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罗将 《社科纵横》2022,(3):98-105
现代合同理论采用严格责任制,传统民法上区别违约责任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已丧失依据,违反约定后当事人均需承担违约责任。遵循这一理论,分析吐蕃文契约中的瑕疵担保条款和违约责任条款,认为吐蕃文契约深受汉文契约影响,违约责任条款是买卖契约中不可或缺的条款,当事人重视瑕疵担保的约定,违约条款逻辑结构严密。吐蕃文契约中的瑕疵担保以权利瑕疵担保为主,鲜见物的瑕疵担保约定,但契约通过对标的物详细描述来确认标的物从而达到预防风险发生是其创新实践之处,违约后处罚方式多样、灵活,反映了契约约定自由精神。同时与汉文、西夏文契约文书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视野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若坤 《学术交流》2007,(7):112-115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离不开人们对劳动契约的全面把握,而完整的劳动契约不仅包含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契约,同时也包含了易被人们忽视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作为员工与组织之间不成文的相互责任的主观心理约定,尽管不曾写在纸面,不同于经济契约,但却同样影响着企业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心理契约意味着组织与员工间达成了心灵的默契,它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则会引发员工负性情绪,带来消极甚至敌对的后继行为从而破坏劳动关系。因此,企业管理者不仅应当重视员工的心理契约,更要懂得运用人本化管理、过程式管理、动态管理、开放式管理等策略,加强对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起真正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希腊哲学史》第 2卷中曾经对希腊的“自然”与“约定”的问题进行过较为详尽的讨论。① nomos与 physis翻译为“自然”与“约定” ,不尽准确 ,所以我们一直倾向于直接用这两个字的西文字。Nomos常常被译为“约定” ,这在汉语中便与“约”、“契约”、“社会契约”等一系列理念发生了联系。但是本文希望阐明的是 ,希腊并不存在“与神立约” ,也不存在近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论”。不过 ,这并不妨碍希腊人在“自然还是约定”的话语体系中思考类似的政治伦理问题 ,包括哲学家的城邦国家形成论 ,国际盟约的反思 ,② 以及借贷与租赁、置卖协议、释放奴隶的字契等等交易契约等。它们后面往往也会有希腊式神灵的特殊在场监临。本文从希腊早期的自然正义 ,雅典民主时代对于nomos的质疑与探讨 ,雅典后期哲学家的重新建立自然正义等三个阶段对此做一个分析。最后 ,我们对比近代社会契约论思想 ,以揭示正义观的古今异同。  相似文献   

4.
张晓杰 《学术交流》2002,1(4):36-39
对于要不要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设立典权制度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认为可以用债法关于附买回约款之买卖或不动产质押制度来代替典权制度。本文对典权制度、附买回约款契约制度、不动产质权制度的内容作了阐述并对这三种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这三种制度与我国现行法律的协调性以及我国的现实生活对典权制度的需要,从以上分析中得出我国应当设立典权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向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形成了一种“买卖”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工作承运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与此同时,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面临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合谋”、“阴谋”等四种博弈困境。因此,重构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只有重新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营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构建政府与机构之间的良性契约关系,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汉代简牍中所见私人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文书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其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家庭或家族成员活动内容的文字信息。私文书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私人事物不可缺少的工具,自我国有文字产生便萌芽于家庭或家族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之中。它有四个特点:一是出于家庭或家族成员私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为私人服务;二是家庭或家族成员以私人身份形成的,仅代表私人;三是它反映着家庭或家族成员私人的意志和活动;四是由家庭或家族私人保管。出土的汉代简牍中的私人契约即是汉代家庭或家族成员在本家庭或家族的经济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并代表和反映了私人意志和活动的,且由其私自保管的一种文字信息。  相似文献   

7.
从发布广告的悬赏者角度划分,悬赏广告可以分为私人所为的悬赏和政府所为的悬赏,私人所为的悬赏理论界始终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契约说和单独行为说.从利益平衡角度考虑,单独行为说更好地兼顾了悬赏人与行为人的利益,因此采单独行为说应是我国立法的趋向.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法律应赋予行为人报酬请求和赔偿请求权,以保护其权益.同时对悬赏金额设置最高限额,起到道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11):136-142
通过对收集的清代甘肃河西地区房产交易契约文书的整理,初步探讨了清代河西地区房产交易习惯,认为清代河西地区房产交易契约从形制上来讲,形制完备,交易在"情愿"前提下进行,贯彻"先问亲邻"制度,民间红白契并行使用;从契约内容上来讲,契约内容主要记载出卖人的义务以及买受人的权利,权利义务不对等。  相似文献   

9.
陈伟民 《学术交流》2008,(2):130-134
温州特定的宗族文化和地域烙印造就了温州人特有的契约观念.温州人契约观最显著的特点是,契约中融入了地缘、血缘、人缘等温州本土资源,具有人际契约的特点.温州人的契约观念一方面体现在心理契约上,表现为在交易过程中温州人对"温州人圈子"依赖;另一方面体现在关系契约上,表现为温州人在经济交往中或者缺乏书面契约,或者是签署了契约而不严格执行.人际契约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温州率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人际契约赖以依存的关系和组织的规模限制了企业发展的空间,使得人际契约观念成为了温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孙群郎 《求是学刊》2016,(2):162-172
在20世纪前期,种族限制性契约是美国白人实行种族隔离最主要的制度性措施。在关于限制性契约的判决中,对"州政府行为"的解释是一个关键,因为联邦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制约对象是各州政府,而不是私人行为。在1948年以前,大多数州法院将州法院的司法判决排除在州政府行为之外,从而便利了州法院对种族限制性契约的纵容。在黑人、民权组织和某些政府部门的斗争之下,1948年联邦最高法院将州法院的判决也包含在州政府行为之中,从而制止了州法院对限制性契约的纵容。此后,对州政府行为的解释日益扩大,对限制性契约的控制更严,从而在美国种族隔离的藩篱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相似文献   

11.
关系契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系契约理论是伴随着标准契约理论对现实的解释无力而产生的,并逐渐成为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关系契约理论从交易的社会关系嵌入性出发,认为交易各方在长期合作中可以不追求对契约的所有细节达成一致,而仅订立一个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契约.与正式契约依赖法律执行不同,关系契约的执行依赖于契约方未来合作的价值和对自身声誉的关注,以及在合作中形成的信任、柔性、团结和信息交换等关系性规则.关系契约可以在社会法律制度不完善情况下代替正式契约发挥作用,在交易细节不可验证的情况下激励专有性投资,利用关系性规则实现治理并作用降低交易成本.关系契约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论及问题,如对于关系契约治理与正式契约治理之间关系仍然不明确,关系契约激励中的均衡结果仍需进一步提炼,关系契约治理与关系契约激励两方面研究尚待沟通,这也为学者未来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国有林区实施的以"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以"三林"流转、大力发展民有林为主要方式的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经过多年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林权改革进程中,长期积淀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矛盾的存在,致使职工与政府之间相互信任的心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在林权改革中构建职工与政府心理契约,有助于建立职工对林权改革的安全感与信心,调动职工投资与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也谈"从契约到身份"--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代社会中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正转变为"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确定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这样一种"新身份",成为第三法域的显著特点.这种新身份的形成,导致新的法律调整原则、新型的权益观以及新型的法律调整模式等一整套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体理性的有限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原因,契约当事人无法有效预见战争、剧烈的通货膨胀、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动荡等事变.从而无法有效地将其风险在契约中予以分配.实证法层面的情事变更原则,其制度合理性的证立可从制度功能、价值层面、逻辑层面三方面入手.在长期契约或继续性契约履行完毕前,契约基础发生障碍或丧失,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等引起的重大事变使契约当事人间的利益均衡关系遭到根本性破坏或契约目的不达时,由当事人分担该一般危险产生的重大损害,这是以衡平的理念对契约严守原则严苛性的缓和与干预,以保护当事人的法律政策考量.实现契约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5.
论裁量视角下的行政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春燕 《浙江学刊》2007,33(5):136-142
对行政契约是否存在的回答,既要回应契约协商能否融入公权行政的质疑,又要解析契约手段与行政处理的博弈关系。而在梳理这两条脉络的过程中,行政裁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隘口:对于前者,行政裁量权的授予,为行政中的协商创造了空间,并使行政裁量下产生的行政关系成为划分"公""私"契约的标准;对于后者,行政裁量权的运作,为行政契约成为行政活动方式提供了可能,又使命令式管制外发展协商式行政成为必然。而在划清行政契约与民事契约、行政处理的界限后,对行政契约自身合法性的追问,更应依对行政裁量审查的方式进行,具体包括裁量逾越即行政契约限制相对人权利的界限划分、裁量怠惰即行政契约束缚行政主体权力的范围厘清、裁量滥用即行政契约背离立法目的的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16.
意思表示理论为大陆法系行为论、契约理论的基础,更是契约法规则、法规范的理论源头。英美法的契约法法理论、法规则以关系理论为核心,但也曾受到意思表示理论的影响。对大陆法和英美法意思表示理论的研究,能深入地揭示契约法法理论的本质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法上,渔业资源被界定为具有特殊性质的物,不适合由私人所有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即使由州和联邦政府授权私人享有使用权,其权利人也不得排除公众对渔业资源享有天然的利益。"公产"与"私产"之争、公共渔业权与个人排他性捕捞权之争催生了英美法上特有的利益平衡机制——"有限介入权制度":将渔业资源归入公共信托资源,以此破解哈丁所关切的"公地悲剧"。我国《渔业法》虽经两次修订,但仍然不足以调整日益繁复的渔业法律关系。借鉴公共信托原则作为现代渔业管理创新机制的理论基础,并使之转化为我国渔业法条款,可望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管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制度经济学指出,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而契约的签订带来了两种不同的收益,一种是契约签订时明确的,一种是契约中未明确指出但是在契约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即契约剩余。要素的所有者在契约签订时,不仅仅通过各自的权力态势争取到前者的契约收益,而且还会运用自己的权力实现对契约剩余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是关系型契约之一,其功能在于触发和记载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记载的劳动合意往往不是主体意思表示的全部内容,劳动合意受劳动基准、集体协议的干预.考量对劳动者基本利益的维持,劳动合同法律规制的重点在于决定劳动合意的用工事实本身.由于欠缺契约精神、劳动合同主体意思表示受到国家干预具有合理性、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具有特殊的制度价值和替代功能等原因,引入劳动合同撤销制度不具有合理性.我们应当着重完善劳动合同无效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合同解除的制度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从卢梭到罗尔斯,契约论伦理思想在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中显现了不可低估的内在张力。无论是卢梭的契约论伦理思想还是罗尔斯的现代契约论伦理思想,其理论基础均为"自由",并将其在各自所构建的思想体系之中高度统一。尽管对"自由"基本内涵的理解不同,卢梭的观点是它不等同于任意而应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并受理性所制约,罗尔斯则主张它是个体在自律与他律中的一种自我实现,但两者都受到一种从自由意志上升到公共意志的思维路径所统辖,在两者所确立的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一种由个体自由上升到社会自由(社会正义)的价值定位。通过对卢梭和罗尔斯所阐述的自由在契约论伦理中的辩证统一的特征之研究,不难看出自由精神的价值意义和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