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宗岱的早期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1924年出版的诗集<晚祷>中.这些诗借助宗教语境传达了"静穆"的情感氛围,含蓄,有暗示力,同时营造一种象征的灵境.与同时期作家冰心宗教诗相比,一个表现出温婉的,富于爱的情怀;一个则流露出超越自我的有限而追逐其无限的精神气质.梁宗岱早期诗歌的宗教体验,实则是一种"生命意志的彼岸化的需求".追求自我意志的超越性.梁宗岱的诗追求"心灵之真",也与他后来诗论中阐释神秘的象征主义灵境、"崇高之美"有了呼应.  相似文献   

2.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三百》的经典化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从尘封的历史中现身以来,《诗三百》的经学化过程再一次受到关注,《孔子诗论》的出现为我们探寻《诗经》的经典化源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推进了《诗三百》的普及,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引《诗》、证《诗》比比皆是,《孔子诗论》正是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孔子诗论》与先秦的用《诗》风气是密切相关的,而《毛诗序》与之是一脉相承的,所注重的都是《诗》的教化作用;《诗论》释《诗》与汉儒解《诗》的方式、内容、思想内涵又有很多差别,对《诗三百》走向经典《诗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萍 《唐都学刊》2010,26(4):66-69
王昌龄是一位有自觉理论追求的诗人。他的诗论《诗格》,是对其诗歌创作的理论反思与总结;他的诗歌、尤其是其七绝,是在诗论指导下的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佳作。王昌龄在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景、景语、意语、意句等崭新的概念,明确地提出了作品内情景相兼(融)的看法,以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分析诗歌作品内部情景构成的比例,从而指导后学者的诗歌创作。王昌龄的诗歌,是在诗论思想指导下的有意识创作;王昌龄的诗论思想,是对其诗歌创作的理论总结。诗歌与诗论相互印证,从而共同构成了王昌龄文学成就的双璧。  相似文献   

4.
于茀 《学习与探索》2005,(2):149-15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诗论除少量对《诗经》总体进行评论外,大多数是分别对某一首诗的评论,从形式上看,类似于《毛诗序》,但是,从内容上看,与《毛诗序》却有很大区别。与《毛诗序》相比,楚简诗论所论诗义更接近《诗经》古义。考释楚简诗论所论诗义,对于重新认识《诗经》的一些诗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白凤诗论     
《社科纵横》2017,(12):132-135
李白凤重"灵感"、情感的炼制,轻"天才"与"模仿",他主张诗歌创作应"真"与"美"并重,诗中必须有"我",但后受左翼思想影响,"单纯的性感"的"我"变为"大我"。在诗与散文的异同方面,李白凤认为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有思想和境界,相异之处有五个方面,分别是韵、形式、暗示、抒情结构和用字与造句。李白凤的诗论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左翼思想和现代主义影响的复杂交织,展示出李白凤诗论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博简《诗论》评《诗》,惜墨如金,对于某首诗的评论,一般只有几字,少则仅用一字。而对于《葛覃》一诗则有大段评论,足见孔子对于《葛覃》一诗的重视。通过分析《诗论》中评述《诗·葛覃》的内容,愚以为有助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廓清历来聚讼不休的诗中“采葛女”的身份,进而比较准确地理解诗意;从上博简《诗论》看《诗经·葛覃》所反映的周代礼俗@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①将第24号简系连于第16号简之后,是李学勤、廖名春、姜广辉等先生的卓见。就两简内容上看,皆有“吾以某诗得……”之类的句式,而16简末句与24简首句…  相似文献   

7.
侯敏  刘冬颖 《学术交流》2002,(4):132-135
孔子对《诗》的态度及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对孔子教《诗》的特点、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确立及由《诗》“可以怨”生发出的风雅正变问题,重新做了文献上的印证和澄清,为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及“诗教”传统的来源,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刘咸炘诗学文献非常丰富,涉及多种选本、诗话等。他以钟嵘《诗品》的《风》《小雅》《楚辞》三系为据,突破门户观念,重新建构了古典诗歌史。他执着于对诗本质的探求,在对古典诗论系统的梳理和阐说基础之上,将源于《诗》教传统的"主文而谲谏"作为诗之特质。针对后世比兴衰而赋存、风衰而骚盛的现实,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以风救骚""风骨"等救弊理论,并以系列选本和自己的创作去践行。其诗学观念受到"御变执两"的道家循环观、章学诚文史校雠之说和清代重整诗学史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振华 《阅江学刊》2014,(2):120-129
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是天宝后期创作的表现江南秋浦胜境和北方蓝田辋川佳境的两组山水诗。尽管王、李二人没有交往唱和,也没有受到对方的影响,但两组诗还是存在相同之处:它们都继承了南朝大谢、小谢山水诗的艺术传统,运用五绝组诗描写山水景物。《秋浦歌》《辋川集》的差异主要是:李白重主观抒情,王维重客观描摹;李白受民歌影响,追求“诗中有人”,王维则受佛禅影响,追求“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逐步走向开放、大批学者纷纷转向西方文化学习的背景下,梁宗岱作为一个对中西文化都有很高修养的学者,他在文学批评中却时时渗透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笔者认为,梁宗岱诗学中的中国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在哲学层面他的诗学受庄禅哲学的影响,在文学批评的范畴和概念上受中国传统文论的影响,在批评话语的选择上也借助了中国传统批评话语的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彦辉 《学术交流》2003,(11):148-151
上博简《孔子诗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诗之综论、诗之题旨、诗之分章、诗之断章。孔子关于诗之综论与传世文献中的《尚书》、《孟子》)、《荀子、《毛诗序》以及近代学者的诗学观点大致相合。关于诗之题旨的论述与《左传》中某些评诗语词相似。分章评诗在传世文献中是罕见的。孔子断章取义的论诗也是在春秋时代用诗的大背景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颖 《学术交流》2005,(5):151-15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诗经》有关的简帛古籍大量出现。阜阳汉简《诗经》残本,郭店楚简《缁衣》、《五行》等篇中引《诗》、论《诗》的内容,上博简《孔子诗论》,这些出土文献的面世解决了《诗经》学研究中许多重要的问题,对今本《诗经》的考释起了推动和补充作用,展示了早期儒家论《诗》传《诗》的风貌,印证了《诗》与礼乐文明的关系,丰富了《诗经》研究史,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要评述、了解朱光潜“直觉论”所支配的美学批评理论,有必要集中谈谈他的《诗论》,这一直是朱光潜的“心中主题”①,是他的美学理论的一种专门运用,里边含有很多对新诗实际批评的意见。将其《文艺心理学》与《诗论》对照起来读,就能全面了解朱光游的美学思想与批评的原理。从批评史角度看,朱光潜的《诗论》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重要著作。它第一次以严密系统的专著的形式,从美学的层面深入探讨了诗的本质及其创作欣赏的规律,并且在中西诗学比较的前提下,系统阐释了中国诗歌形式的基本特征,力图为新诗的发展提供切实有用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代典乐制度演诗辅政,综合演诗流程是对周代宗法统治秩序的艺术化展演,是对伦理政治内涵的艺术表述,又是诗乐政治教化的流程,<诗>成为承载周礼政治的重要媒介,这决定了<诗>在结集过程中合典乐之需是关键,<颂>、<大雅>为天子乐,<颂>典于祭祀,<大雅>歌于飨燕,二者在演诗活动中不同的政治使命形成不同的典乐表现风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为<颂>与<大雅>的表现风格有"平德"与"盛德"之别,是对<颂>与<大雅>的典乐政治意蕴与艺术风貌的特征性总结,充分证实了周代典乐制度是以多样化的演诗形式为天子至尊的宗法政治建构多层面的政治保障机制以及思想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贾文昭 《唐都学刊》2001,17(2):31-36
自居易诗论中所提出的"比兴"说,大都是作为儒家诗教的一部分来理解的,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色彩.其实自居易的"比兴"说也具有艺术手法的含意,表现出较强的艺术功能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杨树彬 《学术交流》2005,(10):183-186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形态,也是人类对宇宙不断探索和创造性地加以认识的结果。它们都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科学探索以追求“真”为动力,以造福人类即“善”为本源,而“美”视觉化地反映了真和善的这种当前状态;艺术是对生活本质规律的形象化揭示,是对“真”的表现和再现,是对“美”的追求的结果。艺术形象的启迪、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作用,在驱动欣赏者积极、向上、至善。因此,真、善、美分别是科学与艺术的艺同精神、终极目标和理想标准。三者在服饰上得到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7.
敖运梅 《社科纵横》2003,18(1):62-64
通过对《杂感》诗首、颔、颈、尾联的具体剖析解读可见 ,在黄仲则创作的诗作中 ,《杂感》一诗几乎蕴盖了他毕生诗歌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质 ,表现了诗人的人生命运与艺术追求 ,表露了乾隆盛世下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高杨 《阅江学刊》2013,(5):145-148
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是元代诗学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其形成与元代独特的经学背景密切相关。元代经学在主体性转向上迈进了一大步,这对元代诗论的影响表现在哲学化和注重自我两个方面。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对于诗歌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个性化的阐释,这既继承了中国古代诗学“诗言志”的传统,又综合了魏晋以后的“诗缘情”的艺术观念。杨维桢诗学的美学追求以对人的生命的本性认知为基础,并结合儒、释、道等文化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精神和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饮酒》(其五)文化意蕴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宏龙 《社科纵横》2005,20(3):132-133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流人物,他的著名诗赋有许多为人们所激赏。《饮酒》诗(其五)是他对真、善、美追求的流露,其中蕴涵着多层的文化意蕴,本文试从四个方面由浅至深地揭示诗中的哲理意味,从而真正地理解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孙超 《求是学刊》2016,(4):124-131
《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抄刻与晚明江南士风有非常深密的关系,将二者放置在侨易视域中考察会有一些新发现。所谓"侨易"即因"侨"而致"易",强调精神或物质在位移中发生交感、质变。由此观之,《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是晚明一个很典型的侨易事件,它侨用《水浒传》、《西厢记》、话本小说、日用类书、史书及其他各种文字材料,交感易变为"通大道"的艺术杰构;抄书—刻书与嗜酒—好色是晚明江南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抄刻《金瓶梅词话》满足了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江南文人在晚明突破"穷"—"达"二元框范形成的求"通"之士风乃是《金瓶梅词话》侨易事件生成的深层原因。因此,《金瓶梅词话》承载着晚明文人趋新求奇、追求自由等与近代接轨的精神密码,而现当代的"金学"热正导源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