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非宾格动词是一种特殊的不及物动词类别,是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首先就非宾格动词的语言特征作了简单的描述和刻画;接着以作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为参照对象,对非宾格动词具有不同于一般的不及物动词的各种语言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典型语例的分析,揭示了非宾格动词自身的非宾格属性和在语义表征与句法形态两个方面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2.
Perlmutter(1978)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非宾格动词假说之后,语言学家对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语义和相关的句法现象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回顾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对作格现象的分析和国内对作格的研究,用转换生成语法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从句法/语义的角度探讨汉语存在着作格小句.  相似文献   

3.
英语没有专门的语法标记来表示作格与受格的区别,所以英语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非作格语言.但英语动词表现出来的在聚合关系上的差异却说明了英语及物性和作格性的客观存在性,像break这样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的动词为典型的作格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作格性结构,而像lose这样只有及物用法的动词为典型的及物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及物性结构.本文主要对作格性结构和及物性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词汇基础、句法特征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以对英语的句法及动词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其他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现代汉语动词中较为特殊的可表使动义的不及物动词入手,分析了此小类动词在语义底层和句法表层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并认为从支配论元的角度来看此小类动词属于非役格动词.制定了判断此小类动词的句法测试框架,并考察了小类动词句式中配价成分的语义角色及其句法规则.然后根据动词本身是否具有[ 主宾领属]和它所联系的客事的特征对这一类动词进行了下位分类及分析.  相似文献   

5.
vP壳结构与SVO句式的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VO句式是人类自然语言中一类重要的句式。该句式在语义特征和句法结构上有着特定的关系,而在结构表征和生成推导中体现这种关系,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文章采用vP壳来讨论英语中两类看似相近、实则不同的典型SVO句式的生成过程,并从中反映vP壳对语言句式生成的高度概括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句子表层结构的线性顺序不一定正确反映了语法成分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同时对成分之间深层语义关系的认识也需要结合着句法结构的历时演变来分析.通过对一个特殊句式"我 把 你 这 NP"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进一步印证这一分析方法.从把字句的语义特征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共时平面上这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句子结构,没有交际层面的省略;从历时角度看,这个句式中的"你"与"NP"之间的谓词隐去了,从而否定了"我 把 你 这 NP"句式后面省略动词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西方语言学界一直把交替现象看作是动词和动词论元中的一个突出的句法行为。作格交替归入到因素交替(diathesis alternation)范畴下,因素交替是指动词论元的交替。作者从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角度分析英语动词作格交替的条件,验证了状态变化和非施事性是作格交替动词的必要语义特征这一观点。同时也证明了它们并不是决定动词能否参与作格交替的充分条件。因此,一个动词参与作格交替还需要满足第三个语义限制:初始动因(onset-causation)。  相似文献   

8.
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构成一个以言者介入为主要特征的语义层级系统。英语和汉语都为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提供了多种语言形式选择,并且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施行性事态限定语的语义层级性。英语同一事态限定语义范畴的语言形式选择体现在词性变化和句式选择上,而汉语则突出地表现在语序变化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各次类的语义层级与其句法位置灵活度密切相关,而英语只是局部地体现在形容词述谓句引入非第一人称旁格认知主体的句法限制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语义层级性的实现程度比英语高。  相似文献   

9.
泰尼埃的结构句法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泰尼埃1959年的著作出发,讨论了图式、配价、依存关系等构成结构句法的基本成分,并且从语言信息处理的角度,探讨了泰尼埃结构句法的形式化问题.泰尼埃的"结构句法"是一种面向分析和理解的语言理论,是一种语义驱动的功能句法理论,是一种基于虚图句式的理论,在计算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都"和"也"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副词,但在某些句式中可以互相替换而并不影响句义表达.如果从兼容"都"和"也"的句式入手,分析这些句式中和"都"和"也"之间区别的句法语义条件,即可进一步说明相同的句法位置对非同义词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间结构的研究焦点往往集中在探讨它的生成机制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中间结构不同于一般被动句和作格结构的基本特征、中间结构的变异及英汉中间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feasibility in the processing of English ergative verb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dy-object interaction effects (BOI). It analyzes the motor degree of different verbs, probing into the semantic features and syntactic behaviors of ergative verbs. It also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OI effects and different type of verbs in semantic processing, examining the motor prominence of English ergative verbs, as well as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misusage of English ergative verb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Further empiric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verify the BOI effects’ restrictive elements in the processing of English ergative verbs.  相似文献   

13.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的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的结构理论,作格动词不准被动化主要与其语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作格句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格句在英语中是一种特殊句式,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较难掌握.文章首先回顾了作格动词的研究成果,然后总结出作格句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对成对作格动词所构成的作格句按状态变化梯度划分出三种,并对这三种作格句用图形/背景知识来做出认知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按照词汇性质,作格动词是具有较强动作意义的使役动词,使役性诱因既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内在的,形成其客体既能出现在主位上,又能出现在宾位上的及物和不及物两种句式。基于此,作格动词在词库中被分为一价和二价两个次类。通过比较它们的词汇语义表征,从而认定致使义和及物性是作格动词一价和二价存在的词汇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话题、主语在中英文中的语言分类描述和对比出发,从双重主语句、存在结构、零回指、提升、假被动态、作格结构、迂回结构七个方面探讨学习者英语话题突显结构的相关特征。并进一步采用书面写作和句子接受程度的实验方法来获取英语专业四个年级学习者在这七个方面的表达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语法理论视作格结构为部分动词的句法特征。文章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行为链模式,对作格结构的认知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说明,作格结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真实世界各场景不同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作格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由于不同流派或者同一流派的不同学者对作格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了术语混乱。通过对类型学派和形式学派中的作格以及作格语言、作格性、作格动词、非宾格动词等概念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明确其在各自学派中的内涵,进而对比了两个学派对这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和研究侧重点。研究表明,类型学派和形式学派中的作格概念并无太多的相关性,惟一的共通之处是都使用S=P≠A这一原则确定作格性(非宾格性),但是适用的范围却不相同。中国国内学者对非宾格动词和作格动词的理解也不一致,相互间的讨论往往不在同一理论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物质小句表达经验世界里的“做”和“发生”,它的语义结构受及物/作格系统的支配。物质小句的中动态或有效态特征又使及物/作格结构得以再次划分。最终英语物质小句的各种语义结构可以概括为两种图示:中介-过程和施动者-过程-受动者。但是假有效态小句不能归于这二者的任何一种,它是一种中心结构向另一种中心结构的隐喻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