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型期结构性腐败的根源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社科纵横》2011,26(4):32-34
中国当前的腐败具有转型社会的烙印,其滋生蔓延具有深厚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根源。探析转型期结构性腐败问题的根源及治理对策,得出结论:权力寻租滋生腐败,反腐必须深化经济改革,切断权力寻租的利益链条;权力集中滋生腐败,反腐必须深化政治改革,强化权力监督约束;规范失灵滋生腐败,反腐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反腐制度的刚性;腐败文化滋生腐败,反腐必须培育廉政文化,树立现代公民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
对于腐败的出现和蔓延,我国学术界借鉴西方的“寻租”理论进行了分析。按照笔者的理解,所谓“寻租”是指经济单位(包括法人和自然人)租用某种权力为其经济利益服务,以获取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的行为。最典型的“寻租”现象,莫过于通过拉关系、走后门、行贿、游说等争取“优惠政策”,以及行政部门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等。总之,就是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一切行为。产生“寻租”现象必须同时存在两个条件:一是政府对经济有干预和管制的职权,二是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有相当的自主权和在利益上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和…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7,(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偿新闻现象愈演愈烈,逐渐衍生出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负面情况。"陈永洲事件"和"沈灏案"的曝光,让有偿新闻现象越来越多披露在大众面前。随着传媒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整个社会利益分化趋势的加剧,信息作为商品在媒介市场上的不规范交换,即"新闻寻租"行为,便成为有偿新闻的本质。本文尝试探讨新闻寻租的环境因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尝试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用以解释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机制的“权力衍生论”。作者认为,在放权让利的改革和市场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制度安排发生了变化,新的制度安排不但为公共权力继续以再分配权力的形式在阶层分化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基础,还为公共权力衍生成权力精英的“寻租能力”并以与再分配权力不同的机制对阶层分化产生影响提供了条件;而随着市场机制的发育,市场能力也在阶层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决定了再分配权力、寻租能力和市场能力共同构成了阶层分化的动力基础。基于此论的关于收入分配的研究假设,得到了2003年取自武汉的抽样调查资料的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权力衍生论比“权力转移论”和“权力持续论”都能更好地解释当前中国社会的精英循环/再生现象。  相似文献   

5.
试论权力家庭、家庭权力化与反腐败包雷自从本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发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起,人们把利用各种权力所得到的比投入资源的正常创利活动更多的超额收入叫做“租”,而把谋求得到这种权力以取得“租”的行为称做“寻租”活动。在我国由计划经...  相似文献   

6.
赵红艳 《学术交流》2013,(2):215-219
"网络媒介权力"指网络媒介对事件进行议程设置、影响舆论场形成的能力。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中"中心性是权力的量化体现"的假设,通过以"7.23"甬温线特大事故中"天涯杂谈"的一个帖子为样本,对参与讨论主体的中心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由于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不同,各主体对议题进行议程设置的能力显出层级分化;在参与主体的同质性交往和感染过程中,逐渐产生小群体;每个小群体的信息流入流出都围绕该群体的中心点进行,占据中心点的主体即这次讨论的舆论领袖。基于此而提出网络媒介权力生成路径的一般模型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经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公正问题正日益与改革的初衷相背离.我国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权力对资源配置的主导,由增量改革引发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严重地破坏了社会公正,由此产生的社会两极分化、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难以消除等问题,不但严重地扭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建立服务型政府、加强法制社会建设、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等措施,促进社会公正,保证改革开放事业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政治董事——市场化改革中的权力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改革使市场机制逐渐取代了再分配机制,社会权力结构也随之逐步转变,由命令型转向管理型和交易型.市场化改革是"权威导向型"的.公共权力不退场,只是权力转型.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对公有经济拥有产权,掌握着资源配置权和市场发展的指挥权,采取委托代理人的方式经营和管理企业,政治董事由此产生.这种改革模式形成了转型中既统一又分割的权力格局,保证了改革的有序推进,实现了社会平稳的转型.但政治董事集经济资源与政治资源于一身,这就加大了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刘晓东 《求是学刊》2007,34(5):130-136
明代科举体制的相对完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科举竞争压力、内外廉考官权力的不对等与试文的程式化等内在弊端。随着晚明科举流通机制的日渐壅滞,这些弊端也日渐显露,导致了舞弊、权力寻租及揣摩等科场风变的泛生。科举取士公正与公平性的削弱,使基层士人之科举生存环境渐趋恶化,并促动了士人科举心态由"中和恬退"向"燥竞"与"游离"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寻租现象及其影响,对寻租的消极作用与在转轨过程中的特殊意义作了两方面的分析。作者侧重于对外经济关系发展中的寻租行为,结合扭曲理论进行分析。文章在说明转轨期经济中寻租主体与租金来源与成熟市场经济不同点的基础上,着重对转轨期经济中的寻租行为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作者提出的“间接生产性利润”概念和寻租的“体制创新”作用等寻租在转轨期经济中的正效应,都与迄今其他作者对寻租一般加以否定的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加剧、文化研究兴盛的"后理论"时代,出现的"80后"、"90后"与社会人口老龄化等现象重新分配了社会文化权力空间.年龄差异造成控制社会权力不均衡的代际矛盾问题,日益成为文化政治关注的一个维度.代际权力关系复杂,存在代际差异形成的原因、特点,代际差异能否弥合,怎样弥合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代际政治的概念辨析、代际空间争夺的理论表征特点和建构新的代际空间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公共权力是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守和服从公共权力的目的理性.但是,由于公共权力自身的局限性和强势地位,使公共权力在运行中产生具有内在倾向性的自由扩张.进而导致公共权力所有者与行使者的分离、管理职能边界不清晰、制度约束乏力等,公共权力行使者对所有者又缺乏恒久忠诚,使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在衍生带偏离所有者意志的轨道,公共权力成为了侵害社会整体利益的异在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介腐败"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中介组织迅速发展,对推进中国公共管理民主化进程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中介组织滥用法定公共服务授权谋取非法利益的腐败案件也不断浮出水面,近年查处出来的相当多的官员权力寻租案件中也有中介组织的身影。本来被赋予抑制权力滥用和维护社会公正廉洁的“市场经济警察"和“社会安全阀"角色的一些中介组织出现职能错位和倒置,沦为腐败推手和媒介。深入研究“中介腐败"的表现方式、特点、形成原因和传导机制,对于规范和引导中介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反腐防腐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权力寻租是指利用某种垄断权力取得非生产性利润。亚当·斯密把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规律叫“看不见的手”,针对这种理论,有学者把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形容为“看不见的脚”,那么,权力寻租实际是“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发育底蕴不足,需要“营养”,仍然摆脱不了行政干预和行政管制,如进出口配额,生产许可证发放,物价管制,乃至特定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数限制等,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导致有租可寻。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寻得租金,就要利用“合理”或非法手段,如游说疏通,拉关…  相似文献   

15.
王萍  朱庆文  张婷婷 《社科纵横》2010,25(11):28-30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国家和企业都形成了按市场规律做决策的观念。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中总会有部分政府公职人员、企业或个人去寻租,严重影响经济效率,有损社会的公平,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本文具体探讨寻租的危害、产生及如何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从而减少寻租现象,以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快速、高效地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刘军 《学术交流》2007,(11):46-51
对政治行为进行解释和理解的关键在于考察其社会背景和社会网络,这一点近年来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西方政治网络观认为,政治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行动者在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对行动者及其群体的政治行为以及政治态度等具有重要影响。从"关系网络"的角度对选举行为、政治参与、社会运动、权力结构等进行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政治现象乃至一般社会现象的理解,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并带来新的洞见。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中并不具备实力优势的小国往往也能发挥"以小制大"的能力,然而,用传统的权力概念理解这一现象存在一定的不足。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论",对权力的理论分类往往偏重对大国权力的关注,但从其来源、作用方式、表现形式等视角对权力的研究,对揭示小国权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自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和行为权力的分析框架,为理解小国的权力提供综合而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济理性的学术造假治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把科研工作者看作经济理性的个体,分析了学术造假的内在动因和外部诱因,认为学术官场化是我国学术造假现象未能得到遏制的关键所在。应打破学术官场化,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离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有效遏制学术造假者的寻租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行严厉惩处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提高科研工作者的造假损失和造假风险,使“不搞学术造假”成为他们的最优选择,从而在制度上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一般以县为基层单位,由于县级行政设置仍然不能满足国家对基层社会的管理,因此历代中央政府都将国家权力延伸到了县以下的乡村一级。明清时期,国家在西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形式主要有里社、里甲、保甲等,随着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不断深入,基层社会组织也随之发生变迁,且存在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类似于乡土文学中的"侨寓者返乡",在"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外来者下乡"也是一种大致类同的情节设置.然而,作家们往往基于对当时社会主流话语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以及对乡村世界各自不同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判断,使这一叙事模式的处理呈现出某种差异性.在小说文本中的表现上,"外来者"及其下乡一般区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在身份指认上,他们大致是党的干部、人民战士和归乡游子,担当着合法性论证、权力话语植入和表现英雄成长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