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教育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以及中等以下的教育。我国80%人口在农村,农村教育的改革,在国家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从我国目前农村的状况看,绝大部分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还很低,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也很慢。况且,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第二次转移趋势,就是从乡镇企业重新回到种植业和养植业上,这对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和科技水平要求更高。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功能),必须改革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改革,必须从战略高度上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山东莱芜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他们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做法。通过调查,作者认为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农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教育的功能,确立科教兴农的指导思想,建立农科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实现农村经济的新跃迁,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韦广雄 《学术论坛》2001,(Z1):64-67
农村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为各地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中、初级技术人才,为我国的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升级,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显得相当薄弱,远远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从而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研究对策,强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深化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改革,在改变产品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新的经济体制不可能一次形成,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农村商品流通体制,都有一个发育、完善的过程。广东农村在改革进入第二阶段,一方面把改革开放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引向综合开发与扩大开放;一方面不失时机地把改革引向深入,使新体制不断地扩展和提高。后者与前者一样,任务都是长期的,有些已实践了几年,有些则开始不久。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的主要内容是: (一)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5.
陕北农村教育中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要脱节、结构不当和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过政府提供教育经费、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育课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措施,实现陕北农村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并加强农村教育研究,为农村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良性发展模式,可以保障陕北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和谐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发展教育事业,就目前现状而言,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此,改革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合格人才,振兴会昌经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会昌县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5年,全县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从1986年起,全县实  相似文献   

7.
温州农村经济模式(以下简称“温州模式”),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于广阔的中国农村大地。它把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模式的丰富内涵,从而激发了经济界以及一切关心改革的人们的兴趣。 温州模式作为一个可供选择的经济模式,亚非完美无缺,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本文只是想把实证研究、价值判断与规范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对温州模式的意义作一次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8.
潘德冰 《兰州学刊》2007,2(1):10-17
本文从最深层次(体制结构)上分析了:我国农村57年以来不和谐的根本原因;随后提出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原则及改革的创新思路:建立树-果结构体制下的大众股份制.并论证了:随着这一改革的成功,我国农村将变成一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控制、稳定性、有序性等功能、对社会主义属性内容质的体现都很好,农村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民主与法制高度增长(质的变化)的和谐社会.同时指明了:它们的确立明晰了产权,奠定了农村综合改革的(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消除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及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正>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经10年,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选择.因此,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探索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途径,对于深化农村改革意义重大. (一) 通过改革,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要求的新的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或目的性.具体地  相似文献   

10.
在湘中腹地,有一块人杰地灵的热土———双峰。这里,过去孕育了曾国藩、蔡和森、蔡畅、秋瑾等一批享誉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又诞生了一个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双峰农村科技合作社,必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科技体系建设带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按两条轴线发展。一条轴线就是政府主建的农村科技服务系统,即以乡镇“七站八办”为主要依托的组织形式;另一条轴线就是以“公司+农户”为框架的企业主导型组织形式。这两种服务形式曾经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性资源,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是由构成人力资源的单个劳动力素质决定的,而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一般由身体素质、教育素质、科技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构成。对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我们清楚地把握该省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整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内在的逻辑推进过程和利益博弈关系,都已经蕴涵在农村改革之中。30年的农村改革可视为城乡关系的分阶段调整;采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清晰地展现其逻辑完整的阶段性制度变迁历程;进而可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提炼出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借鉴意义。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判断,还概括了农村改革面临的新挑战,展望了进一步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以废除“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化模式、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的。这一步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实现由高度集中统一的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如何把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并给予科学的回答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剖析作为传统的农村微观经济形式——农村人民公社形成的理论基础。5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展的农业合作化与农村人民公社化,是在生产力水平很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由于长时期以来,在决策指导思想上把商品经济排除于社会主义经济之外,更使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自给半自给状态。为了尽可能地提高产品自给性程度,每个农村人民公社都要求搞得全而又全,极大地限制着农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商品经济也就因此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的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既不是建立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不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正> 农村中学教育如何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面临两个问题: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把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关心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主动地自觉地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直接做些贡献,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农村中学的教育方向和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当前部分省区实施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移的战略,农村富余劳动力出现就地转移的新趋势出发,将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了农村地区基于地域资源优势开发的四种经济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发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四大对策和建议:出台并切实贯彻执行改变城乡分割,扶持农村回乡人员创业的系列政策,创造有利于农业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环境;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构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打造地域经济的样板,发挥其示范教育作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等。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 2 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两方面的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选择的对策有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调整西部产业结构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行政机制的过渡性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改变,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等等,都极大地更新了农村的面貌。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给中国广大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正象任何社会变革都不可能在一个早上臻于完美,加上某些失误,在这同时,近年农村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农业基础地位的削弱,集体经济的萎缩、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近乎废弛、基层组织趋于涣散、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教育的放松、社会风气的败坏等等,都在不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由于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上还存在着一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因而,乡镇企业的许多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灵活的经营机制正变型、弱化或退化,甚至国营大中型企业正在通过改革抛弃的一些体制上的弊端,部分乡镇企业却把其当成好的东西“拿”了过来。我们认为,如果不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消除目前体制上存在着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那么,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农村集体企业的发展就有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为了巩固和发展农村第一步改革带来的大好的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集体经济,推进农村经济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已经迫在眉睫。而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正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朱晓峰 《学术界》2001,(2):21-28
农村的民主化改革涉及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等诸多领域 ,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长期任务。发展农村民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主要来自于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内在关联。某一方面的民主化改革实践 ,不仅面临该领域自身存在的对民主化的障碍 ,而且受相关领域民主化进程的制约。一方面 ,农村政治领域的民主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不可能脱离我国具体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条件 ,通过简单地移植国际或国内的典型经验孤立地推进 ;另一方面 ,农村经济民主化改革成果的巩固以及农村经济民主的进一步发展 ,客观上需要农村政治体制改…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必须实现农村的小康 ,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 ,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农村的城镇化步伐 ,实现农业人口向更高的文明形态转型 ,最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都离不开农村教育的大力发展。本文从新疆农村教育发展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制约与促进的角度 ,分析了新疆农村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