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春晖 《学术交流》2007,(5):180-182
《送冰的人来了》是美国伟大的戏剧天才尤金.奥尼尔晚期创作的重要作品。奥尼尔对上帝的质疑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在这部剧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这一创作意图的实现则是建构在对《圣经》文本进行原型引用的基础上。《送冰的人来了》不仅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众多暗示、隐喻和象征,一如《圣经》故事的惯用技巧,而且在标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也与《圣经》联系密切。在该剧的创作中,把《圣经》的内在精神融入到了作品的人物性格里。除了主要角色外,次要人物也都有着《圣经》原型,并且,他们对中心人物的形象起着鲜明的烘托作用。尤其在对剧中原型人物的解构和重塑中,奥尼尔揭示了神的缺席,也否定了宗教对人类的拯救功能。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于1888年10月16日生于纽约。1936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943年后由于手部肌肉麻痹而被迫停止写作。1953年11月27日逝世于波斯顿。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开创者,有“美国戏剧之父”之誉。 奥尼尔熟知舞台,实验一切戏剧形式,重视自古希腊以来太阳底下的任何主题。他的每部作品都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半个多世纪来,评论界和读者不断地重新认识奥尼尔,开掘他那些悲观执拗的文字的含意。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1924年)虽以古希腊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希波吕托斯》和《美狄亚》①中的神话作为典故,但《榆树》的悲剧根据却…  相似文献   

3.
论无意识与艺术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接着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联系意识阐释了无意识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作者认为,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实践,是在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创作活动的整个阶段,意识与无意识都必须协同发挥作用。无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作为一种心理机制,无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能够起到调节作用。(二)作为一种心理内容,无意识的东西能够经过意识的整合,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我弥留之际》中《圣经》话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颂 《学术交流》2003,(2):136-140
福克纳是一个善于在其作品中体现《圣经》文化意蕴的作家 ,对他来说 ,《圣经》不但是一种作家自觉遵守的创作原则 ,而且也是一座庞大的文化博物馆 ,为作家的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在福克纳的小说中 ,主题的提炼、情节的展示以及叙述话语的选择和运用 ,都清晰地表现出《圣经》的原型特征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吴杨 《社科纵横》2007,22(1):158-159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有意识地创作了"马纳瓦卡系列"小说,但她笔下的四个主人公及书中的象征意义却在作家无意识中走进了古典文学的人物类型模式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黑胆汁质,与构成宇宙的四大元素土、空气、火和水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明"玛纳瓦卡系列"小说的经典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宋凌 《社科纵横》2004,19(1):139-140
本文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角度分析了马拉默德的《基辅怨》 ,揭示了雅柯夫以约伯这一原型所体现出的种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在化。  相似文献   

7.
浅论泰戈尔的戏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从小在文学,音乐、戏剧环境的熏陶中生长。他幼年时代就登台演戏,直至七十五岁高龄还粉墨登场。他尤其喜欢演自己创作的戏,从中汲取创作的欢乐;他从十二岁开始写诗剧起,直至1938年编写最后一部舞剧《不可接触的姑娘》为止,大约写了四十部戏剧作品。可以说,他的一生与剧戏舞台、戏剧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不是因为他辉煌的诗歌成就,他可堪称为印度戏剧大师。他的戏剧创作与欧洲或印  相似文献   

8.
杨雷  董晓 《学术交流》2007,(7):162-165
契诃夫作为一个跨世纪的剧作家,其戏剧理念对20世纪欧美戏剧思潮的革新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当代戏剧家自然也深受契诃夫戏剧观念的影响。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主要剧作家的创作上,深受契诃夫戏剧风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剧作家们有意识地渲染舞台的抒情氛围;第二,契诃夫剧作中的象征手法在某些重要剧作家的创作中被广泛运用;第三,契诃夫剧作中深沉的忧郁意识被继承下来,用以表现当代苏联人的忧郁情绪,表现当代苏联生活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9.
奥剧兄弟关系的母题研究唐俭描写弟兄关系的戏在奥尼尔全部作品中占不小的份量,而且都是他的成功之作。正因为如此,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他的重要作品《天边外》(1920年)就以兄弟矛盾为主线。1941年奥尼尔以“血和泪”完成了《直到午夜的漫长一天》,第...  相似文献   

10.
曹禺笔下的"火"与"水"--从繁漪到愫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亚梅 《社科纵横》2006,21(5):108-110
在我们学习研究曹禺先生戏剧文学创作的特征及规律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一个突出的女性形象,她们触动戏剧矛盾的萌发并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雷雨》中的繁漪和《北京人》中的愫方就是这样两位被作者寄予最深情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李艳梅 《学习与探索》2007,1(2):198-200
纵观中外历史题材的戏剧作品,有的是典型的悲剧,有的则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性。究其原因,是由于历史剧的题材来源、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矛盾斗争、悲观的人生观念和历史剧的创作动机等因素造成的。正是由于历史剧的悲剧性,使之在戏剧精神、戏剧人物和戏剧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悲剧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小城风光》看美国人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民 《学术交流》2003,(2):141-144
桑顿·怀尔德 (ThorntonWilder 1 897— 1 975 )是美国文坛上杰出的作家 ,他的剧作《小城风光》(OurTown ,1 93 8)是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这是一部完全表现凡人小事的戏剧 ,它用白描的手法不加渲染地描写了新英格兰一个小城的风貌和两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剧中既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 ,也没有剑拔弩张的冲突 ,整个作品充满了一种温馨的田园诗式的情调。作者赋予这个小城以一种普遍的意义 ,谱写了一首歌颂生活美、赞美人生的田园抒情诗。美国文化中最主流的价值观———平等、民主、个人主义自力精神、美国梦式的自我实现、实用主义传统文化精神等在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3.
洗浴     
正作品名称:《洗浴》作品尺寸:100.4×66CM创作时间:1892年作品类型:布油彩《洗浴》这幅作品,卡萨特将孩子与母亲的身子和手臂拉得很长,让其在画面上伸展开来。并运用俯瞰的方法,使背景色彩的分布划分为上下两部分,花纹墙纸的赭色与地面地毯图案的红棕色,通过母亲的条纹服装衔接起来,使色调在表现情绪中融为一体。画家运用这种形式,着力于描绘女孩的可爱神态、母亲亲昵的动作,从而加深对母爱主题的烘托。  相似文献   

14.
田俊武  孙晶晶 《社科纵横》2006,(10):177-179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斯坦贝克深受《圣经》、《道德经》或其他东西方文本的影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有意无意地根据这些文本的内容来给人物命名,最典型的表现是他的两部史诗性小说《愤怒的葡萄》和《伊甸以东》中的人物命名。不了解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其背后蕴藏的文本互涉含义,我们就无法揭示斯坦贝克作品的宏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任卫平 《日本研究》2011,(2):99-102
横光利一(1898-1947)是位毕生都致力于革新小说创作的文学作家。也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诗人。他的作品都充满清新,前卫的色彩,使得他在日本文学界享有盛名。《天使》(1935)就是这样一部引人注目的反映时代的小说。细腻的心理表现是横光利一小说的独特之处,独特的创作形式及表现特色是横光利一小说中最特别的称之为超凡脱俗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对其作品《天使》的现代主义创作特色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电影《驴得水》是近年来话剧"IP"热潮中的又一部代表作品,是剧场作品转型电影的又一成功范例,属于"戏剧电影"中的小剧场"戏剧电影"概念。电影《驴得水》的成功,为小剧场"戏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电影《驴得水》的整个成型过程是精于对细节深究,它无需大场景、大制作,用剧中人物和戏剧冲突创作出电影的美学价值。以剧情的荒诞性、内涵的丰富性、人物的典型性以及戏剧冲突的强烈性取胜。电影通过对人物的大胆尝试和陈述方式上的大胆创新抢占电影行业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高秉祥 《社科纵横》2007,22(1):93-94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暴露大家庭罪恶的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为历史背景,通过周朴园和蘩漪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封建家长的残暴反动而又虚弱的本质,指出其必然没落和崩溃的命运。本文就《雷雨》的戏剧艺术立论,从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几方面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潜意识学说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部分。张爱玲十分重视潜意识在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作用。她从潜意识出发打开人物隐秘的心扉,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潜在结构:一方面在对潜意识的分析中寻找人物行为的潜在动因;另一方面通过种种感觉和细节描写折射出人物无意识心理——性心理。  相似文献   

19.
史凤云 《社科纵横》2006,(11):103-104
汤显祖在以“情”为核心的戏曲创作中,实践了其“意趣神色”的戏剧观。他主张“情”作为戏剧真正之内涵,统帅着整个戏剧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段;强调戏剧创作应注重立意深刻、富有机趣,同时要有神韵气质和本色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高字民  王卓 《唐都学刊》2013,29(2):113-116
由中美艺术家联合排演制作的现代舞剧《海伦之梦》,是当代中国跨文化戏剧一次有益的艺术和产业实践.作品突破传统经典跨文化戏剧的严肃格调和小众诉求,以抒情、浪漫的气质和大众通俗的形式,紧扣“爱与理解”的主题,采用自由梦幻曲形式和心理蒙太奇结构,大胆增设小红军的虚构形象,巧妙运用中美两国的民间意象元素,富有创意地开拓了跨文化戏剧的艺术领域和产业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