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必然与西方有着不同的探索过程。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共产党一旦拥有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指导思想,便自觉地将它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吸收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平等、差异、融合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谈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状况,首先要对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概念进行界定。本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引进英文femi-nism时,译为女权主义,这是根据feminism的政治主张和要求意译出的,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阶段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相适应。改...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鲍维娜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直接产生于妇女解放运动,它同西方妇女解放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时代色彩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正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必然结果。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朱斌  李路路 《社会》2015,35(5):218-240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比较了20世纪末中美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后发现,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并不表现为平等化程度的高低,而是观念模式的不同,中国社会的分工平等意识强于美国,但权利平等意识弱于美国。本文认为,20世纪中后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以性别平等为目标,对人们的性别平等观念有重要影响。中美性别平等观念模式的差异与两国女性主义运动所提出的共识框架不同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比较了二者在动员机制上的差异及其对性别平等观念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那些在美国能够影响性别平等观念形成的微观机制在中国却难以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能够借助于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将性别平等观念渗透到整个社会,而美国女权运动的动员却没有这样的优势,人们因此有较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5.
95世界妇女大会对中国妇女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在性别意识的基础上,“用妇女的眼睛看世界”;NGO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群体意识提高了中国妇女的凝聚力和参与意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研究对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也有了空前的接触和了解,社会开始关注促进和完善妇女的有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基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改造社会方案给予剖析 ,认为它们在探讨妇女解放的理论与实践上各具特色 ,相互补充 ,但均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中国大陆女性主义面临挑战与颠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金玲 《浙江学刊》2001,(1):112-117
今天,中国大陆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携手是一种存在的需要,也是发展的一大充要条件.但是,后现代主义毕竟不是女性主义的直接思想成果.因此,女性主义在利用它作为解构的武器的同时,必然会遭到它的解构;在利用它作为改造的工具的同时,必然会受到它的改造.而这一解构和改造又难免与妇女解放目标背道而驰,女性主义群体的被离间,女性主义力量的被化解,女性主义理论的被销蚀,女性主义思想的被破坏也就在劫难逃了.所以,后现代主义是中国大陆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陷阱;并且,事实上,中国大陆女性主义也正面对着它的挑战与颠覆.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红 《浙江学刊》2004,(2):214-218
女性主义研究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而逐渐深入.由最初的争取男女平等,到现在的注重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转变.因此,通过女性主义研究所关注焦点的变化总结出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概念产生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是基于性别角色概念和女性主义概念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社会性别概念内涵的历史变迁,对它的测量也经历了性别角色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并且出现过一些比较权威的量表.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1):68-7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为代表的英美马克思主义学派从方法论、生态、妇女解放等不同层面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多维度的理论建构。其建构一方面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和研究领域的新视阈;另一方面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西方教育领域中的"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再琼 《浙江学刊》2001,(2):98-101
西方教育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以其对性别与教育的独特理解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向我们提供了与世界教育话语对话的新途径.本文剖析了中、西女性教育存在的主要异同点,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探讨,简单勾勒了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舒宪 《学术交流》2005,1(1):154-164
神话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西方神话学家首先提出中国神话的问题并做出先驱性的探讨。鲁迅的《破恶声论》是20世纪最初十年中率先涉及神话的少数文献之一。20世纪中期,女性主义神话学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派迅速崛起。其主要学术贡献为:以女性主义观点和考古新材料为双重契机的女神再发现运动,女性主义神话学对西方文化两大源头的重新认识。比较宗教学派的神话研究在20世纪的神话学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十分重视妇女解放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把马克思的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及妇女运动的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妇女解放的一系列观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的妇女观。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思想,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斗争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群众,进行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正确结论。早在1921年,毛泽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代会后回到湖南,在创建中共湘区委员会和中国劳工组合书记部(总工会的前身)湖南分会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解放以后的50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信息研究的角度出发,聚焦西方报道和学者评论的热点,集中介绍了有关中美双边关系和中国改革开放方面的一些国外反映。在引用和比较这些素材的过程中,对原文或作者的不同观点,也适当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女性主义是由环境运动与女性运动结合而成的一种时代思潮,它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是多元的、复杂的、有差异的生态文化.它起源于西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与发展来到东方,东方生态女性主义在移植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重建,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却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前景.作为女性主义理论中最有活力的派别之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已经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对各国的女性运动和环境保护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发展中的文化思潮和社会运动,必将逐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纷繁复杂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中,自由派(或称温和派)、马克思主义派、社会主义派和有色人种派都各有其影响。其中,马克思主义派、社会主义派和有色人种派在许多基本观点上有相似之处,而自由派和激进派则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各执一说。各派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细流,因此,我们决不可将西方女性主义当作铁板一块,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在西方由女性文学批评肇始的女性主义文论迅速成为文论界的关键词,且有成为热门话题的趋势。学者坚持从文学批判与性别叙事的双重立场挖掘女性及女性主义的"历史积弊"和"现实际遇",对学界深入研究女性主义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女性主义文论远比女性文学批评复杂,文化差异和冲突以及同一个国家内部因为种族、身份不同而产生的碰撞,都使对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及其研究的思路呈现越来越难以把握的趋势。所以,将历史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相统一,提炼并分析其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成为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进入90年代后,英国妇女研究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教育手段,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保持其学科间研究传统的同时,正努力冲破女性主义理论流派的局限,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与此同时,妇女研究也面对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与挑战,如差异性、性别研究与男性气质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等。成功地应付这些挑战,制定新的战略与对策,对妇女研究和女性主义学术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思想家之人格观的转变与近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经历了钢常名教为体、以中化西和确立自主平等人格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一转变与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中西思想的融汇有着很大的关系,它既使中国人民接触到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发展脉络,又使古老的中国思想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出现了某种适应近代化发展方向的转机和再生,并由此影响到中国近代改革的面貌。然而不同阶段的变换并不完全是由中国社会内部新经济、新阶级因素的壮大所推动,而主要是由于对西方入侵所造成的亡国危险的回应。因而中国近代人格观的演变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急就章的痕迹,往往都带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色彩,而能以充分的理性来全面分析中西思想,从而影响了对改革的指导深度。研究中国近代人格现的演变,不但有助于人们认清中国近代改革成败得失的原因,也有助于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比较分析中西思想之特点,并在实现两者最优组合的基础上,创立一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人格。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妇女解放的现实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妇女解放的标准问题,理论界有过许多次论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曾经把“妇女走上社会”、“生产力发达”、“男女平等”等确立为妇女解放的现实标准,同时,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妇女解放的最终标准。这些观点都从不同角度说出了一定的道理,有其特定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