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丽中国"旨在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网络传播在中国对外传播格局中优势突出。在信息全球化和中国生态文明转向的历史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生态发展内在契合的网络传播是"美丽中国"对外传播中影响范围最广、最有效的方式。当前,"美丽中国"对外网络传播重视自身网络平台利用,国外网络平台借助不足;重视信息发布,受众关注度不足;重视传播数量,内容关联度不足;重视传播过程,用户共鸣不足。重构"美丽中国"对外网络传播格局,应当着眼于提高网络影响力,实现"四个转型",提高对比度、改进表达方式,再造信源;实现"四个转变",提高触及率、增强信任度,再引信宿;实现"四个转向",提高曝光度和共鸣水平,重建信道。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已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与形式多样化、传播范围广泛化等特点。同时,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传播主体力量失衡、传播路径发展不均、民族文化传播渠道国际传播力弱、缺乏科学合理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等也不容忽视。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重要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政策创新;建构民族文化话语体系;注重受众分析,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4.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也重塑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生态环境。宣传部门要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宣传普及效果,就必须正视互联网媒体在科学理论传播上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从加强认识、把握特点、优化平台、创新方法、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等层面入手,厘清网络传播重要价值、遵循网络传播内在理路、夯实网络传播媒介渠道、丰富网络传播方法手段、筑牢网络传播制度体系、健全网络传播体制机制,确保新思想网络传播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话语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等科学性理念和实践方案被更多的世界民众所了解和接纳,中国外交迎来“升级”的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回应世界的期待和关切,中国共产党加大对外发声力度,以理论创新推动话语创新,构建了一系列具有引领和导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话语实践。在理论层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以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为根基,坚持“两个相结合”论。在现实层面,科学地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的时代诉求,把握中国立场与世界指向的关系。在实践层面,有针对性地打造话语内容、话语风格、话语平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话语道路。在价值层面,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创造图景的积极引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在对外新闻报道与对外传播中的巨大优势,各主流媒体纷纷创办了自己的对外传播版本--网络英语媒体.网络英语媒体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渠道和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国开展国际新闻报道竞争和争取舆论的阵地之一.本论文针对我国网络英语媒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对外传播从业者及网络英语媒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经历着蜕变和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大放异彩,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如今已成为国际电影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虽然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离不开政府主导下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但是厘清其商业本质则更加有利于弥补政府主导的“推介型”电影对外传播模式的不足,促使中国电影分阶段、有步骤地走向更为广阔而富有潜力的国际市场,而其中的关键步骤就是必须获得在文化亲缘与政经地缘关系上都具有合作价值与开拓空间的亚洲市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例从六个方面对中国英语对外传播中的音译进行阐述。分析了译者音译时应全面权衡的各种语言文化因素、原文语义内容、译文文体风格、语用情景上下文、语用效果和译语读者接受等。旨在说明音译作为“原汁原味”的简练的词化形式在突显中国语言文化特色、争取中国英语的话语权利、丰富英语语言、满足译语读者的求异心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出在中国对外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今天,音译对译者而言已不再是零散孤立的、被动消极无奈的机械语言转换行为,而是一种有系统、有目的、积极主动有效的创造性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性报道长期存在,这造成海外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存在偏见。在网络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通过互联网展开对外传播,从而塑造国家形象显得十分迫切。努力发展网络对外宣传,可以制衡海外媒体的话语霸权与刻板印象,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基于图像(主要包括图片和视频)的视觉媒介彰显其独特的传播价值,文化研究视域中的“图像时代”与“图像转向”暗示着图像与文化传播之间的潜在聚能与张力.在跨文化传播视觉媒介转向的当代语境中,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视觉表征开始了初步的实践探索,并努力在价值提炼、编码方式、表征实现等方面寻求从粗放形态走向精致化视觉设计的技巧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兴办的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益与福利性质。参考英、美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实施政策,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历史、性质、价值取向看,目前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实行有偿服务是不妥的.有偿服务可能在短期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会给图书馆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真正以社会效益为重,无条件向社会公众开放,围绕社会公众的需求,更新与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设施与手段,挖掘自身的潜力,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而实现全民共享图书馆文献与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和范式,国际化传播随之呈现出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全民传播态势.安徽地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可以借助传播格局巨大转变的重要机遇,依托新媒体手段,通过文化认同整合、现代化诠释、特异性凸显、全媒体融合等策略构建安徽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新机制,为提升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效果提供新路径,以扩大安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都进入新时代,而今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可能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届时中日关系将进入新时代,多重的新时代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但与此同时,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中日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中日经济关系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的最佳选项。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变危为机。在共同抗击疫情过程中,中日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疫情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关系,这为中日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中日两国在双边贸易、双边投资、财政金融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极为广阔,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新型传染病防控、应对老龄化社会等方面的合作更是大有可为,迈向新时代的中日经济关系会更加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4.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 眼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宏观背景,担当民族伟大 复兴之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是物质与精神全面发展、个体性与社会性和谐、民族性和世界性圆融的人。 基于此,高校价值观教育需要在三个层面着力,即引导学生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追求精神提升、在个 性彰显的基础上注重责任担当、在国家认同的前提下拥有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势,成为我们探讨各种问题不容回避的时代背景.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使我国的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挑战,这就亟需我们建构与全球化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全球意识,同时还要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时代和网络时代,网络文化日益成为构建国家和区域软实力的重要元素,需要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来促进其发展。大数据下的网络文化传播是一种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对社会某一方面的趋势、动态和结构性的把握,它打开了网络文化传播的新境界,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利器”。在看到红利的同时,大数据也带来了一些有关隐私权、版权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数据开放共享,推进数据技术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大数据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内涵特点,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抓住认识根源,把握内涵的历史性,了解历史因子;抓住认识能动性,创造性,把握内涵层次性,了解文化因子;抓住认识目的,把握内涵价值性,了解理论因子,从而增加培育践行的自信心与自觉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客观上导致中国社会多元文化碰撞,一元化价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被颠覆和解构,而建立在多元利益结构之上的多元价值观却尚未真正形成。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培育的关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使充满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多元文化价值现在主导文化下整合,并进而创建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文化,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回避和抗拒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快速增长。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球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了包括意识形态、国家主权、经济发展、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只要正确对待全球化这一浪潮,只要积极面对、主动参与,就能够在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