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智敏 《今日南国》2009,(14):48-48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是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清澈的平江河水从村中流过,50多栋独立别墅整齐有序地排列,处处展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在这个全国闻名的“全国十大魅力乡村”里,有个人人称赞、孝敬公婆的好儿媳。  相似文献   

2.
传统城乡“无差别的统一”关系日益明显地向对立统一关系转变。以对外开埠通商为契机 ,近代烟台城乡关系开始转型。在贸易推动下 ,烟台成长为近代化新型工商业城市 ,出现了新的阶级、新的生产力和新的文明 ,并引发了周边乡村社会的互动反应 ,使之卷入近代化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3.
雨花区铁心桥街道近年来倾力打造良好的文明环境,此举成为街道吸引招商投资的“杀手锏”。新华科技的老总,来自香港的蔡老板便慧眼看中了这里良好的文明环境。他表示:“这里的生态环境赏心悦目,居住环境整洁有序,到机场只半个小时,交通非常便利。”最近,神州数码的邱总在铁心桥街道转了一圈后,也是对其环境非常满意,明确了投资的意向。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江南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上升到加快城区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当作城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头等大事来抓,突出发展主题.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努力把“城乡清洁工程”开展成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环境的环境工程和干部的作风工程,“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可以理解为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理解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地落实好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任务。  相似文献   

6.
杨白英 《金陵瞭望》2010,(17):23-2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为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县以“强基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城乡差别与城乡关系──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城乡关系。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未来的新社会是消灭了城乡、工农、脑体差别的社会。从当代世界的发展来看,一部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表现在城乡关系上就是一部乡村城市化的历史。我国是一个以农村、农民、农业为主的“三农”国家,正确认识和发展城乡关系,事关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是真正重视农村、农业问题的关键所在。(一)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城乡关系表现为一种剥削、压迫的对立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消除城市对乡村压迫、剥削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重庆城乡协调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过去基于农村本身就“三农”论“三农”的研究思路,因为农村区域自身没有条件和能力来解决“三农”问题,从城乡互动视角来研究“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城乡互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重点分析了重庆城乡失调的表征和弊端,最后提出了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今日南国》2007,(17):80-80,F0003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半年多来,河池市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城乡上下联动,全民积极参与,城乡显现出一派清洁、文明、有序、和谐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0.
《今日南国》2007,(11):80-80,F0003
广西永福县自去年开始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城乡上下,面貌一新,成绩斐然。今年伊始,在去年已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四十一炮》是当代乡土小说中的杰作。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城乡关系演变的视角,以一个村庄在改革开放后的变迁史为切入口,全方位立体性地展现了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城乡关系由隔阂对立、利益冲突到同流合污的演变过程。《四十一炮》是对乡土中国社会现代化道路的思考,从乡土小说传统来看,莫言继承了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困境,但他强调人的肉体的满足是精神提升的前提;莫言延续了沈从文对城市文明负面性批判的传统,但他没有像沈从文一样,把乡村堕落的责任归结为来自外部的城市文明,而是从人的内在欲望的角度来探讨其深层原因,把人的生存状态作为自己创作的旨归,这实际上是更为深沉的人本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2.
苏州的城乡一体化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以此为契机,苏州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化的文明建设之路。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苏州改革的前沿窗口,也在积极探索着城乡一体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苏州工业园区城乡一体文明建设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同时也有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要从组织机制、创建机制、督查整改机制、人力物力保证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多方面,着手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城乡一体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乡生态化:走向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提出了生态化发展模式,论述了城乡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步骤的构想,以期推动我国城乡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在什么是城乡一体化问题上,有的人把“打开城门,农民进城,工业品下乡,搞点联合,或实行“市带县”将城乡进行行政上的捏合,误认为就是城乡一体化了。不懂得城乡一体化意在城乡整体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经济、社会和物质的一体。这些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具有片面性,在实践上也带有盲性。因此,为了避免引起在城乡一体化概念上的混淆和误解,很有必要弄清“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市管县(市带县)”这三个完全不同质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今日南国》2007,(15):F0002-F0002,1
广西宜州市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把"城乡清洁工程"开展成"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和干部的作风工程"的要求,结合实际,抓民心工程,促干部作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乡统筹是“城”和“乡”的互动发展,乡村规划应充分考虑城乡统筹的社会大背景,在分析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的新方向:从强制“植入”走向村民“主导”,从“个体”规划走向“系统”规划,从“自上而下”的“蓝图”规划走向“上下结合”的“过程”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但“三农”问题仅依靠农村是难以解决的。沿着“跳出农村看农业”的思路,从分析城乡关系入手,揭示出城乡关系的现状,探讨城乡发展分化的原因,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东营市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模式问题,创造了城乡统筹的“东营模式”。本文将介绍其城乡统筹的成就、措施、经验,以及城乡统筹制度在东营能够建立并顺利实施的内在原因。最后指出,东营模式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则故事:东汉时的名人陈蕃,他少年时独居一屋而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数论者认为薛勤的批评是对的,但在我看来。薛勤的批评也有些绝对“,扫天下”的人固然应该“扫一屋”,但“扫天下”者未必非要“扫一屋”。陈蕃的所谓“扫天下”大概是指做大事,“扫一屋”是指做小事,薛勤的批评在当时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今天却有些站不住脚了。首先,当今社会是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所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茶缘     
佚名 《社区》2012,(32):18-19
朱熹(1130~1200年)字无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朱熹幼年丧父,早年全靠义父刘子羽抚养照料。父亲朱松嗜茶成癖,虽没有留下遗产,但却教会了他饮茶。朱熹与茶结缘可以说是家传。说来有趣,朱熹从他诞生之日起便与茶有缘。在他降生的第三天,行“三朝”洗儿之礼,当时家人以宋代贡茶名“月团”为他洗三朝,朱松曾无限感慨地留下一首《洗儿》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