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97年3月—2012年12月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大豆价格、玉米价格和小麦价格的动态冲击;同时运用DVEC和DVEC-TARCH模型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关联性和非对称性。结果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大豆价格互为Granger原因,国际原油价格对大豆价格影响程度最大,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次之,对小麦价格影响不明显;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主要来自自身前期波动,而大豆价格波动同时受到自身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大豆价格波动呈发散趋势,玉米和小麦价格波动趋于收敛;国际原油价格和大豆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玉米和小麦价格的非对称性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根据小麦、玉米和稻谷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国内外月度价格数据,利用VEC DCC 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均值溢出效应;政策实施前,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具有波动溢出效应,而实施后不具有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国内外粮食价格相关关系的持久性减弱。由此可见,中国实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有助于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但同时也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提出国家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发现和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尽快完善和改革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GARCH模型的WTI和Brent原油价格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际原油市场对我国经济的重大影响,对美国WTI原油现货市场和欧洲Brent原油现货市场的油价波动做了基于GARCH模型的价格风险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扰动项分布的假设中GED分布在99%置信水平下的失败率偏小,能够较好地刻画石油市场收益率分布的厚尾性,正态分布也能够准确地度量国际原油市场价格风险,但较GED分布容易导致风险的低估,而t分布的测度过于保守,仅适合于石油市场剧烈振荡的时期;WTI市场收益率的条件异方差性比Brent市场更为显著,考察期内平均和最大的VaR值大于Brent市场,发生极端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大于Brent市场,而Brent市场在95%置信水平下的失败率显著高于WTI市场,发生风险事件的频率高于WTI市场。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与天然气价格之间的相依性问题,提出了金融时间序列极端分位数回归模型,解决市场之间相依关系刻画问题。考虑到金融经济活动和极端危机事件可能会影响到原油和天然气市场之间的依赖程度,首先检测样本内的结构突变点,再引入虚拟变量,运用分位数回归理论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与天然气价格之间存在动态相依关系,且在熊市和牛市期间两者之间均呈正相关,说明消费者和投资者在能源期货市场消费和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此外,原油价格波动引起天然气价格的变化在不同分位点表现出非对称效应,两者之间的动态相依关系受到极端金融危机事件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极端条件下依赖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5.
国内与国际原油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变量GARCH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收益率序列的波动聚类特征,而多元GARCH模型则有助于分析国内与国际原油市场波动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政府继续实施参与国际接轨的定价原则,国内油价呈现较为明显的GARCH效应,油价波动也开始具有较长的持续性;国际原油市场对国内市场存在显著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石油市场的信息传递方向是从国际市场到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6.
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变化是近年来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借助纽交所原油期货和大连大豆期货、玉米期货周数据,利用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以及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对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大连商品期货市场的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价格传导关系、传导方向和路径以及传导效率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呈现同向波动,原油期货价格每波动1%,则国内玉米价格波动0.186%;从短期来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传导并不显著。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玉米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大豆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比玉米期货市场更为有效,国内大豆的定价权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在加息、减产、冲突等各因素叠加影响下,全年油价跌宕起伏,回吐2022年的风险溢价。展望2023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能源转型、供应、库存、美元、市场投机、黄金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对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下移,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偏宽松,原油投资者信心不足,地缘冲突、极端天气等事件频发,非基本面扰动因素在短期内放大油价震荡区间,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73~83美元/桶和68~78美元/桶。  相似文献   

8.
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平稳开局后,减产协议、核制裁等多种因素交错影响原油供需,导致全年市场波动较大。展望2019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原油供应、库存、汇率、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未来动向,对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综合考虑国际原油市场各影响因素,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出现阶段性较大幅度涨跌,但整体还将保持低位震荡态势,Brent、WTI两市价差不确定性增大。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会达到57~72美元/桶和51~66美元/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碳交易体系日益完善,有必要系统性分析中国试点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溢出指数模型,使用2014年4月4日—2019年6月28日的周度波动率,刻画中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静态波动溢出指数和时变的波动溢出指数。结果表明:中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溢出效应,不同区域碳市场与能源市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净溢出关系存在差异。通过滚动宽口方法计算的溢出指数呈现出明显的时变特征,市场间的总溢出水平主要在能源市场震荡期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总体来看,在能源市场震荡时期中国碳市场接收到的风险溢出效应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但中国不同试点碳市场在相应时期受能源市场的波动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据此认为,下一步应加快形成中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间内在稳定的价格机制,完善中国碳市场自身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构建统一碳市场交易体系的同时,综合考量并有效协调各地区差异以促进碳交易体系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会危及我国能源安全。运用GSADF方法对2000年1月—2022年7月WTI原油期货合约的周度数据进行价格泡沫检验,结果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中存在多次不同程度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美国页岩革命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的冲击下,原油价格泡沫的存续期间较长且强度较大,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展开成因分析可知,供需因素和金融因素是推动油价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防范能源风险,我国应增强原油储备能力、拓宽原油供给渠道,健全国际原油监测、预警机制并推动新能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为例,选取2009—2016年的相关日度价格数据,运用BEKK-GARCH模型考察了我国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有差异。主粮作物小麦、稻谷和玉米期货对现货价格的溢出效应较弱,非主粮作物大豆期货对现货价格的溢出效应较强,四个粮食品种现货对期货价格的溢出效应均较弱。分析表明:由于我国在调控粮食市场的思路和力度上对于主粮作物与非主粮作物存在较大差别,从而造成了四个粮食品种期货与现货市场间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面临深度调整,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能源市场与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于推进我国能源市场价格机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TVP-VAR-DY模型研究了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类能源市场与A股市场的时变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煤炭、石油、天然气市场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从静态溢出效应来看,原油市场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强于煤炭和天然气市场,说明能源市场与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与能源商品的“金融化”程度密切相关;从动态溢出效应来看,溢出水平对于极端事件较为敏感,当股市崩盘等极端事件发生时,能源市场与股市的波动溢出指数明显上升;最后,从方向性溢出和动态网络分析来看,各市场的方向性溢出以及溢出网络的结构特征均会随经济金融环境不断变化,且原油市场和股票市场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时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升高,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与冲击,是值得认真关注并尽快澄清的科学问题。已有研究一方面通过MULTMOD、CNAGE等较复杂模型进行测算分析,另一方面基于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国际原油与国内原油价格的差异。因此,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推导给出了价格影响模型,区分了国际原油与国内原油的价格差异,并在修正的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测算了国际原油价格在2002年平均价格基础上分别提高10%、5美元/桶和10美元/桶后,对其它各部门的价格水平以及价格总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为测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贸收支差额、国际原油价格、实际汇率、贸易条件和产出缺口等内生变量和加入WTO、金融危机两个外生变量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受限向量自回归(cvaR)模型,实证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外贸收支平衡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表明,油价冲击是造成我国外贸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作用大于实际汇率、贸易条件和产出缺口。油价上涨将对外贸收支差额产生负向影响,但从长期看,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中国出口产品能源密集度的降低,将使油价变动对外贸收支失衡的影响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H类模型的国际粮价波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价的波动最终会给一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了解国际粮价的波动特征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粮价,避免粮价波动的国际传导对国内粮食市场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建立ARCH类模型,分析各类粮食国际价格的波动规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国际粮价波动存在明显的集族性;外部冲击对国际粮价波动具有持久性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不存在高风险高粮价的特征;国际粮价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而且粮价上涨的信息引发的粮价波动要大于粮价下降的信息引发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的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方差分解、多变量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实证分析水产品、粮食、鲜果、鲜菜和肉禽及其制品市场相互作用的关系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产品市场相互影响;某类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过程,也是其他农产品缓解被冲击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压力的过程。由水产品、鲜果、鲜菜和肉禽及其制品构成的鲜活农产品市场两两间存在明显的GARCH型波动溢出效应;鲜活农产品市场与粮食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却并不显著。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的制定要从全局出发,对各类农产品市场的关联性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前沿的时变溢出指数方法,将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等四种粮食产品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多个维度考察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关系,并量化分析影响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是国际粮价波动溢出的净接受方,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价波动的平均溢出效应为22.11%,显著高于国内粮价波动对国际粮价波动溢出的7.84%;国内各品种粮食价格受到国际粮价波动的直接溢出效应较大,间接溢出效应较小,其中,大豆受到国际粮价波动的溢出效应最大,高达38.64%,其次为玉米,小麦和大米受到溢出效应较小,但各粮食品种均是国际粮价波动溢出的净接受方;粮食进出口、国际粮食供需基本面及价格支持政策是影响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凯恩斯风险外溢视角,探讨了开放型大国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回应。在对四种可选择货币规则比较后发现:相对于基准规则,其它三种对资产价格波动做出了反应的货币规则都提升了社会福利效应,而对国内外两种资产价格波动都进行反应的混合型货币规则更是带来了社会福利损失更小化。因此,在一个两国风险外溢框架下,开放型大国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不但应该对国内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也应该对国外的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进口规模与国际粮食价格传导效应关系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选取2005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国内外玉米价格周度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相关模型分析不同进口规模下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传导效应的差异,并实证检验政策干预对上述传导效应差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均值层面还是波动层面,中国玉米进口规模较小的时期,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传导效应均强于中国玉米进口规模较大的时期。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降低了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影响力。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后,由于中国玉米进口量占国内玉米总供给比重相对较低,中国玉米价格更多是受国内供求因素的影响,样本期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影响仍较弱。在粮食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及国内粮食市场化定价改革深化过程中,中国应建立健全粮食市场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带动生产者价格上涨,农民在粮食涨价中受益。但是,由于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在粮食涨价中受益最多的不是农民而是中间商。根据2003年粮食市场形势分析,粮食涨价中间商受益比农民多。 一、农民出售粮食的价格和涨幅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从2003年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情况看,粮食的市场价格及上涨幅度大大高于农民出售粮食的价格。 小麦:集贸市场的价格为每公斤1.14元,比上年上涨0.08元;农民出售小麦的价格为每公斤1.02元,比上年上涨0.02元。集贸市场的价格比农民出售的价格每公斤高0.12元,上涨幅度是农民出售价格的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