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长生 《创新》2015,(6):27-32
通过对20012014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系列数据的分析,指出广西通过五轮创新计划的实施,区域创新能力有明显提升;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五方面还存在短板;建议实行扬长与补短并举、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第六轮创新计划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区域企业集群创新策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能力不足是老工业基地发展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集群创新已成为支撑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正是其优异的学习特性和创新能力。老工业振兴应将区域学习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走区域企业集群创新道路。当前要着力在培育区域主导创新组织,加强区域内各类创新主体的衔接,构筑知识交流平台,完善体制性基础设施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广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平 《创新》2007,1(6):35-38
不同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有不同的建设途径。广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决定了其应选择"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的路径。这种区域创新路径有利于广西提高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系统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然而,由于人们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一直局限于传统发展观视角,使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误区.应该从新发展观视角出发,对区域创新系统目标、价值取向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纠偏,构建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人的可行能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原动力的区域创新系统,以期实现区域内各创新主体要素(行为主体创新能力)和对象要素(区域创新资源要素)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地位和受制于人的隐患决定了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在分析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重要意义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大力培育创新人才、提高协同创新效率和完善创新制度安排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应当把以高校为主的技术创新推动模式与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推动模式结合起来,选择产学研共建联盟的技术和市场双向推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和运行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从内部要建立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机制,从外部要建立社会机制、政策机制、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区的内部动力是区域内个体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个体之间的竞争机制,它的外部效应则表现为产学研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内高科技创业活动,并且以软、硬件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利用2011—2013年全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管理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效果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所差别;高校创新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存在配置失当的问题。因此,引导本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适合本地取得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模式,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产能过剩问题是微观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工业企业在原有产品结构下扩张规模并与需求结构产生错位是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原因。工业企业创新和不同的创新模式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而且对工业的发展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单纯通过城镇化对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的治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有效地提高产能利用率,从根本上治理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但是,根本性创新会导致一定的失业问题而渐进式创新则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本作为支持。因此,城镇化与创新在产能过剩的治理上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只有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辅之以新型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劳动力人力资本,解决转型过程中的职工就业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环京津区域发展新格局,是顺应国内外产业升级新趋势,适应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构建环京津区域发展新格局,第一,环京津区域产业调整和重新布局形成环京津区域的特色产业和集聚规模;第二,合理构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以唐山和石家庄为次级中心城市的多级城市等级体系;第三,运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整合河北省区域创新要素,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探索构建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黎振强 《创新》2013,(3):10-15
创新具有本地化特征。早期的经济理论中,熊彼特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传统的集聚理论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了企业在有限的地理空间集聚的原因,但关于创新的局域性问题,相关研究尚少。新产业地理理论认为社会关系、根植性和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集聚创新的原因。现代演化经济学在不确定性、路径依赖等概念下探讨了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区域创新体系强调企业和其他机构的相互联系、交互行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扩散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不同的时刻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存量,并产生不同时刻的瞬时增长率。随着技术创新的存量逐渐向最大容量逼近,区域创新系统的实际增长率会逐渐减少。可见,区域创新系统技术扩散效应本身存在着演化周期,这种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创新系统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把握技术创新扩散效应的生成机理,提高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能力,使扩散效应得到最大发挥,应致力于:变创新理念为创新动力,加快推进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其他形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育技术中介机构和创新人才,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同时,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作为中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通过开展跨区域创新合作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创新能力而且能极大提升区域间协同创新水平。本文结合中关村发展实践,详细分析了中关村跨区域创新合作的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从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个层面阐释了中关村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动力机制,对多种跨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研究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通过对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这两组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对典型变量的显著性予以检验后来进行经济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要保持区域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柳曙光 《创新》2008,2(1):37-4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和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保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为了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创新受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的限制。当前科技文化界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的状况比较严重,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采取的相应对策是,个人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科技界加强学术原生态建设,企业在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政策引领。  相似文献   

15.
郑慕强  杨程玲  黎贝贝 《创新》2014,8(5):24-27
持续创新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文章从产业集群和企业创新能力的视角入手,对FDI外溢效应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从产业集群与创新能力在之间所起的作用出发提出一个整合框架。研究表明,本地企业通过FDI外溢源,以信息转移、能力提升、协同创新到能力转换为传播途径,并最终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滕明雨 《学术交流》2006,(11):143-14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战略,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保障,也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鉴于目前我国创新主体尚未确立、科技领域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创新的环境氛围有待形成的实际,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应确立企业作为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速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界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攻关力度,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充分发挥政府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构建制度平台。同时,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市场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理论界从多个角度对企业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企业创新内容的研究在不断完善、系统化;学者们概括了创新型企业的一些基本特征:敏感度、组织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沟通、冒险意愿、包容性、资源的宽松性、国际化等。研究者们一般从个体、群体、组织和环境四个层面来探讨企业创新问题;量化研究是测量和评估企业创新程度和创新能力的主流方法,国内学者也逐渐采用这些方法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能力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力 《创新》2009,3(1):12-1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表现为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并最终反映在创新绩效水平上。根据战略选择理论,构建一个基于创新能力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模型,企业应根据自身创新能力在不同时期合理选择和调整自主创新模式,才能获取较好绩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传统的创新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与国家创新政策相比,区域创新政策更加灵活,更适合依据区域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因而更适于应对全球技术创新领域的竞争。日本正由更多依赖国家创新,向依靠区域创新和构建创新体系转变。日本通过完善包括知识集聚示范区在内的区域创新模式、政策工具,以及合理分配在多重治理结构下区域创新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实现了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缩小了与全球技术创新水平及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促进了日本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杨斌  阳勇 《创新》2009,3(1):8-11
创新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知识管理系统及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探寻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并基于知识管理这一系统方法,研究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模式,以达到提升西部地区区域创新力,推动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