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建雄 《社科纵横》2012,(11):140-142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论文在分析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在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不足,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不完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不断拓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学科竞赛就是通过竞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学科竞赛,可以促进高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大学生,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客观需要.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能缓解经管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动机功利化、过程简单化和成效短期化等问题,从动机引导、过程激励、成效提升等维度全方位提升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强化学校价值引导、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和营造校园创新氛围等途径,有助于发挥思政教育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4):164-166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群体素质和能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2)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3)改进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5)建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加强对质量的监控;(6)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健全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探讨以学科竞赛为途径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从参加理工科专业学科竞赛的学生管理、学科竞赛实践平台的运行和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提出了理工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教育模式,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围绕区域创新发展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促进创业教育对区域创新发展的精准供给,推动高校更好地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由创业基础素质、创业概念素质、产业技术素质、创业人格特质、团队合作素质等指标构成。区域创新能力主要由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环境创新、制度创新等指标评价构成。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区域创新能力目标契合、产业契合、发展模式契合和价值观契合。为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可以从市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用导向的学科交叉型创业专业建设、灵活机动的应用型创业课程设计、经验丰富的实战型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四个方面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文苑 《社科纵横》2011,26(2):161-162
创新人才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甘肃农业大学从2005年起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形成了"2355"管理运行模式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科研训练的组织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使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大学生群体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发展“双创型”人才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双创”领域的生力军,高校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技术条件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服务育人优势论述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优化知识结构等途径,从而达到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未来教育的角色本体,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创业精神三个维度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新思路,以期能够更加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大学生应具备的关键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概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一要立足教学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三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四要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培育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创新训练对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育、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TRIZ理论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创新方法,将TRIZ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该文首先阐述了TRIZ理论的基本含义,进而剖析了TRIZ理论在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中的应用意义,最后,介绍了TRIZ理论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应用的具体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民航工程类专业大学生为对象,建构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育体系。该体系以课程改革的思路为基础,坚持OBE理念及“金课”开发标准,将创新实验室、创新实践社团作为人才培育的主要平台,通过大学生学科竞赛对学校创新人才培育能力及学生创新素质进行初步检验,进一步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同时,学校还为学生开拓了融合型发展渠道,最终形成了良性闭环的人才培育体系,为新时代民航事业发展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我国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使得计算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挑战和机遇。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该文从实践教学入手,提出了一种以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建立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在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共青团引领大学生思想、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找准切入点,将创新创业教育更紧密地融合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该文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关系,提出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洪军 《社科纵横》2007,22(12):38-39
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军队院校要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教育;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创新思维训练;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塑造军事人才的创新品格。  相似文献   

17.
匡促联  洪冬美 《创新》2014,8(6):35-39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活动成果的跟踪分析发现,不同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立场、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培养呈现出不同的影响和效果。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教育具有帮助大学生奠定发掘真善美的创新立场、形成积极关注问题和妥善解决问题的创新理念、激活和整合必要的创新方法、彰显创新主体的创新精神、展示超越现有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创新素质培养功能,这对夯实我国高校的创新素质教育基础,进而提高其创新教育的整体实效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极具优势。生物学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有利于实施跨学科教育。跨学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色。创新创业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高等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晓光  杨禹  王炳森 《学术交流》2006,(11):183-186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是过窄的专业教育,且注重功利,学生的人文底蕴不足,个性发展受到抑制的实际,必须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具体举措为:确立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创新内容,完善创新机制;转变教育观念,“授之以渔”,以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科学的学术组织结构,强化学术权力,形成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构建激励机制,将创新教育纳入总体教学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大学建设的理想目标与价值追求,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许鹏奎 《社科纵横》2003,18(5):78-80
本文从创新及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 ,对创造型与创新型人才特征进行了评析 ;为适应创新人才的需要 ,提出了要建立创新人才新理念 ;从工科院校的实际出发 ,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