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7):116-118
语法隐喻是语言的系统概括,概念隐喻反映了人的基本认知经验。在构式语法的解读中除了跨构式的联结自身存在的认知(概念)隐喻外,语法隐喻的解读可以说明构式的紧密度和语义的高度概括。双及物构式内部的隐喻之外,语法隐喻的解读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
翟燕 《唐都学刊》2008,24(4):65-68
"也罢"是近代汉语中新产生的一个语气助词.在对"也罢"功能描写的基础上,提出语气助词"也罢"的来源及语法演变的动因和机制:"也罢"来源于副词"也"和动词"罢"的组合形式;由"NP+也罢"到"VP+也罢"的变化是其语法化的动因;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及对语境义的吸收促成了"也罢"的功能扩展.  相似文献   

3.
北京话的轻音和语法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京话是汉语发展变化最快的方言。北京话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轻音(包括轻声和语句轻音)是极为重要的形式标志和变化动因。本文就北京话轻音和语法化相关的问题作一些探讨,指出北京话构词后缀的产生、虚词的虚化都与轻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于璐 《社科纵横》2010,25(6):117-119
通过阅读关于语气词的研究成果,以期对于语气词“了”的语法化演变过程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认识“了”的分类;语气词“了”的产生时代、形成发展脉络;以及从时代发展、位置的变化和语义的变化来探询语法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海波 《阅江学刊》2014,(4):100-104
介词和名词组成介词结构,基本功能是引介,连词的基本功能是连接。对连词和介词所作的区分主要考虑的是语义关系。介词和连词的区别并不总是那样清晰,学界纷纷提出“关系词”、“连介词”等概念,甚至有人主张完全合并介词和连词。古汉语中关系词“虽”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语法化过程,从“连介词”完全变成了连词。  相似文献   

6.
王静 《社科纵横》2012,27(12):121-122,130
“顿时”是现代汉语中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目前学界关于“顿时”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从共时平面探讨“顿时”的语义内涵、句法特征和语用环境,本文拟从历时的层面分析“顿时”一词的词汇化历程,并结合单音时间副词“顿”的虚化探讨其演变动因.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社科纵横》2004,19(5):154-154
本文通过对嬗变语言“埋单”的分析 ,提出规范媒体语言的重要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何海兵 《唐都学刊》2012,28(2):105-109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选择。在马克思主义课程化传播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认知、评价、实践的主体,大学生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偏好与教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困境直接制约着马克思主义课程化传播的当代效度。大学生更多地从实际、理性、自我表达与实现、理想实现的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传播,教师则面临着信仰与职业、政治与学术、公共意识与专业意识等多重思想困境。对此,在价值目标上,应大力培育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理论思维和反思能力,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教师的人文关怀,促进教师把大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作为问题意识的重要来源和时代触摸屏,建设教师的学术共同体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文化差异看英语写作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泓 《社科纵横》2005,20(3):211-212
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外语学习者,即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典型语法错误、句型单一、无衔接词等问题,旨在对今后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环节有所启示或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成熟、稳健发展,拓展了俄罗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需求,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汉学热: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教学机构为传播推广汉语创造了有利条件;俄罗斯高校的汉学研究十分活跃,文、史、哲、经、法等不同学科的学术成果异彩纷呈、相继出版,并涌现了一批年轻的汉学家。这是我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鉴于当下存在的汉语师资匮乏、教材缺乏本土性、汉语推广模式创新不足等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推进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应实施的战略举措为:通过友好往来,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实现师资本土化,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量身订做,编写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要的教材;鼓励中国有识之士赞助,提供充足的经费保证;致力创新,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进行规律性探索。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和奎因分别从生存论和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克服了意识哲学和观念论,二者在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关系方面有很多一致的观点,但他们二人的语言主义又存在着差异,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角度出发强调对语言的诗意使用,即一种“下降的”使用,奎因则认为科学语言是与文学语言相对立的,提倡“语义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陈立群 《唐都学刊》2003,19(1):62-65
"从巫到史"是中国文化祛魅过程的重要组成。而在这一普遍的文明进程中出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史"的精神化。"史"经历了"事"、"事"的文本化、以及实在化、精神化的嬗变,最终成为一个精神实体,承担了裁决和指导现世生活的责任,成为中国文化传统里一种精神导师似的角色,对中华民族生命意识的建构、人生价值的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洪堡特的语言“内部形式”现在几个世纪中一直影响着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诗学等众多人文学科的发展.俄国洪堡特研究的代表人物施别特的著作《词汇的内部形式》对洪堡特语言哲学的系统研究被认为是填补了欧洲洪堡特研究史上的空白.施别特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追溯洪堡特语言学理论的思想源泉及评价其理论体系在人文学科发展中的作用,而是旨在揭示洪堡特理论的真正内涵.施别特从哲学视角对“内部形式”进行了语言学、诗学的跨学科阐释,厘清了“内部形式”术语的内涵,区分了“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认为在俄罗斯文献中“内部形式”应用的语境更加宽泛,可以在全部文化哲学的语境中使用,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施别特对洪堡特语言“内部形式”的哲学思考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在21世纪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对当今的语言、思维、文化、心理的整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社会文化研究中,女性用语有其独特的地位。女性用语词语优雅、语气委婉、待人尊敬,既是现代日本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更因其生成于古代宫廷中的女房语,发展在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幕府时代,普及至近现代时期,成为日本社会历史变迁的生动写照。今天女性用语日渐消亡,日本女性语言逐步走向中性化、男性化。这种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也同样反映着当今日本社会发展、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读音、意义等角度讨论北京话"刷白"的来源问题,认为北京话"刷白"是述补短语"刷白"词汇化的结果,"刷"的去声读音是"伪入声"的表现,与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煞白"具有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李旭中 《学术交流》2012,(8):176-179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命题。这一命题高度概括了莎士比亚通过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细节的真实性,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具有性格化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莎士比亚化"的艺术张力表现为: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刻划人物的性格;通过人物命运转折揭示人物情感世界;在细节描写上画龙点睛。"莎士比亚化"给与我们的宝贵启示在于:剧作家只有开掘生活的源泉才能获得素材、题材和主题,才能创新,从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反映人民的理想与崇高,才能不断创作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及其生活形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才更加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转向”是本世纪初西方哲学中发生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当代西方哲学正是由于这次转向而走向了与上个世纪完全不同的哲学道路。但历史地看,这场革命却是西方哲学面临危机之后的产物,或者说是西方哲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世纪末日”的产物。在我们今天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不禁发现,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它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肖晓晖 《唐都学刊》2003,19(2):96-100
偏义复词是汉语中的一类特殊语言现象 ,它是汉语双音化和词汇化的产物。区分传统所说“偏义复词”中的几种不同现象 ,对“偏义复词”概念提出明确的界定 ,应该把词汇层次上的偏义词和言语层次上的临时偏指用法区分开来 ,有些所谓的“偏义复词”其实并不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君 《探求》2007,(2):78-80
僵化而单一的高校英语课程设置罔顾外语教学的功能原则,人为地将语言技能与语言内涵割裂,直接窒息了语言的文化与社会功能,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泯灭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因而,根据语言技能 文化内涵 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但紧迫而且完全可行。香港中文大学的英语课程设置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4):123-127
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书名的不同语言翻译比较,并以《丰乳肥臀》法文版章节为例进行的翻译分析,探讨了"神似"观在莫言外译作品中的表现,以及翻译中"忠实"与"接受"的问题。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种种差异,翻译中如何兼顾"形似"与"神似",并适当把握"忠实"与"接受"的度,以最终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这是莫言作品外译给当前翻译留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