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象征艺术是一种原始的艺术表现方法,现代象征打破了原始象征所持有的稳定性而进入了“个性选择”的时代。稳定而统一的文化背景,欧美艺术思潮的影响,使中国当代小说的象征艺术兼具了“原始象征”和“现代象征”的双重特征,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变形式与写实式。变形式象征以形而上的思维形式来联系形而上的象征含义,含义更多表现为“本土性”,而其结构则对西方艺术进行了借鉴;写实式象征其形式与含义的结构关系是形而下的关系,是通过间接、逐步地暗示与切合完成的,是一种传统的象征艺术,二者互为互存,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高文  赵维森 《唐都学刊》2008,24(4):107-110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的最重要的特征.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与生活世界的形象性必然具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或同构关系,形成隐喻性关系或象征性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不同的表现形态,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艺术形象与被表现对象之间的隐喻、象征关系具有直观具体的形似性、抽象间接的相似性.着重考察表现抽象情感、理念的艺术形象的隐喻、象征特点.  相似文献   

3.
如果历史是以话语形式表达的人们的理解,那么历史跨越时空的特点就使其本质上成为某种书写形式的文本。没有前人的文本“资料”,我们就无法借助话语制造“现实效果”,因而就无法生成新的文本,历史的踪迹是复杂的和互为文本的,文本生成着文本。根据哲学诠释学的观点,意义并不内存于文本,而是存在于文本与读者的交互作用之中,因此文本并不拥有先天一致的形而上意义,读者应该自己借助文本生成出意义。对于历史文本来说,它的价值实现与其说有赖于作者的工作,不如说有赖于读者的努力。①历史性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历史传统是人们存在和理解的基…  相似文献   

4.
许秋华 《社科纵横》2014,(11):102-106
元杂剧的人物命名体现了汉语的理据性和象似性的特征。象似性是指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的相似关系,元杂剧人物命名的象似性特征表现为:在人名用字的书写形式上具有图示象似特征,在语音形式具有谐音象似特征以及隐喻的使用三个方面。隐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之一,隐喻的特点是通过某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元杂剧人物命名中隐喻性人名所占的比重较高。理据性指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非任意的、可论证的联系,理据性在人物命名方面主要表现为转喻。转喻则是通过事物的某一特征或与其他事物的特殊关系来认识该事物。元杂剧一些人物命名直接以人物的长相、穿戴、身份、行为特征等为依据,属于以转喻为认知基础的命名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爱情小说的演变与自然主义邓时忠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爱情题材小说,从一开始具有强烈的悲剧力量和审美价值,到逐渐演变为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刻意描写,完成了从形而上至形而下的审美位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主义的消极因素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积极方面却被弃置不顾...  相似文献   

6.
食物的象征与诚实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发表了著名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掀起了重新审视隐喻的热潮。自此,隐喻不再是诗人所用的可有可无的语言装饰,而开始具有重要的认知意义。莱考夫等人强调隐喻的普遍性,认为人们都在不自觉地使用隐喻。然而人们也能有意引进新的隐  相似文献   

7.
万斌  王学川 《浙江学刊》2007,1(4):81-88
历史美是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情感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形象。人类在历史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不断地显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创造着历史美。历史美从本质上说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展现。历史美可分为历史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历史美具有的三个根本特征是广博性、可感知性、情感性。  相似文献   

8.
《古舟子咏》是柯勒律治实践其哲学、诗学思想的最高成就。诗人运用隐喻、象征的独特艺术手法,带领读者经历了从整一到分离、再回归到整一的本体思维旅程。诗中所展现的祛恶趋善的价值追求与整一极善的终极把握,不仅具有形而上的理论意义,而且更有人类现代生态意识的最初萌动。  相似文献   

9.
孟庆延 《社会》2019,39(4):1-34
相声是起源于中国民间社会并一直流传至今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内在结构。相声还经历了一个从“江湖”到“庙堂”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声的演出方式、文本结构及其作品风格,随着历史与社会状况的变迁而不断调整,成为了兼具民情表达与政治之双重要素的文本类型。在本文中,笔者尝试运用相声本子(文本)、地方史志、回忆录等多种材料,在澄清相声的缘起、属性与结构特征的同时,基于历史社会学与阐释人类学等理论视域,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相声作品展开分析,一方面,呈现作为社会表达的相声文本的多重结构,另一方面,揭示相声作品演进变化背后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民情表达与政治效应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利蔼德·格尔茨说:“[文化]是指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它是由各种象征性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维持,并发展有关生活的知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文化具有三个特征,即符号性、公共性和系统性,而这三个特征恰恰可以和语言进行比较。有的学者甚至把文化当作一  相似文献   

11.
林啸 《创新》2015,(5):39-43
形体和精神的对立是生命哲学的核心主题之一。老子和庄子都敏锐地觉察到了人的物质性的形体存在和超越性的精神存在之间直接既有某种联系,也有某种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即形而下的肉体生命与形而上生命意义间存在着"张力",简而言之,可以用"形神关系"一词来概述其内容。在老子和庄子的视阈中,形体存在与精神存在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外在的实践和内在的哲思实现统一。在《老子》《庄子》中,这种统一不仅不抽象,相反,它还有清晰的逻辑脉络可以遵循。老庄对生命的看法和对实现生命本质意义的思考对现代生命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补充作用,对现代人重新思考生命价值、生命意义依然有根本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成滢 《社科纵横》2006,21(6):156-157
根据阐释学提出的“前理解”概念,一切解释都必然产生于某种先在的解释。这种先见具有历史性、流动性和开放性。它通过启发、指导、制约、限定等方式影响着读者对具体作品的解读。积极的前理解因为充分,并与文本发生时的视阈相融合而使读者对文本产生正确的、符合原文精神、旨要的理解,从而产生贴合原文的翻译;而消极前理解则因自身不够充分,或虽然很充足,却与文本本身的视阈发生偏离而导致对文本的误读乃至误译。充分认识前理解及其作用,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悖论性解读,在某种意义上揭示出了马克思思想的双重意蕴,即马克思的思想不仅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意蕴,还具有形而下的科学意蕴。这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是一种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他本人是一位致力于人类自由解放的革命家。对马克思思想双重意蕴的揭示,也是对柯尔施问题的一个尝试性解答。  相似文献   

14.
“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本文通过对“诗学”及“诗”、“志”等概念的辨析和追踪,从释义学、符号学和诗学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个命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语言的深处是一种信仰,语言的权力就是隐喻的权力。如果在诗学理论上读解“诗言志”而追寻一条意义链的踪迹,这条意义链就是在“诗”、“志”、“意”、“识”、“记”等互为训释中组接而成的。如果认为诗是书写使意义出场的文本形式,那么,主体创作的诗作为既成的书写也仅是在隐喻中使儒家经典文本指归的道德伦理出场而已。说到底,“诗言志”是一个关涉隐喻的诗学命题,儒家诗学批评就是对“经”之隐喻的承诺,是经学中心主义的本体论隐喻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8,(9):101-104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和文学的结合,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英文诗歌和诗歌隐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隐喻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作为隐喻的重要载体,为我们分析隐喻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资料。人们普遍认为,诗歌隐喻比日常隐喻更具有审美性、新奇性、趣味性和神秘性。诗歌隐喻的解释是一种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激活、联想、抑制、推理等方式来理解诗歌隐喻。读者在语言语境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混合、映射、框架和其他认知操作的过程,最终成功地获得隐喻意义,理解英文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基本内容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个性化的审美观照和把握 ,与此直接对应的表现形式是文学的整体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形象又是由具体的文学语言组织建构起来的 ,因此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艺术形式的形式 ,是文学的二度形式 ,而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则是一个由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三者相互关联构成的双重的二元对立结构。认识文学文本形式与内容的双重二元对立结构 ,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解读过程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太极拳缓慢、柔和、轻灵圆活的套路与功法特点来源于对太极之象、数、理的比附;太极拳推手把武术技击性与传统伦理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之超越了攻防技击的具体含义,对于健身、防身、提高人格修养大有裨益。太极哲理不仅在形而下的方面指导和完善着太极拳的技术体系和运动体系,还从形而上的道德层面对人精神的升华和生命的意义给与思考和启示,体现出生生不已的自然生命精神与和谐的价值理念。哲学为太极拳提供了宇宙观、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太极拳为人生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式,太极拳理论的终极走向必定要在哲学的层面上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通过实践了解物质之间的关系,并且用范畴和概念来理解世界.外部世界是客观现实的存在.客观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有真伪性.语词具有固定意义,人们只要用清晰和准确的定义是可以触及客观的.应避免使用隐喻和其他的修辞手段.主观主义强调人们的日常实践凭借感知.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感觉、道德、美学和精神意识.人们是通过想像而非理性获得意义的.经验现实主义将主观与客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主观与客观是互动的关系.经验现实主义在认知隐喻中得以充分体现.人们是通过想像性推理而获得意义的.意义蕴于人体机能和社会经验,意义的结构源于概念之先的结构,抽象的概念源于隐喻和换喻的映射.  相似文献   

19.
从普通知识学的叙议角度看,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义项结构与意义域为文化生活参与权、文化成果拥有权、文化方式选择权和文化利益分配权的义项分置脉络.其中形而上的文化权利的意义存量来源于三个最基本的现实生存向度:一是普适价值的人权意义嵌入,二是政治文明准入条件允诺,三是民族文化传统延展定式;形而下的文化利益则应从三个维度思考其个体文化利益结构:一是国家财富总量及其文化福利支出比例,二是区域财富均量及其文化利益落差,三是个体财富支配量及其拥有的现实分配条件(包括竞争性利益获取与非竞争性利益保障).  相似文献   

20.
概念整合理论可用来阐释隐喻现象,尤其适于分析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它启发我们以语义、概念为出发点,通过语言形式挖掘语义结构,帮助解读隐喻,建构新概念。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究当前"蚁族""、蜗居"等动物词流行语的意义构建,加深对隐喻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