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巴金与人道主义、巴金与无政府主义、巴金与爱国主义等方面来阐明巴金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色,确认:憎恨腐恶,同情弱者的革命人道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是巴金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的主导面。巴金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略论巴金解放前文学创作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前巴金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 ,其核心思想是无政府主义。其无政府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信仰到破产的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 )初步接触无政府主义 ;(二 )系统地研究无政府主义 ;(三 )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危机 ;(四 )转变为无产阶级战士。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巴金的无政府主义,1958—1960年期间,全国多家文艺报刊曾给予批判。“文革”年代,巴金更被毫无根据地作为“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祖师爷”加以声讨,甚至要巴金对当时极左路线煽起的无政府主义思潮“负责”。这是极其错误的。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巴金及其思想的论述,或者回避这一问题,或者对这一问题轻轻的一带而过,似乎无政府主义对巴金影响不大或没有什么消极影响。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如此也不可能对巴金及其无政府主义作出科学的、正确的评价。本文力图从事实出发,以辩证唯物的观点重新评价巴金的无政府主义。(一) 有人认为“巴金是一生致力于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宣传的。说巴金  相似文献   

4.
刘勇 《南都学坛》2014,34(6):42-47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他的自我矛盾密切相关,这种矛盾包括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极性"特征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巴金的生命体验与无政府主义信仰本身的矛盾。以某种形式解决这些矛盾,不仅是巴金接受世界、认同自我的前提,也是贯穿他创作过程的一个最核心的个人化课题。巴金通过小说艺术处理其自我矛盾的方式变化,对他小说的创作类型及风格变迁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巴金早期世界观中究竟什么思想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众说纷纭,形成了鲜明对立的几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革命民主主义,有的认为是无政府主义,有的论者看到巴金思想的复杂性,从无政府主义同革命民主主义的联系上进行探讨,试图解决以往争论中民主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始终调和不起来的矛盾。这些论者都是从社会政治观上对巴金早期思想进行探讨的,这无疑是必要的。然而我们知道,一个作家的世界观不但包括社会政治思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司芬克斯之谜”有人将巴金的早期思想比作“司芬克斯之谜”,从二十年代末期以来,研究者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给这个难解的“谜”设想过种种答案。第一类答案认为,巴金是“无政府主义者”,和国际无政府主义潮流一样,是“反共反  相似文献   

7.
作为无神论者的巴金,自小却受到深刻的宗教影响,他将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与自小所受母亲的爱的教育及无政府主义的大同世界理想结合起来,构成了其爱人类爱世界的思想、为理想而牺牲的精神及浓郁的忏悔意识。这些不仅可在巴金的人生途中寻觅到痕迹,也可在其诸多创作中得到印证。本文力图通过对其小说《田惠世》以及主人公的分析,来展示巴金的这一宗教思想,进而对巴金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8.
巴金在其生命历程中,肺病的困扰强化了其独特的人生体验,使其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死亡则使其对生命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这同时为其反叛意识的发展打开了发展的无限空间。巴金所生活的特定环境和所受到的思想的熏染则对其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巴金的人格内核是具有巨大的包容性的"爱",新文化的介入,使巴金的"爱"从显现的个人层面上跃升到人类的层面上,而巴金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皈依,最终使巴金确立起了文学的主体世界。所以其早期小说一经问世,就以其对生活刻骨铭心的感受的表现力度,以其所服膺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实现了人的主体性和文学的主体性的有机融合,这既衔接了五四以来人的主体性文学精神,又和中国的济世救民的文学传统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9.
对巴金创作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的分歧意见:(一)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倾向,是否有进步性;(二)巴金世界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无政府主义思想抑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三)巴金的作品是否有真实性。为此本文企图从“五四”以来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生活道路和主要政治倾向,以及他们世界观矛盾的两个方面,谈一下对巴金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大都是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他们集中地出现在廿至三十年代巴金的小说中。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不仅生动地概括了中国五四时期到三十年代一部份小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政治和思想的共同特征,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无政府主义早在廿世纪初就被作为“社会主义”新思潮,经留日、留法学生和反清流亡者的介绍传入中国。由于它是披着新思潮和社会主义外衣的小生产者的意识形态,而中国又是拥有广大小资产阶级的国家,所以,它在社会主义各派的思想中曾一度占着优势。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六年,无政府主义小团体在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建立,如北京的实社、进化  相似文献   

11.
贾充新论     
西晋贾充虽然为人无公方之操、声誉不佳,然而他具有很高的政治、军事才能。文章通过对贾充做过的4件大事的分析,认为他为西晋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西晋王朝的大功臣。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巨变的时期。他由一般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又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最终信奉了社会主义 ,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与五四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他的思想转变首先是受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影响 ;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 ,他第一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这使他的人生目标与信仰定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帮助和指导下 ,他一步步地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相似文献   

13.
巴金小说的文化反思经历了一个由外向转为内向的现代化的过程,首先表现为对社会制度尤其是对家族制度的外向反思;其次,由于已经有了西方文化的参照,异质文化的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使他文化心理的构建从根本上迥异于传统文化心理,但他身上仍然有许多传统文化积淀,所以对本土文化保守性的批判同时也就转为对自身文化心理的内向反思;由此出发,巴金对包括自己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进行了深入的内向反思。  相似文献   

14.
对于巴金小说《寒夜》中造成主人公汪文宣悲剧的缘由,在一般认为的社会黑暗说之外,实际上还存在许多致命的不和谐因素.战争的特殊社会环境,给当时社会的稳定以及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存压力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汪文宣这种小家庭中,主要的家庭关系和谐与否照样会影响到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正常存在;触及汪文宣个人自身,也蕴涵着思想、心理道德和事业上发展能力的不和谐诸方面.通过汪文宣这小人小事的生命乐章,显示出悲剧的深刻含义,即既彰显了个人生命主体的不和谐,又折射出当时时代、社会、事业、爱情及家庭的不和谐,还阐释了生命实践主体必须要与实践环境和谐发展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以政治为专业,强调以人为本,认为应该通过得人心的措施,来维持政权的正常运行。他反对无政府主义而重视礼乐;反对剥削而提倡通过推行仁政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为了政治搞教育强调诚信,重视后备官员培训。他为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无疑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他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6.
吴趼人以担任总撰述的<月月小说>为平台,开辟专栏,刊发广告,为短篇小说的重新崛起鼓与呼,并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短篇小说创作,在晚清短篇小说的重新崛起中起到了吹鼓手和先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光祈与瞿秋白都是“五四”时期主张改造社会的知识分子,但二人的命运和社会改造思想完全不同。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建立在无政府主义基础上,主张通过非暴力、非政治的改良手段改造社会;瞿秋白也曾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很快就转变成为主张暴力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除不同的家庭背景以及二人对母亲死亡经历的不同心理归因导致二人社会改造思想的差异外,对“五四”时期涌入的各种思潮的认识不同是造成二人思想分野的根本原因。王、瞿二人社会改造思想的演变反映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文化改良和政治革命的思想分流,政治革命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被瞿秋白和王光祈式的“五四”知识分子集体取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无政府主义的核心精神,也是袁振英一生的追求。从早年接触、宣传无政府主义开始,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及首创中学男女同校等,再到后来为了自由而脱党,袁振英如同那一代许多五四青年一样,在无政府主义思想熏染下养成独特的行为气质,在大半生的高校教学生涯中体验并实践着他的自由的人生哲学,甚至延续到建国后一段时间。纵观袁振英的一生,可发现真正伴随其一生的是其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思想和知识分子气质。  相似文献   

19.
诗人不能拯救世界,但能拯救自我,白红雪就是一位企图通过反抗与亲近来拯救自我的诗人。他一方面在反抗中自我拯救:面向个人的自我反抗和谴责,通过严酷的自我解 剖在重拾信仰中实现自我拯救;面向他人和社会,将自身融入到“他者”或集体里进行“一体批判”。另一方面他在亲近中自我拯救:不拒斥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有益成果, 从对现代文明病的拒斥出发,进一步走向对旧日家园、身体和那些具有同一性质的精神巨人的全面亲近。通过反抗与亲近,白红雪完成了具有某种超越个人、集体或时代意义的自 我拯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