以往对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问题的探讨,大多是从革命的形式、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以及革命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从现代化的角度探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定性问题,通过分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治、经济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法国更为彻底.从现代化的角度探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与彻底,可以帮助我们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更好地为社会转型积极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纷纷树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对出版管制加以鞭挞,对出版自由理念做出理论阐释。他们分别从政治、经济、宗教等多种角度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丰富了当时的出版自由理念。平等派作为一个党派性组织也投入到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中去,平等派的发展和争取出版自由的运动形成密切的互动。对于出版自由的追求成为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当时的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要论及的问题在我国史学界早有定论。但是,目前对英国革命中保守性问题的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地回答下述问题:为什么在这一次被人们称为“保守的”、“不彻底的”、“未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却再也没有象其他国家那样,爆发另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来完成上一次革命未完成的任务,相反,英国却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中叶的英国革命是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一,它揭开了英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时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苏联的世界史学者在这个方面曾经作了不少有益的研究,给予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应当肯定。但是二次大战后,苏联史学界突然宣染英国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以致远远脱离了历史的真实。1953年出版的《近代史》认为,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中世纪和近代之间的一个分水岭”,并以此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科斯明斯基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断定:“17世纪中叶的英国革命不仅是英国和欧洲历史上最重要转折点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重要转折点之一”;“世界历史的新时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中叶的英国革命是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一,它揭开了英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时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苏联的世界史学者在这个方面曾经作了不少有益的研究,给予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应当肯定。但是二次大战后,苏联史学界突然宣染英国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以致远远脱离了历史的真实。1953年出版的《近代史》认为,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中世纪和近代之间的一个分水岭”,并以此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科斯明斯基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断定:“17世纪中叶的英国革命不仅是英国和欧洲历史上最重要转折点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重要转折点之一”;“世界历史的新时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15.
1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形态。这两次革命都以其所特有的形式影响着发生在与它们同时代以及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第一次完全抛开了宗教外衣,并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获得完全的胜利。这  相似文献   

16.
浅评宗教在中世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传统的宗教观一直认为宗教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鸦片”,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宗教提出了新的看法。笔者赞成如下的观点:宗教,是哲学意义上的探索精神,加上信仰上的痴迷沉醉,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文化,是一些还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1]从这个观点出发,笔者认为,十五至十七世纪欧洲的一切革命运动,无论是胡司党人的革命、路德派的宗教改革,或是英国的清教徒的革命,都具有同样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宗教的含混不清的教义中找到革命的依据。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宗教旗帜下发生的运动通常更具有群…  相似文献   

17.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因而它的开端,就应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首先在一国的确立为标志。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建立的荷兰共和国是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至17世纪,它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被马克思称之为“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革命的“原型”。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应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人权的宪法保障王德志一、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权,起初是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而提出的一个口号,它在历史上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在革命中成为政治宣言的重要内容。例如,北美《独立宣言》写道:“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自己的造物主那里...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革命前期,克伦威尔积极参加并领导了革命.他参与起草了"大抗议书";在两次内战中,先后率军战胜了王党军队;曾两次清洗议会中的长老会派势力;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废除了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出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和“彻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近代史的研究中有一种习惯的说法,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是“彻底”的。衡量“保守”和“彻底”的标准,当然应该看这两个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也就是说要看它们究竟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仔细研究一下,那末就可以看到,在“保守”的英国革命之后,英国获得了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一度曾有“世界工场”之称。而在“彻底”的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在政治上长期动荡不安,经济上则始终落在英国的后面,最后被后起的美国和德国超过,屈居世界第四位。由此看来,对这两次革命完全有必要重新作一番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