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物利用     
难道日本的垃圾要分装吗?太麻烦了吧。葬嘻袜参考法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十七条:“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城市生活垃级应当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贝亡存、运输和处置。”五毖.乡幽日的口废物利用@黄立林 $三舍卡通~~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是破解“垃圾围城”和提升城市社会文明的重要举措,对垃圾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武汉市近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探索调查发现,尽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进入强制分类时代,但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仍然存在体系运行不畅通、强制政策难以有效落地以及社区居民行动意识匮乏等实践困境。因此,完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逐步推进源头垃圾分类;细化垃圾分类政策内容,丰富垃圾分类管理手段;发挥社会文明引领作用,提高居民自愿分类动力;真正构建科学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生活垃圾快速增长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挑战,垃圾填埋场等末端处置设施从选址建设直至运营封场,一直伴随着有关邻避现象和环境正义的争论。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进一步将生活垃圾相关议题从末端设施影响拓展至居民源头分类,各环节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权利和义务界定成为学界和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本文辨析了环境正义的内涵,剖析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在垃圾管理各环节和各责任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基于"权利-义务"相统一视角探讨生活垃圾管理的全过程,对其中各环节及关键因素进行识别,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中的环境正义。研究发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过程中的环境正义影响因素由多维度确定,各因素对环境正义的影响作用由环节、相关方、空间尺度等定义;相关环境正义概念应由传统邻避设施引发的环境风险分配延伸至源头分类、次级分拣和末端处置等垃圾管理的全过程;由关注政府和社会公众间的权责争议拓展至居民、物业、居委会和政府间环境义务配置及环境权利让渡的综合调控。研究以环境正义概念为基础构建的垃圾管理全过程视角,可为剖析环境权利、环境义务与垃圾管理各环节中不同责任主体间的相互联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一纸文件,让垃圾分类产业站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6月6日,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7月1日,《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正>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温州市自2012年试点市区生活垃圾分类、2014年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已取得多方的经验。2018年起,温州更是开始全面推行"资源再利用、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类"的垃圾分类方法,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抓落实。但同时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在投放、运输、终端处理等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实施。这个条例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标志性意义:在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通过立法,上海市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比如,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24日)上海实施的垃圾分类,在网上引发了热议,不少人纷纷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在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下的环境整治行为。以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践为样本,分析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在初步探索阶段、试点示范阶段、重点推进阶段的不同推进情况,发现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主体困境、手段困境、资金困境、技术困境,影响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成效。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构筑新时代垃圾分类协同共治新模式,能够化解垃圾分类治理碎片化困境,有助于实现不同主体与系统间的良性互动。各级政府需要从治理主体的责任划分、治理手段的灵活运用、治理资金的多元筹措、治理技术的协同共振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地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协同共治模式。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01|"后端决定前端,注意社会情绪"——北京垃圾分类专委会主任王维平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近日举办了一场为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模式建立科技支撑沙龙。专家们认为,后端技术研发和实施非常紧迫,"后端没有出口的垃圾分类就是摆样子"。专家表示,推广垃圾分类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搞"一刀切"。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北京  相似文献   

10.
使用填埋法处理农村垃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解决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垃圾从源头分类。垃圾分类在农村切实可行,最主要因素是责任主体明确:垃圾产生者、垃圾收集者、分类监督者的责任都明确。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是适合农村的垃圾分类方法,这使得垃圾分类在农村简便易行。政府及时跟上"垃圾分类后续处理工程"的建设,才能确保农村垃圾分类真正推行。农村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治理是多方主体不断互动、反复磨合的复杂协商过程。浙中农村垃圾分类机制的建设在地方政府行政命令的影响下开始实施,符合国家环境治理的大政方针,却不一定满足农民的“口味”。在村干部等地方精英的支持与引导下,通过村庄内部的组织引导与管理方式创新,促进农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并根据实践经验来调整地方政府的垃圾分类政策,最终形成一些符合农村社会、具有操作性的垃圾分类制度。浙中农村垃圾分类机制的建设,不仅是地方社会垃圾分类机制设立、调适与完善的过程,也是农民在垃圾分类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塑造分类行为的过程,还是地方政府、村干部、村民在权力关系与社会关系作用下相互妥协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2.
顾莉 《社区》2012,(9):23-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为了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惠山街道金马社区成为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第一个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的试点。2012年1月,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亲民工程项目,金马社区免费获得了北塘区环卫处发放的20组40只分类垃圾箱,并分别安置在小区就近楼道旁,方便居民投放。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2年1月开始,温州市就着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历经三年,试点住宅小区达18个,为我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积累了宝贵经验。2015年9月16日,时任代市长徐立毅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这也彰显了市政府欲以生活垃圾分类为"新支点",打响城市环境卫生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战役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治理过程,而“垃圾分类难以实施”是其实践困境.“生活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对象不清、公共行动规则和私人生活逻辑的治理机制断裂以及国家行动者和社会参与主体的治理关系不对等,构成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困境的三种内在张力和“症结”所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困境的解决之道是:明晰垃圾分类治理对象及其关系,达成公共行动规则与私人生活逻辑的治理机制链接,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5.
朱艳萍 《社区》2010,(16):8-9
今年2月,杭州市城管办进行了一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调查,在对1686名市民的调查问卷中,99%的市民认为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杭州城市环境;97.82%的市民赞成实施垃圾分类。市城管办根据民意,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房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四大类,并针对不同的垃圾分类方式,专门设计了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今年3月,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正式启动。湖滨街道从垃圾分类现状、垃圾分类难点等问题着手。结合居民日常生活实际,探索出以户为单位的“实名制”垃圾分类模式,并在涌金门社区染坊弄小区和青年路小区见仁里实行了首批试点。  相似文献   

16.
子虚 《社区》2006,(23)
在北京的一些居民区、旅游区以及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分类垃圾箱,但大都形同虚设。据当地的居民反映,他们虽然按规范将垃圾分类丢进垃圾箱,但由于小区管理不善,垃圾箱常常被游散的废品回收人员翻得乱七八糟。还有的居民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将生活垃圾分了类,但环卫人员却全部将其混装,这又影响了居民分类投放的积极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而目前垃圾分类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呢?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北京有1/3的小区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据了解,从2002年以来,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验收的垃圾分类小区达61家,有1/3的小区坚持进行垃圾分类。以宣…  相似文献   

17.
栖霞区环卫所负责辖区内489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38座公厕的清扫管理.10座中转站的垃圾收集清运。近年来,通过服务,扩大了环卫业务的发展.通过发展稳定职工、逆境生存。  相似文献   

18.
绿色公益     
李智: 践行"知·行"理念的垃圾分类推广者 李智,1985年出生,北京人,就职于通州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环卫工作者.李智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一线宣讲员,同时又是区级垃圾分类的推动者、执行者,并从自身做起,对各类垃圾实施分类投放.自2011年开始参与垃圾分类减量,至今已经近7年.在工作中,他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精神,将节约资源的习惯融入他的工作和生活中,带动和感染着身边的人,同时这也是他积极推动、践行垃圾分类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垃圾的大量增加,而未经分类回收的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我国城市垃圾正以平均每年8%-9%的速度增长,且仍处于混装收集阶段,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涉及法律以及公共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很难在短时间内推行严格的垃圾回收和处理制度。基于这一社会现实,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回收对策,即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承包责任制"法将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约束固化到明确的责任主体,然后通过层层承包、层层负责的方法从源头上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从而从下而上逐级推进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街道办事处秋丰路社区,一部分较宽的巷道被市里列为由市环卫部门专人负责清扫,可另一部分窄小狭长的却没纳入清扫范围,造成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打扫、清运,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针对已显现的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