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璨 《社科纵横》2013,(1):106-108
法学教育,是国家司法考试的前提和基础,法学教育通过司法考试源源不断地向法律职业输送法律人才。而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的还不够,法学教育偏重基础理论和学术精神,而法律职业几乎完全是实践。司法考试起的核心作用,就是要立足于法学教育的现状,尊重高等教育的规律,在考试内容等方面与法学教育相互协调。逐步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与共同发展,最终解决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合理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及其改革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旭 《社科纵横》2010,25(1):71-73
接受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法律人的重要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但法律职业道德培养的缺失却是我国目前法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这一现象有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的原因。根据合格法律人的通识标准,对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开设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建立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的良性互动;找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3.
刘用军 《社科纵横》2009,24(4):83-85,101
修订后的《律师法》扩大了律师的会见权和阅卷权,但在实践中却遭到了侦检部门的普遍抵制,这种现象的形成本质上是司法人员的职业伦理发生了集体失语。原因在于修订后的律师会见权和阅卷权直接影响了侦检部门的整体利益和个人私益,司法人员的职业伦理偏离了社会公义和法治理念,这是现代法治社会法律人所不应该有的伦理失范。故应当从法治理念、法学教育和自身教育几个层面上进一步加强法律人的职业伦理建设,这是法治国家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面对法律职业准入的可选项,根据机会成本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衔接需要更为合理地分配资源。以法学教育考核的实效化为切入点,应当把法学院高级法律职业教育的入口作为甄选法律适才适性者的起点,让法学院承担起一般性胜任力的培养,并因此而相应地享有实际的资格评估权力。在此基础上,需要推行司法考试"两段化",亦即司法考试从考一次改为考两次,还要把第一次司法考试分解为"国家考试"和法学院组织的"大学考试",它们在性质、方式、标准和证书效力上都应有所不同。同时,两次司法考试中间还应加入由专门机构负责的"短期特色研修",根据法科生的意愿,后续施以涉及职业定向的专门性胜任力培养,并进行区别性的考核。由此,最终建立起学科教育、一般职业教育、定向职前教育与司法考试的环节衔接。  相似文献   

5.
法律职业伦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永春 《求是学刊》2003,30(5):79-84
法律活动的职业化既是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法治的一个基本前提。由此,作为法律职业化一大基本保障的法律职业伦理业已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探讨。本文从伦理学的一般原理出发,就法律职业伦理的若干基本问题———作为社会伦理现象的法律职业伦理的构成要素,作为规范的法律职业伦理的性质、特征、功能,法官、检察官、律师三大法律职业角色的基本伦理定向———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教育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清末新政,西方近代的法学思潮涌入中国,法学教育发展迅猛,法学一度成为显学。在概念、原则和体系诸方面均与中国古代法学迥异的现代西方法律制度开始在中国建立。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的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发展,法学教育再次勃兴,并呈现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格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从法学教育精英化走向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未来法学教育坚持精英化走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职业伦理指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属性,则使得其职业伦理培育的需求更加凸显.专业课是职业伦理培育的主阵地.形成以政治要求为引领、行业需求为依据、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培育要素来源系统.构建导学部分引领、主体部分渗透、课堂活动冲击、伦理专题升华的培育路径.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培育保障.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法官群体既有专司审判的官吏,亦包括兼理审判的官员,是半职业性的分散群体。从传统中国语境下伦理的含义出发,唐代法官职业伦理的结构可以被概括为法官做人的道理和处理事务之理两个层面,前者是对法官品质上的要求,后者体现为法官审理和裁判案件的原则和规范。唐代法官做人之道理包括德义有闻、清慎、正直及通达律令等,处理事务之理体现在据法断案、用法宽仁、处断平允及审断不滞等方面。这些原则和规范的形成与法官所处之"位置"有关;同时,其亦可以为中国当前法官职业伦理的构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职业伦理困境和风险产生于社会工作实践当中.然而,关于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研究却多以伦理理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思辨为方法,缺乏实践案例与实证分析;与伦理困境相伴而生的职业风险也基本上被学界所忽略.因此,本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透过“案主一社工一机构一职业”的实践场域的多主体分析,讨论我国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与职业风险.研究发现,以深圳、广州社工为代表的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职业伦理困境,例如案主自决还是限制、隐私保密还是公开、专业服务中的私人关系等问题,多由社会工作者缺乏实践经验、专业伦理规范的模糊与缺失、案主在伦理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以及社会工作者对伦理原则的认知误区等因素所导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又进一步产生出职业风险,如身心安全、行业处罚、被起诉等.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避免单独上门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熟识相关法律政策、向资深从业者学习等策略去防范职业风险.另外行业协会与政府也需要借鉴欧美、港台先进经验,结合本土文化传统,搭建本土的伦理体系,并推动社会工作实践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拓展职业安全权的法益涵摄范围和强化保障力度,是劳动法学研究和劳动法制建设面临的双重任务.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是职业安全权的法益诉求.从发展趋势来看.健康安全法益不应仅局限于身体健康的物质性法益层面,应合理拓展至心理健康之精神法益层面,但这种拓展应划定一个基本的界限以克减负面影响.强化职业安全权的法律保障需要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即准确判定劳动关系,突出保障机制的预防功能,合理解决责任竞合问题.在职业安全权的法律保障机制中,刑法保障机制能够发挥预防和惩戒严重侵犯职业安全权犯罪行为的制度功能.中国的刑事立法为保障职业安全权作出了很多努力,先后确立、修改、增设了相关罪名,但现有立法仍有继续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院校品牌运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教育是未来中国教育产业新的增长点.职业技术院校的竞争集中表现在招生和就业两个方面,而这种竞争最后都要通过品牌竞争得以实现.由于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存在品牌意识淡薄的问题,用于创牌的投入不足,各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待提高.其策略为:加强品牌文化内涵建设,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对院校品牌的宣传,通过品牌延伸策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职业技术院校的长远发展.此外,还要提高法律意识,注重品牌保护.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3):166-168
推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改革,是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新思路;实施"四百工程",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探索。无论是从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是从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方面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于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化意识、专业化素质和工作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创新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源 《社科纵横》2010,25(7):157-16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贯彻科教兴农方针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本文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审视和定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当代农民发展的新趋势,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提出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思路和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注重自主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机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戚予宁 《生存》2020,(10):0224-0225
职业理想不仅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稳定与国家富强。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为职业理想的形成与确立、职业理想的特征、职业理想的现状、职业理想教育以及职业理想的相关评述5个部分来进行阐述,以供其他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诚  罗旭 《社科纵横》2009,24(5):63-65
如何处理好警务化管理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关系,是警察体制类院校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发。分析警务化管理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关系。并通过对警务化管理的逐步摸索.提出适应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警务化管理新理念和新内容,达到警察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该文介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推进分类管理、贯通职业教育体系、落实校企合作的职业本科发展机制。在职业本科学校特色建设方面,提出准确定位、坚守职业特色,延续优势、发扬传统特色,坚持创新、打造师资特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业幸福感的属性、价值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幸福感是职场人士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工作状态在满意程度上的主观感受.职业生活不仅包括谋生手段的物质回报,亦包括职业幸福的精神享受,它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属性.职业幸福感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职场人个体的身心健康,是建功立业的动力源.提升职业幸福感,就组织而言,要对员工业绩进行客观公允评价,使之获得心理平衡,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现教育,倡导为社会奉献的职业精神.就职场人个体而言,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价和定位,不断提升自我境界,塑造并完善自身人格.  相似文献   

18.
法学教育的定位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定位不清,办学没有明确的条件,缺乏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法学毕业学生在就业上互相挤压.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考虑简化办学层次,设立办学门槛,推进教学与考试方法的改革,探索应用型与学术型人才分类培养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法学教育的恢复期、法学教育的扩张期和法学教育的探索期.当前,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存在脱节现象,法律硕士的教育投入还不足.中国的法学教育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回应社会需求;改革司法考试,将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衔接起来;调整法学专业设置,压缩法学的教育规模.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设需要大批的社会工作职业化人才,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对接愈显紧迫。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作为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手段,其与专业教育的对接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需要加强对对接过程的建构。在理念上要求做好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国际化与本土化对接,在实务中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向社会工作职业需求,在环境、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