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具有深刻的人文意蕴,立足实践关注现实的个人及其全面发展是其思维方式,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共产主义是其实现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这启示着我国在当前条件下,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坚持发展的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的辩证统一;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发展教育,拓展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环境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3.
人学对人的研究,应以对人的现实存在方式,尤其是对人的实践研究为中心,深入社会矛盾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去寻觅"人"的问题,这既是人学研究展开的立足点,又是人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论述,从而分析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旭丽 《中州学刊》2003,42(4):137-139
幸福作为人主观上的满足和愉悦状态 ,其特性在于人最迫切需要的满足与否及满足程度。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利益和幸福的最本质要求 ,二者是一体两面、并列并存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经典哲学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下 ,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思辨的历史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个深刻变化的标志就是人从自在世界里脱颖而出 ,人的自由度逐渐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与之相应的一种新的认识方式———理性的直觉———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和认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大 ,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越来越严重 ,以人为本的人本哲学历史地成为时代的主题。与之相应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理性的直觉———受到越来普遍的重视和认同 ,哲学的表述方式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杨庆毓 《学术探索》2003,46(11):10-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历史责任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点的准确把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西方人的现代化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内容与中国特色,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要义是既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又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促进人的发展应当注意五个问题:1.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重构政治价值取向;2.关注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3.明确“全体社会成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5.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唯物史观关注的重要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和利益,因而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将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确定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是由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和谐发展四个环节构成的 ,它把争取社会进步同关注人的发展结合起来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把人的全面发展看做是一个同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 ;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形式。它的实现应具备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两大条件 ,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的,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及其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海 《东岳论丛》2004,25(1):165-169
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关于人的学说,不少人对其关系不很清楚,常混为一谈。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该肯定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发展,故许多主张相同;但二者又有着历史的、质的区别,一个侧重于人的现实发展,一个侧重于人的彻底解放。在当代,从发展的目的来说,二者互为前提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沈春玲 《理论界》2004,1(4):33-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必然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两者相互促进,社会才会产生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振武 《人文杂志》2001,(3):136-138
可持续战略理论是人类在20世纪末期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文明观,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寻求自身发展道路的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亢安毅 《天府新论》2006,3(4):17-21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是理解和连接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中介和平台。主体条件通过个人生存自觉的注重、个人生存空间的扩大、个人生存感受的丰富等奠定实现的基础;生产实践条件则主要通过消灭旧式分工、增加自由时间以及生产劳动同智育的结合等途径提供实现的可能;外部客观条件通过物质发展及其运用方式、周围人的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榜样及同化作用等达到实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安涛 《理论界》2005,42(2):15-1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证、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问题是教育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未来社会的走向取决于社会主体——人的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被提到议事日程 ,成为教育创新的根本内容。本文指出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教育实践发展的新阶段 ,是人创造本性得以实现和人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毛园芳 《江汉论坛》2004,1(7):36-38
全球化是种运动,也是个过程,全球化的推进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和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是人的真正自由全面发展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对这一目标进行了细化,即社会的经济、政治、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既以人为前提,又以人为最终目标。而人的发展历来是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拟对二者进行对比,揭示出二者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论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传统之“和谐”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和谐乃协调之意。《左传》襄公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孔子提出:“致中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为形成和谐社会提出了四种办法:一是全社会倡行忠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